簡介
張鼓峰位於圖們江上溯20公里的東岸,海拔152米,山頂分水嶺為中俄分界線,是防川北部主要山峰,山林別致,山頂平坦,便於眺望,因日俄之間的“張鼓峰戰役”而聞名,現在其山坡仍可發現戰爭遺物。在防川村有張鼓峰事件展覽館。張鼓峰事件
事件背景

事件經過
1938年7月,日本政府照會蘇聯政府,聲稱日本參謀部的地圖上,中蘇國境地線繞過哈桑湖東岸,又說每年清明和中秋,朝鮮族都上張鼓峰祭掃墳墓,可見是“滿洲國”領土。照會強烈要求把哈桑湖一帶劃為日本屬地。蘇聯政府拒絕了日本政府的要求。7月15日,三名日本軍人身著朝族服裝,帶著照相機和望遠鏡,由兩位嚮導帶路進入蘇聯境內。他們一邊觀察張望,一邊繪製和拍攝蘇聯的邊境軍事設施。這時,蘇聯士兵已潛伏到距離他們100米處,突然發起襲擊。日軍小頭目當場喪命,其餘人慌忙逃走。
這個事端成了張鼓峰事件的導火線。日本政府緊急照會蘇聯政府,要求蘇聯立即從張鼓峰一帶撤軍。蘇聯毫不退讓,發表聲名稱,日軍侵入了蘇聯領土,並且胡作非為,蘇軍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回擊的。日軍要求蘇軍立即撤出張鼓峰一帶,並叫囂如不撤軍將採取必要的措施。蘇軍未予理睬。

在這段時間裡,蘇軍也一直在進行同日軍作戰的準備。一面在張鼓峰和沙草峰構築工事,一面加緊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
7月30日,日軍利用黑夜渡過圖們江,到防川作最後集結。7月31日深夜12時,日軍在朝鮮的洪儀里向張鼓峰開炮,拉開了張鼓峰戰役的序幕。在炮火的掩護下,日軍在凌晨占領了張鼓峰。蘇軍為了奪回陣地動用了飛機、坦克和大炮,對張鼓峰猛烈的攻擊,同時出動飛機轟炸朝鮮的慶興、高邑等地的日軍增援部隊。蘇軍封鎖了中朝圈河大橋、蘇軍海軍艦隊又封鎖了圖們江出海口。日軍後方被蘇軍封鎖後,損失慘重,無力繼續作戰。
8月4日,日本提出議和。經過多輪談判,日蘇雙方於8月10日在莫斯科締結張鼓峰停戰協定。協定規定,兩國軍隊於8月11日12時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又經過雙方代表現場交涉,雙方同意在張鼓峰北坡陣地上各自後退80米,作為雙方的警戒線。8月13日,日蘇雙方在張鼓峰東南坡交換了死者屍體。至此,歷時13天的張鼓峰戰役宣告結束。
戰後影響
此次戰役,日、蘇傷亡5940餘人。張鼓峰事件後,日軍把防川一帶劃為禁區,強行把洋館坪、檜忠源、沙草坪、防川四個村的140多戶居民遷走,使這裡成為無人區,同時又在防川附近的圖們江上立樁堵江,封鎖圖們江航道。從此,中國利用圖們江航道的出海活動被迫完全中斷。張鼓峰戰役失敗後,日本的“南進”計畫占了上風,這才有日軍將遠東戰場南移太平洋,引起太平洋戰爭爆發,從而改變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格局。
戰役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