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帆

張風帆

張風帆,女,1974年5月出生,漢族,200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獲得科技哲學博士學位,2007年9月,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教育學博士後。 研究方向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哲學。近幾四年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及其他科研課題十多項。2005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全球化語境下的科技非政府組織研究”;2007年主持北京市教委面上項目“首都高校學術生態構建研究”;2007年負責中國科學院專項基金項目“我國學術生態建設研究”;2007年主持北京工業大學教育教學科研基金項目“STS教育與理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構建”;2005年主持北京工業大學校青年基金項目“循環經濟理論研究”;2005年作為第二合作者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規劃項目“以高科技促進長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撰寫研究報告2萬字);2005年作為第一合作者協助李東松教授完成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新時期的科普觀與科普實踐研究”(撰寫研究報告6萬字);2005年主持博士啟動基金“風險投資研究”;寫作的“從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視角看循環經濟發展”一文獲得2006年北京市委宣傳部“科學發展觀”徵文優秀論文獎(該徵文唯一獎項)。 在《自然辯證法研究》、《哲學動態》、《中國科技論壇》、《科技進步與對策》、《武漢大學學報》CSSCI期刊與其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 2006年獲得北京工業大學教師節師德演講比賽一等獎,2007、2005年分別獲得人文社科學院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三等獎。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張風帆哲學博士2004年9月-至今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 2001年9月—2004年6月 就讀於武漢大學 哲學學院 科技哲學專業 博士 1998年9月—2001年6月 就讀於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科技哲學專業 碩士 1996年9月—1998年6月 任教於武漢市漢陽師範學校 英語 教師 1992年9月—1996年6月 就讀於武漢大學分校外語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文學士。

主要貢獻

在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攻讀科技哲學(自然辯證法)碩士、博士學位期間,系統學習了科學技術哲學、自然辯證法、科學技術史、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科學學與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等一系列理論專題,在《哲學動態》等全國核心學術期刊發表專業論文多篇。主要成果如下:

1、“科技倫理及其社會影響”,刊載於《哲學動態》,2002年第11期。

2、“畢達哥拉斯主義新論”,刊載於《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3、“從社會的科學能力看‘李約瑟難題’”,刊載於《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5期。

4、“析費耶阿本德的多元主義科學觀”,刊載於《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5、“論構建風險投資運作中的有效治理機制”,刊載於《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年第12期。

6、“試析美國風險投資發展的政策法規環境”,刊載於《世界經濟評論》2000年第1期。

7、“試析美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的中介機構環境”,刊載於《世界經濟評論》2000年第4期。

8、“淺析聯合國面向非政府組織的咨商機制”,刊載於《公共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

9、“試論女性的環境科技意識”,武漢大學發展研究院軟科學課題,報告執筆人。

10、“試論日本公共衛生危機管理體系”,武漢大學發展研究院軟科學課題,報告執筆人。

11、參與武漢大學發展研究院李光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部十五規劃“以高科技促進長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項目。

12、參與武漢大學發展研究院李光教授主持:“(武漢)中國光谷生態產業園發展規劃研究”項目。

獲獎記錄

數次榮獲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成果甲等獎和“徐復觀專項獎學金”等學術獎項。

1996.7 “優秀實習教師”。

1999-2000年度 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成果甲等獎”。

1999-2000年度 武漢大學“徐復觀專項獎學金”。

1999-2000年度 武漢大學“優秀研究生”。

2001.6 武漢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

2002-2003年度 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成果甲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