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男,1962年11月6日 出生於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楊寨鎮郭店村謝家河,法學博士,研究員,中共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 所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學歷:1969年至1980年先後就讀於方店國小、廣水一小、楊寨中學、城關高中;1981年至1985年在武漢大學法律系讀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1985年至1987年在北京大學法律系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班讀書,後獲法學碩士學位。1993年至1996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律系法理學專業讀書,獲得博士學位。2000年1月至12月在瑞士弗里堡大學聯邦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
工作簡歷:1987年至1993年,在煙臺大學法律系任講師,並擔任煙臺市黃海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1996年7月以來,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所工作。2003年參加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改革研究起草工作。
先後發表《馬克思主義法的概念的形成及理論貢獻》、《論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基本結構》等文章二百六十多篇。出版專著《基本法律價值》、《公民的基本權利》,譯著《人權是什麼?》、《憲政與民主》等。
專著
1、《基本法律價值》,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獲得第二屆(2001年)全國檢察機關精神文明建設“金鼎獎”圖書三等獎。
2、《公民的基本權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3、《簡明法學通論》(法務部統編高等院校法學教材),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4、《檢察規律論》,中國檢察出版社2015年版。
論文
1、《論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基本結構》,載於《法學研究》1994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4年第11期全文轉載,獲1996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權利義務四論》,載《法學研究》199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2年第11期全文轉載;獲1993年山東省優秀法學成果二等獎。
3、《論當代中國的法律權威 》,載於《中國法學》1995年第6期;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編:《報刊文摘》1996年第7期(3月11日)以“當代中國實現法治的策略”為題摘要轉載。該文獲1995年度“中國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論文優秀獎;1999年獲得全國檢察機關首屆精神文明建設金鼎獎文章獎二等獎。
4、《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1996年年會綜述》(與劉瀚合作),《中國法學》1996年第6期。
5、《1996年法理學研究綜述》(與劉翠霄合作),載於《法學研究》1997年第1期。
6、《論執法體制和執法環境的改善》(與葉峰合作),載於《法學》1997年第2期;《新華文摘》1997年第6期全文轉載。1999年獲得全國檢察機關首屆精神文明建設金鼎獎文章獎二等獎。
7、《馬克思主義法的概念的形成及其理論貢獻》,載於《煙臺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0年第8期全文轉載;並獲得1991年山東省優秀法學成果一等獎。
8、《論法律態度》,載《煙臺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2年第4期全文轉載;獲1992年煙臺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9、《法理學教學改革初探》,載於《煙臺大學學報》(高等教育專集)1992年號。獲得煙臺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0、《論梭倫立法改革》,載於《山東法學》1993年第1期。
11、《論權利義務的社會分配》,載《法定權利義務研究》(論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年。
12、《論法的不平衡發展》,載於《煙臺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13、《略論柏拉圖晚年法律觀的轉變》,載於《山東法學》1989年第2期。
14、《法制改革四論》,載於《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被選入《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
15、《論權利與秩序》,載於《政治與法律》1992年第6期;《新華文摘》1992年第2期集目,獲得1992年煙臺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16、《學習鄧小平的法治思想》(與劉瀚合作),載於《北京日報》1995年6月13日第7版。
17、《改革文化管理體制之我見》(與陳世榮合作),載於《黨的生活》(貴州)1995年第1期。
18、《論罰則》(與劉瀚合作),載於《法制與社會發展》1995年第5期,被選入《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榮譽證書編號為101130)和《中國改革成果通報(1997)》。
19、《法律本質論的歷史發展》,載於《煙臺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
20、《論鄧小平的法治觀》(與劉瀚合作),載於《政治與法律》1995年第6期。
21、《法律價值概念的解釋》,載於《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第1期。
22、《人權與社會進步》,載於《煙臺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23、《論法律的工具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以法律移植為例》,載於《法律科學》1996年第6期。
24、《從“有法可依”到“執法必嚴”》(與葉峰合作),《檢察日報》1996年12月23日第第3版。
25、《社會發展與法的不平衡發展》(與林吉吉合作),載於《法學》1992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2年第11期全文轉載;獲1992年金鷹杯優秀論文三等獎。
26、《理論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使命》,載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1995年第4期。
27、《馬克思主義法學經濟分析方法的形成和發展》,載於《煙臺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4年第1期全文轉載。
28、《當前國際反腐敗鬥爭的形勢》(葉峰合作),載於《國外法制信息》(創刊號)1997年5月。
29、《引渡和刑事司法協助制度的發展趨勢:亞洲預防犯罪基金會“關於亞太地區引渡和刑事司法協助”工作組會議的背景與成果》,載於《國外法制信息》1997年第3期。
30、《鄧小平民主與法制理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內容》(與劉瀚合作),載於《學習鄧小平民主與法制思想》,改革出版社1996年8月版。
31、《亞洲地區檢察機關當前面臨的緊迫問題》(與劉生榮、葉峰合作),載於《檢察理論研究》1997年第6期。
32、《厲行法律監督,狠抓辦案質量》,載《人民檢察》1998年第9期。
33、《域外反腐敗措施拾零》,載《檢察日報》1998年7月22日第版。
34、《為什麼英國的法律偏袒被告人》,載《檢察日報》第1653期第3版。
35、《為正義而訴訟》,載《工人日報》1998年12月31日第6版。
36、《司法程式:讓公正顯而易見》,載於《工人日報》1999年5月22日第3版。
37、《為權利辯護》,載《檢察日報》1999年1月18日第3版。
38、《看得見的公正》,載《檢察日報》1999年2月日第3版。
39、《訴訟:激活法律》,載《檢察日報》1999年3月1日第3版。
40、《試論檢察機關的預防犯罪工作》,載《人民檢察》1999年第3期。
41、《關於從制度上保證司法公正的幾個問題》,載《政治與法律》1999年第3期。
42、《服務大局與制度建設》,載《檢察日報》1999年4月16日第3版。
43、《干預面窄,影響力大》,載《南方周末》1999年4月16日第2版。
44、《司法獨立與傳媒監督》,載《檢察日報》1999年4月26日第3版。
45、《檢察機關必須履行法律監督職能》(與劉立憲合作),載《檢察日報·法治周刊》1999年5月12日第1版。
46、《依法治國與司法體制改革》(筆談),載《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
47、《論檢察權的結構》,載《人民檢察》1999年第5期。該文獲得《人民檢察》2000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
48、《理順外部關係,保證司法機關獨立地行使職權》,載《法學》1999年第5期。
49、《人大的個案監督權如何定位》,載於《法學》(上海)1999年第9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
50、《公正程式之路》,載於《檢察日報》1999年9月22日第3版。
51、《保證司法公正,促進依法治國》(署張思卿名,本人執筆),載《求是》1999年第7期。
52、《從神明裁判到公正程式》,載《工人日報》1999年10月16日新聞周末第3版。
53、《不宜把批捕權交給法官》,載《北京青年報》1999年11月19日第18版“法治時空”。
54、《論檢察改革的目標和措施》,載《檢察日報》1999年12月10日第3版。該文獲得《檢察日報》同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聯合舉辦的“21世紀與中國法治展望”徵文一等獎。
55、《OnlegalPower》(論法定權力),《法律英語世界》第1、2輯連載,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6、《“司法與傳媒”學術研討會摘要》,載《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第76頁。
57、《論檢察權的性質》,載《法學》(上海)2000年第2期。
58、《關於法治的若干理論分歧》,載《煙臺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59、《尋求公平與效率的平衡》,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1期。
60、《探求公平與效率的真諦》,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3月12日,《法治時代周刊》第10期第1版。
61、《應以法律監督者身份開展民行監督》,載《檢察日報》2001年3月29日第3版。
62、《法定權利緣何而來》,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3月26日B1:《法治時代》第12期第1版。
63、《市場秩序、權利救濟與檢察職能》,載《檢察日報》2001年5月1日。
64、《檢察官與選拔機制》,載《檢察日報》2001年5月18日第3版。
65、《“養官”防腐“三板斧”》,載《檢察日報》2001年5月23日星期三“法治評論”第7版。
66、《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載《檢察日報》2001年6月5日星期二第3版。
67、《法治、秩序與人》,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6月18日。《作家文摘》2001年7月13日第14版轉載。
68、《距離先於公正――關於公正執法條件的對話(一)》(與劉立憲合作),載《檢察日報》2001年6月26日第3版。
69、《距離先於公正――關於公正執法條件的對話(二)》(與劉立憲合作),載《檢察日報》2001年6月29日。
70、《距離先於公正――關於公正執法條件的對話(三)》(與劉立憲合作),載《檢察日報》2001年7月3日。
71、《論量刑公正的程式保障》,載《法制日報》2001年8月5日第3版。
72、《論量刑建議制度的意義》(上),載《檢察日報》2001年8月14日。
73、《論量刑建議制度的意義》(下),載《檢察日報》2001年8月17日。
74、《論“嚴打”與檢察改革》,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8期。
75、《傳承與創新》,載《檢察日報》2001年8月28日第3版。(並以《把根留住――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點體會》為題在最高人民檢察院《黨委工作簡報》(2001年第11期上刊登)。
76、《司法改革的成效和走向》,《檢察日報》2001年9月4日第3版。
77、《以程式公正為本位》,載《法制日報》2001年9月23日第3版。
78、《Fiscal Federalism and the Models of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in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in Fragmented Societies》,edited by Richard Bird and Thomas Stauffer, Etudeset colloques, volume 33, Publica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Federalism Fribourg Switzerland, 2001.
79、《法律真實:看得見的公正》,載於《檢察日報》2001年11月14日。
80、《檢察偵查權芻議》,載於《檢察日報》2001年11月22日第3版。
81、《加入WTO與反腐敗》,載於《檢察日報》2001年12月19日第3版。
82、《檢察機關職權研究》(撰稿人之一),載於《檢察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3、《完善公訴機制》,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1月8日第3版。
84、《司法官的素質標準》,載於《法制日報》2002年1月13日第3版。
85、《中國法治之路與檢察改革》(會議發言紀要),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6月23日第3版。
86、《秘書腐敗的特點》,載於《聲音》2002年第二期第23頁。
87、《監督的關鍵》,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6月18日第3版。
88、《法律監督與法制統一》,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7月2日第3版。
89、《誠信與規則》,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7月30日第3版。
90、《讓失信者吃大虧――我國強制收回制度呼喚誠信立法》(記者採訪稿),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8月5日第2版。
91、《現代檢察制度的法理基礎――關於當前檢察理論研究學術動態的對話》(與張智輝合作),載於《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2年8月)第10卷第4期。
92、《什麼叫“證據確實充分”?――陳光中先生刑事證明標準理論補遺》,載於《法學家茶座》第一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93、《建立司法官遴選及培訓新型制度》,載於《人民法院報》2002年2月25日。
94、《從三個層面健全檢察一體制》(署名:耿鵬),載於《檢察日報》2003年1月29日。
95、《新時期立法觀念與規劃》,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2月13日第9版。
96、《監督的理性》,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3月20日第9版。
97、《論檢察機關內部機構的設定》,載於《人民檢察》2003年第3期。
98、《論檢察一體與檢察官獨立》,載於《法學雜誌》(北京)2003年第3期。
99、《深化檢察改革,推進依法治國》(與張雪妲合作),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4月17日第9版。
100、《論當代中國司法獨立的思想淵源及其發展》,載於何家弘、胡錦光主編《法律人才與司法改革――中日法學家的對話》,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
101、《公正執法的要件》,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6月12日第9版。
102、《誰來監督監督者》,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8月21日第9版。
103、《論檢察機關的活動原則》,載於孫謙、張智輝主編:《檢察論叢》第6卷。
104、《強化監督的措施》,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9月11日第9版。
105、《人民監督員制:國家權力與社會權力的結合》,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10月30日第8版。
106、《子貢問政與政治文明》,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11月20日第9版。
107、《為暫緩不起訴辯護》,載於《法學家茶座》第四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8、《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署名:本報評論員),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2月10日第1版。
109、《檢察機關的憲法地位》,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2月13日第3版。
110、《中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特徵》,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2月17日第3版。
111、《法律監督與公平正義》,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2月20日第3版。
112、《檢察機關的領導體制》,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2月25日第3版。
113、《人民監督員制度的法理基礎》,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3月1日第3版。
114、《論檢察業務工作機制改革》,載於《中國司法》2004年第3期。
115、《監督權的控制和運用》,載於孫謙主編:《檢察論叢》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6、《用現代執法理念領檢察機制創新》(與李國明、倪愛靜合作),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4月22日第3版。
117、《現代執法理念與檢察業務改革》,載於《法制日報》2004年4月29日第9版。
118、《檢察機關辦案的質量管理》,載於《人民檢察》2004年第5期。
119、《對話人權:從寫入憲法到司法保障》(與王松苗合作),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7月7日第5版。
120、《法律監督概念應當專門化》,載於《法制日報》2004年7月15日第9版。
121、《論加強人民監督員制度實效的措施》(署名:俞靜堯),載於《法制日報》2004年9月2日第9版。
122、《推進檢察一體化,增強監督合力與效能》,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9月17日第1版“社評社論”專欄。
123、《重視認識刑事抗訴制度的結構和功能》,載於《人大研究》2004年第5期(總第149期)。
124、《在改革中推進檢察事業發展》,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11月2日第3版。
125、《給腐敗行為掛上鈴鐺》,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11月23日第5版(廉政周刊),1400字。
126、《憲法是實現司法公正的保障》,載於《求是》2004年第22期。
127、《為治療“衝動控制障礙”開方》,載於《檢察日報.廉政周刊》2005年1月4日。
128、《樹立正確的辦案數量觀與辦案質量觀》,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1月18日第3版。
129、《制度為什麼失靈》,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1月25日第3版。
130、《檢察事業的科學發展觀》,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1月26日第3版。
131、《懲防腐敗體系,檢察機關如何定位》,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3月15日第7版。
132、《迎接檢察理論研究的春天》(特約評論員文章),載於《人民檢察》2005年第6期上半月刊。
133、《人大對任命人員進行考試沒有依據》,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6月13日第6版“聲音周刊”。
134、《理論創新與工作創新須齊頭並進》,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7月8日第3版。
135、《論地方黨委領導檢察工作的模式》,載於《人民論壇》2005年第7期。獲得中國法學會“依法執政理論與實踐”論文三等獎。
136、《論客觀公正原則》,載於《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137、《論刑事和解――兼論輕緩刑事政策在刑事訴訟立法中的套用》,載於《2005年全國訴訟法年會論文集》,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38、《治理商業賄賂是依法反腐重大舉措》,載於《法制日報》2006年2月22日第1版。
139、《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載於《學習時報》(2006年2月27日)第324期。
140、《論檢察機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職能與作用》,載於《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41、《論中國刑事檢察職能的完善》(與張智輝合作),載於《中國法律》2006年6月號總第60期。
142、《瑞士的憲法監督體制》,載於《新疆人大》(漢語版),2003年第7期。
143、《論和諧社會思想與法律監督能力建設》,載《公民與法》2006年第7期。
144、《國際反腐敗經驗》,載《人民論壇》2006年第7期。
145、《刑事和解的理念與程式設計》,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14期。
146、《法治是國家的誠信》,載《人民日報》2006年9月27日(第13版)。
147、《論刑事檢察監督程式的改革與立法完善》,載陳光中、汪建成、張衛平主編:《訴訟法理論與實踐――司法理念與三大訴訟法修改》(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2006年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48、《如何規範司法與媒體的關係——評法院的新聞發布政策》,載《學習時報》(第356期)2006年10月9日。
149、《論政法工作接受監督的觀念》,載於《政治與法律》2006年第6期。
150、《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載於《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151、《車無倒擋難前行》,載於《法制日報》2007年3月4日。
152、《滋生腐敗的土壤究竟是什麼》,載《學習時報》2007年4月2日第5版。
153、《司法改革三步走的思考》,載《學習時報》2007年4月9日第5版。
154、《腐敗滋生和蔓延的基本條件》,載於《學習時報》2007年4月30日第5版。
155、《從子產的寬嚴論說起》,載於《法制日報》2007年5月20日第14版。
156、《靠什麼清除昏官惡官》,載於《人民日報》2007年5月23日第13版。
157、《趙小程案與寬嚴相濟》,載於《檢察日報》2007年6月11日第3版。
158、《布滿理論創新的契機――讀詹復亮的<貪污賄賂犯罪及其偵查實務>,載於《法制日報》2007年6月17日。
159、《走“監督取向”的司法改革之路》,載於《法制日報》2007年7月10日。
160、《加快推進檢察業務工作機制改革》,載於《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7月31日“理論月刊.專論”。。
161、《重構民主與法制的關係》,載於《法學研究》2007年第4期“紀念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十周年筆談”;《學習時報》2007年7月30日第5版。
162、《拷問腐敗之源》,載於《法制日報》2007年9月9日第14版。
163、《論職務犯罪偵查權的配置和運行》,載尹吉主編:《檢察研究》2007年第四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年版。
164、《“屁股指揮腦袋”之是與非》,《法制日報》2007年10月21日第14版。
165、《正確把握檢察工作一體化機制的內涵和價值》,《人民檢察》(湖北版)2007年第10期。
166、《批判與寬容》,《法制日報》2007年12月16日。
167、《如何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學習時報》第416期(2007年12月17日)。
168、《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優越性體》,《檢察日報》2008年1月2日第1版。
169、《在反思中推進檢察權監督制約機制建設》,《人民檢察》2008年第5期。
170、《法律監督不容易》,《學習時報》2008年5月5日第5版。
171、《前蘇聯檢察制度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檢察日報》2008年5月15日第3版。
172、《也談監督、制約和制衡》,《檢察日報》2008年5月29日第3版。
173、《大案未必重點》,載《學習時報》2008年6月30日第5版。
174、《檢察工作方針和總體要求的歷史發展》,載《人民檢察》2008年第13期。
175、《死刑“三點論”何錯之有?》,載《南方周末》2008年4月17日。
176、《深林芷蘭 居隱思遠》,載《法制日報》2008年7月6日周末版。
177、《論職務犯罪偵查權的監督制約和最佳化配置》,載《中國司法》2008年第8期。
178、《公正與責任:公信力建設的主題》,載《檢察日報》2008年9月12日第3版。
179、《司法幹部解放思想要解決哪些問題》,載《學習時報》2008年10月6日第5版。
180、《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更新法律監督觀念》,載《檢察日報》2008年10月17日第3版。
181、《正確認識“三個至上”的辯證關係》,載《檢察日報》2008年10月24日第3版。
182、《論檢察學的體系》,載《中外法學》2008年第5期。
183、《論腐敗現象的法制生態》,載《法學評論》2008年第6期。
184、《檢察機關如何服務大局》,《人民檢察》2009年第3期。
185、《“躲貓貓”事件暴露現行監督機制局部失靈》,《法制日報》(周末)2009年3月5日第2版。
186、《在歷史新起點上推進檢察改革》,《學習時報》2009年3月9日第3版。
187、《檢察改革五年的回顧與展望》,《法學》2009年第四期。
188、《寬嚴相濟與法律監督》,《檢察日報》2009年4月23日。
189、《做理論上的明白人》,《法制日報》2009年5月13日。
190、《刑事審前程式的結構與任務》,《檢察日報》2009年9月7日第3版。
191、《取保候審江陰模式的意義》,《清風苑》2009年第9期。
192、《“審查決定逮捕權上提一級”改革並未突破法律許可權》,《法制日報周末》2009年9月17日第3版。
193、《檢察官職業道德建設是專業化建設的新境界》,《檢察日報》2009年11月20日第3版。
194、《論檢務督察》,《人民檢察》2009年第16期。
195、《在服務大局中推動檢察工作科學發展》,《湖北日報》2009年12月24日第7版。
196、《忠誠是修煉職業道德的基本功》,《檢察日報》2010年2月26日第3版。
197、《重點突破、科學發展――2009年檢察理論研究成果綜述》,《檢察日報》2010年第3期。
198、《深化檢察改革、完善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王洪祥、張志銘、謝鵬程),《人民檢察》2010年第5期。
199、《憲政是政治智慧的最高境界》,《法制日報》2010年03月17日第11版。
200、《法律監督職能與三項重點工作關係》(與張智輝合作),《檢察日報》20105月10日第3版。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編《領導參閱件》(2010年第6期)全文刊發。
201、《法律監督關係的結構》,《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202、《給廉政上個保險》,《學習時報》2010年7月12日第5版。
203、《檢察機關如何建立健全執法辦案風險評估機制》(莫紀宏、謝鵬程、孫春雨),載《人民檢察》2010年第13期。
204、《台灣地區檢察官職業道德與公信力建設——訪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副所長謝鵬程博士》,《人民檢察》2010年第17期(九月上)。
205、《把握檢察職能延伸的度――讀<名家評案:化解社會矛盾的司法詮釋>》,《法制日報》2010年10月20日第11版。
206、《檢察院職能延伸之爭再升溫》,《法治周末報》2010年11月4日第6版。
207、《加強和改進法律監督工作立法的三種模式》,《檢察日報》2010年11月8日第3版。
208、《健全司法公正的保障機制》,《法治周末》2010年12月28日。
209、《兩個證據規定與公訴政策》,《中國檢察官》2010年第12期。
210、《論梭倫立法改革》,載於《山東法學》1993年第1期。
211、《論檢察政策》,《人民檢察》2011年第3期。
212、《檢察立法的發展方式》,《人民檢察》2011年第9期。
213、《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的性質》,《檢察日報》2011年6月30日第3版。
214、《“六觀”是當代中國檢察觀的科學概括》,《檢察日報》 2011年10月11日第3版。
215、《更新檢察管理理念,創新案件管理模式》,《人民檢察》2011年第21期。
216、《穩住心神離不開這三條》,《人民論壇》(雙周刊)2012年2月(上)。
217、《論瀆職侵權檢察工作的轉型發展》,《人民檢察》2012年第5期。
218、《檢察學研究的新春展望》,《檢察日報》2012年2月8日第3版。
219、《強化官員日常生活的廉政管理》,《學習時報》2012年1月16日第5版。
220、《論刑事訴訟法修改的三項價值及其平衡》,《中國司法》2012年第4期。
221、《檢察權配置的原理》,《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
222、《檢察事業科學發展的新篇章》,《檢察日報》2013年3月16日第7版。
223、《檢察機關的公權監督與私權救濟》,《檢察日報》2013年5月8日第3版。
224、《通過立法推進改革》,《學習時報》2013年5月13日。
225、《檢察機關如何懲治危害生態環境犯罪?》,《中國環境報》2013年6月4日第3版。論點摘編於《新華文摘》2013年第19期第157頁。
226、《探索開展生態環境領域的民事行政檢察工作》,《中國環境報》2013年6月4日第3版。
227、《檢察文化的概念重構》,《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228、《克服司法權運行的機制障礙》,《學習時報》2013年6月10日。
229、《論社會管理法治化工程的項目管理》,《中國法學》(2012年特刊)2012年12月20日出版。
230、《行政處罰法律監督制度簡論》,《人民檢察》2013年第15期(總652期)。
231、《重點防範易導致錯案的司法過錯》,《檢察日報》2013年10月21日第3版。
232、《論司法公信力的建設與測評——以檢察公信力為視角》,載《中國司法》 2013年10期。亦載高檢院《領導參閱件》2013年第25期。
233、《網路實名制立法的博弈與選擇》(與陳磊合作),載《中國法學》2013年“網際網路信息安全法制專刊”。
234、《關於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綜合研究報告》,載高檢院《領導參閱件》2013年第17期。
235、《論民訴法第209條的立法精神和應對措施》,載高檢院《領導參閱件》2013年第15期。
236、《司法省級統管改革路徑》,載於《中國改革》2014年第2期。
237、《司法行政事務省級統管路徑研究》,《人民檢察》2014年第8期(4月下)。
238、《徹底反腐與全面深化改革的契合》,載《學習時報》2014年3月3日A5版。
239、《論涉及民事訴訟的信訪終結機制》,載《中國司法》2014年第4期。
240、《法律豈容江湖》,載《檢察日報》2014年5月8日第3版。
241、《理論創新需要實證驗證》,載《檢察日報》2014年6月19日第3版。
242、《加強律師法律服務 化解信訪工作難題》,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4年第6期。
243、《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的三個問題》,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依法治國大家談》(人民出版社2015年)全文轉載。
244、《探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與檢察權相分離》,載《檢察日報》2014年12月12日第3版。
245、《檢察公信力測評體系研究》(與鄧思清合作),載《人民檢察》2014年第23期。
246、《法國有一套嚴格的司法官懲戒程式》(與施鵬鵬合作),《檢察日報》2015年1月20日第3版。
247、《司法官的中立性至關重要》,《學習時報》2015年1月26日。
248、《法國檢察官選任和晉升制度較為完善》(與施鵬鵬合作),《檢察日報》2015年2月11日第3版。
249、《反腐走到哪一步》, 《財新網》2015年03月04日。
250、《員額制有利於實現司法專業化職業化》,《檢察日報》2015年12月7日第3版。
251、《我國檢察院組織法文本結構的立法完善——以17國檢察院組織法為統計分析樣本 》,《人民檢察》2015年第7期。
252、《傳媒視野下的檢察工作規律》,《檢察日報》2015年11月8日第3版。
253《如何認識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的地位》,《檢察日報》2016年12月11日第三版。
254、《法律的生命於實施》,《中國國情國力》2016年第11期。
255、《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模式比較研究——司法委員會制度的憲法文本分析》,《人民檢察》2016年Z1期。
256、《努力實現從粗放式司法向精細化司法的轉變》,《人民論壇》2016年第10期。
257、《應從三個方面解讀綠色檢察發展理念》,《人民檢察》2016年第19期。
258、《堅持協調發展 構建檢察工作新格局》,《人民檢察》2016年第1期。
259、《法律文獻與法治復興》,《檢察日報》2017年2月21日第3版。
260、《論司法責任》,《檢察新論》(台灣)第22期(2017年7月)。
261、《論檢察官的主體地位》,《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年第四期。
譯著
1、《人權是什麼》(個人譯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2、《憲政與民主》(與李存捧合作翻譯,本人翻譯其中第一章到第六章,約16萬字),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10月出版. 其中,第一章被《天涯》1999年第4期轉載。
3、《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本人翻譯其中一章),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4、《美國法律詞典》(本人翻譯其中的法理和司法程式兩部分,約7萬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5、《英國刑事審判與檢察制度》(本人翻譯其中第一章,並校對全書),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6、《立法法研究》(與高克強合作翻譯其中《德國的立法體制和立法程式》一章),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譯文
1、《作為法學研究範式的法的一般理論》(與王凌飛合作),載於《法學譯叢》1991年第3期。
2、《布朗的黃金盤問律》,載於《律師世界》1989年第5期.
3、《律師的成功之路》,載於《律師世界》1989年第7期。
4、《律師的五種工作方式》(與王雲飛合作),載於《山東律師》1988年第4期.
5、《怎樣當好辯護人》(與王雲飛合作),載於《中國律師》1989年第2期。
6、《澳反腐敗的五大法寶》,載於《檢察日報》1998年2日第4版。
編著
1、主編:《新編法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本人撰寫16萬字。
2、共同主編:《海外司法改革的走向》,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年1月版。
3、副主編:《法學通論》(法務部統編高等院校法學教材),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副主編:《馬克思主義法理學》,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2年;撰寫第1、16、20章。
5、任編委並參編:《公民權利義務通論》,民眾出版社,1991年;撰寫第2、6編計6萬餘字。
6、參編:《人權與憲政》,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本人撰稿1萬字。
7、參編:《法理學教程》(成人高等法學教育通用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撰寫第2章第1、2節。
8、參編:《外國法制史》,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撰寫第4章。
9、參編:《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孔慶明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年;撰寫第1、15章。
10、參編:《馬克思主義法學著作導讀》,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撰寫第十一講。
11、參編:《法理學》(全國大中專法學專業教材,孫笑俠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撰寫第1章。
12、參編:《當代人權理論與實踐》,李林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3、參編:《鄧小平論民主與法制》,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
14、參編:《當前經濟欺詐犯罪的界限與認定處理實務全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撰寫約100,000字。
15、參編:《刑法適用手冊》,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6、任副主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務全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本人撰稿5萬字。
17、參編:《檢察官法紀風紀及素質教育全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本人撰稿10萬餘字。
18、參編:《法治的理念與實踐》,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本人撰寫其中一章,約5萬字。
19、參編:《司法考試.司法官遴選.司法官培訓制度》,孫謙、鄭成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本人的發言稿被作為專家觀點收入,見第17-23頁,第75頁等。
20、參編:《檢察改革.檢察理論與實踐專家對話錄》,孫謙、樊崇義、楊金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見第45-47,83-84,121-141頁等。
21、共同主編:《中國檢察》第1-5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
22、副主編:《“嚴打”政策的理論與實務》(張穹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
23、參編:《專項業務教程》(檢察機關標準化培訓教材),最高人民檢察院教材編審委員會組織編寫,姜偉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本人撰寫第一章,約5萬字。
24、參編:《擬任檢察官培訓教程》(檢察機關標準化培訓教材),最高人民檢察院教材編審委員會組織編寫,張智輝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本人撰寫第一章,約5萬字。
25、參編:《中國檢察制度論綱》(孫謙主編,本人撰寫第五章,約5萬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6、副主編:《中國檢察》第6-7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7、副主編:《中國檢察》第8-9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科研課題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青年項目,1993-1996年,經費8000元,批准號:93CFX 001)《公平與效率:當代中國立法價值取向的基本矛盾》。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重點項目,1997-1999年,編號:95BFX 007)《各國反貪污法律制度比較研究》。
3、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課題(1999-2000年)《檢察機關職權研究》。
4、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課題(2001-2002年)《檢察機關量刑建議權研究》。
5、國家檢察官學院重點課題(2001-2002年)謝鵬程、郭立新共同主持:《訴訟監督與司法公正》。
6、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課題(2002-2003年)《檢察權運行機制研究》。
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權力制約與反腐倡廉的理論與制度研究》(批准號為02AFX004)。
8、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重點課題(GJ2008B14)。
9、2006年-2009年福特基金項目《辯訴交易制度研究》。
10、2009年-2010年丹麥外交部項目《法律監督與刑事訴訟法人權保障條款的立法完善》。
11、2012年-2013年丹麥外交部項目《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部分條款的研究起草和培訓。
12、2014年財政部項目《檢察公信力測評》。
13、2013年度高檢院檢察理論研究所項目《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研究》。
14、2014年度高檢院檢察理論研究所項目《檢察院組織法結構比較研究》。
15、2015年中國法學會“深入研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重點專項課題《行政執法的檢察監督機制研究》(編號:CLS(2015)ZDZX16)。
16、2015年檢察理論研究所重大課題《檢察機關對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JL2015A04);
17、2015年所內指定課題《國外司法委員會制度研究》(JL2015Z03)。
18、2015年度所內重點課題《涉案財物集中管理研究》(JL2015B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