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雄平屬於不善言辭的一類演員,但聽說他的唱腔惟妙惟肖,表演很鬆弛,深得“馬派”的真傳。對於這樣一位專攻醜生、鬚生的演員,在粵劇領域贏得了自己的一塊田地實屬不易。
主要經歷
1985年考入廣州粵劇團,跟隨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學習,主攻粵劇表演藝術家馬師曾的“馬派”藝術,是“馬派”的再傳弟子。專攻文武丑生、文武鬚生。
1990年開始成為廣州紅豆粵劇團主要演員,先後主演《搜書院》、《苦鳳鶯憐》、《陳太爺選婿》、《審死官》、《佳偶兵戎》、《山鄉風雲》、《武松》、《春草闖堂》、《賊王子》、《花染狀元紅》、《三帥困崤山》、《九寶蓮》等數十部長劇和《廟遇》、《三戰紅孩兒》、《洪承疇》、《活捉張三郎》、《時遷盜甲》、《豬八戒背新娘》等一批折子戲。
其舞台表演風格輕鬆自然,莊諧有度,音色清亮,音域寬廣,運腔酷似馬師曾,維俏維妙。多次在全國、省、市文藝賽事中獲獎。
藝術生涯
“馬派”最年輕的傳人
馬師曾青年演小生、小武,在《苦鳳鶯憐》一劇中飾義丐,創造一種沙啞悽厲,表達在饑寒線上掙扎情境的“乞兒喉”。中年以丑角享盛譽。他根據自己洪亮而稍欠圓潤的嗓音,揚長避短,對其青年時創造的“乞兒喉”不斷發展和完善,形成一種鏇律跳躍、頓挫分明、吐字短促而有力、行腔活潑而滑稽的唱腔,被稱為“馬腔”。張雄平目前是舞台上最年輕的“馬派”傳人。
張雄平最開始其實是學小生的,1985年考入廣州粵劇團後,在粵劇演員培訓班裡跟隨紅線女學習,由於一次偶然的頂角機遇,紅線女覺得我演醜生更好,於是改學“馬派”。
“馬腔”其實很難掌握,唱腔往往不規則,所以我在保留“馬腔”的一些東西的基礎上,往往會按照音樂的鏇律、字的發音以及當時戲中角色的情緒來處理一些台詞的唱腔,這樣更容易切合人物的表演。
大配角也能成名角
張雄平繼承了“馬派”的藝術,自然多是飾演一些大配角,如醜生、鬚生等,但在《洪承疇》里,張雄平成了主角,他飾演的明朝大漢奸洪承疇連連給他帶來好運,2000年,他憑該劇獲得了廣州市新星演藝大賽的金獎,2002年7月8日,他在長沙再次憑藉該劇獲得了個人一等獎。
1995年,為了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粵劇團重排了這個戲,張雄平就是在那時開始演了這個戲,廣州沒人演過這個角色。
這個戲充滿了廣東粵劇的特色,以一首廣東音樂《雙星恨》貫穿全劇。這次重排,整個舞台的調度和人物的內心都豐富了許多,而且為了劇情的發展,加了一些表演技巧,比如,洪母罵奸時,洪承疇用了跪步、搶背;在看見太后時用側身躍起變跪;在眾人罵奸時用了粵劇獨特的坐車功架子等。
獲獎情況
1995年獲廣東省國際藝術節表演三等獎,獲廣州市文化系統青年成才獎;2000年獲廣州市新星演藝大賽金獎:2002年獲廣州市粵劇青年演藝大賽“紅線女培育新苗基金特別獎”,獲得廣東省第三屆戲劇大賽金獎,同年憑粵劇折子戲《洪承疇》獲得首屆“全國地方戲曲精品折子戲評比展暨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一等獎,獲得廣州市文化局2002年度記三等功,獲得廣州市文化局2002年度專業技術人員突出貢獻獎;2003年被定為“廣州市藝術之星”,被廣東省戲劇家協會評為“廣東戲劇中青年演員十佳稱號”;2004年被觀眾評為“電視觀眾最喜愛的粵劇曲藝新秀”稱號,同年在榮獲中國華表獎的粵劇動畫電影《刁蠻公主憨駙馬》中擔任多個重要角色的配音工作,2004年12月在北京參加的《第二屆中國戲曲紅梅大賽》中榮獲金獎,獲獎劇目《苦鳳鶯憐》之“余俠魂訴情”。
粵劇明星
簡介:粵劇是我國南方一大劇種,流行於廣東、廣西及港澳、東南亞華僑聚居地區,唱念均用廣州方言。它以“梆簧”為基本曲調,同時又保留昆、戈、廣腔並吸收廣東民間樂曲和時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