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與成就
與機器人前行
78年前,主要從事自控系統方面的科學研究,並於1978年獲“山東省科學大會獎”;1978-1986年,主要從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研究,曾任省單片微機學會理事長、省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兼計算機套用專業委員會主任;1986年後,開始從事地下機器人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863項目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獲發明專利2項,在自動化學報、機械工程學報、煤炭學報、信息與控制、機器人、電氣傳動等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EI檢索的11篇。。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十大優秀教師”、“山東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領導的機器人中心被審定為863機器人“產業化基地”, 是國內特種機器人的主要研發單位之一,在863十五周年時被授予“先進集體”稱號。
蘇學成教授,一九六四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分配至山東科技大學前身山東煤礦學院。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蘇學成根據自己曾在井下勞動一年的體會,認為煤礦井下工作繁重、環境惡劣,應是機器人的用武之地。於是,他產生了研究井下機器人的想法。
蘇學成與同事們研製的第一台機器人是“噴漿機器人”。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連續十餘年的努力,機器人研究終成正果:噴漿機器人形成了防爆型與非防爆型、大中小型系列產品,並在國內推廣使用。噴漿機器人先後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這之後,蘇學成與同事們還分別研製出了“履帶蛇行機器人”和“帶電作業機器人”等,山東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也成為國內重要的機器人研發基地之一。
突破能源瓶頸
一九九九年,蘇教授提出用動物來替代機電機器人的研究。在超過規定的一年時間一個月後,首隻“機器人鼠”終於在山東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誕生。經過專家鑑定,“機器人鼠”達到國際先進、國家領先水平。
然而“機器人鼠”由於鼠天生膽小,在實際應中作用並不大。怎樣讓動物機器人有更大的活動範圍和套用空間?蘇學成教授苦苦思索著,一隻在天空中翱翔的鳥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機器人鳥”這一概念象火花一樣在他的腦海中迸發。鳥飛行速度快,適應性廣,貼近實際要求。最終,家鴿進入了蘇教授的視野。
有了“機器人鼠”的理論研究基礎,“機器人鳥”的研究水到渠成。經過一年多的反覆研究和實驗,二00六年底,世界首隻“機器人鳥”終於誕生了。一組由八根微電極接入鴿子的腦中,用牙科石膏進行固定,插上刺激發生器,原本四處飛翔的家鴿立即變成了受人控制的機器鳥。在計算機的控制下,鴿子可以按照人的指示實現起飛、盤鏇、左轉、右轉、前進等動作。“機器人鳥” 與“機器人鼠”相比套用範圍則更加廣泛,在搜救、探測、空中攝影、投遞以及許多人類無法到達區域的探查,甚至在國防安全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
老當益壯
四十多年的科研生涯,累累科研成果,並沒有使年近古稀的蘇學成教授停止科研的步伐。在山東科技大學機器人中心研究大樓三樓的一間辦公室內,每晚的燈光一直亮到整棟樓最後一個熄燈,蘇學成教授在這裡思索著未來的機器人。
粵劇明星
簡介:粵劇是我國南方一大劇種,流行於廣東、廣西及港澳、東南亞華僑聚居地區,唱念均用廣州方言。它以“梆簧”為基本曲調,同時又保留昆、戈、廣腔並吸收廣東民間樂曲和時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