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張路出身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母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父親是知名的建築師,母親則在電影界享有很高的聲譽。父親當年很希望張路能子承父業,也能成為一名建築師,而母親則希望他能往攝影師這個方向發展。但令父母沒有想到的是,張路並沒有按照他們的意願選擇職業。也許,冥冥之中就注定了張路將與足球結緣。
張路第一次接觸足球應該是在4歲的時候。當時,也是球迷的父親帶他去先農壇體育場看了一場北京隊與八一隊的比賽,而這場比賽則成了張路了解足球的‘啟蒙老師’。從此以後,張路便開始召集街邊的小夥伴們踢起了“野球”,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國小畢業。
1964年,張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市首屈一指的中學———北京四中,而張路的足球之路也由此開始。當時張路進入了著名的先農壇體校,本意是要練田徑,但是卻被足球隊的教練挑中,當教練問他踢什麼位置時,張路說是守門員,於是他的足球生涯就在這么誤打誤撞中開始了。開始練習足球後,張路也產生過動搖,這主要是由於當時訓練的艱苦和教練的嚴厲讓十幾歲的張路有些吃不消。“當時要不是我母親,我很有可能就放棄足球了。”那是在張路進入體校足球隊半年後,有一天訓練時間快到了,張路卻仍然待在家裡,絲毫沒有要出門的意思。於是,母親問道:“你怎么還不走呀?”張路低著頭說:“我不想去了,教練老說我。”母親雖然十分理解兒子的心情,但還是嚴厲地說:“半途而廢算什麼男子漢?”張路當時就被說哭了。“就是因為母親的那句話,我在以後的球員生涯中就從來沒叫過苦。”張路說道。
1971年,張路被調到陝西省足球隊去當守門員。在當了兩年的球員後,張路被北京體育學院運動系足球班錄取為“工農兵學員”。那會兒,北京體院還開了個“英文選修班”。開始時,報名的學員有60多人,上了不到一年,就只剩下張路一個人了。老師說:“就你一個人咱也甭上了,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你隨時找我就成了。”那時張路已經學出了興趣,從此便開始自學英語。
25歲那年,畢業後的張路進入了北京足球隊繼續踢球,他也是當時隊中文憑最高的球員。三年後,張路選擇了退役,“之所以在28歲就退役,主要是覺得自己在球員這一行里的發展空間已不大,與其這樣,還不如趁著年輕乾點兒別的。”退役後,張路被分到了北京體育科研所。一年後,張路正經八百地寫起了足球理論文章,當年一篇《防守不等於保守》的論文發表在了《中國體育科技》上,不到30歲的張路也因此在足球圈內聲名鵲起。
張路介入足球評論其實早在1981年就開始了,那時他還是央視體育頻道的轉播顧問,主要任務是將意見寫在條上遞給主持人。1991年中央電視台開始轉播意甲,作為央視評球嘉賓的他開始在電視上“露臉”。“對於意甲球隊,一開始我也並不是每支球隊都熟悉。對一些大球會、大球隊了解得透些,因為經常會轉播這些強隊的比賽。有些弱隊,一賽季也就轉上一次,了解得就少些。我獲取球隊近況及球員資料的途徑和大家都差不多,不同的可能是我看得多了,有很多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每次看球,我都會有自己的記錄。”張路說。談到自己的評論風格,張路認為:“在電視機面前是做不了假的,你是什麼樣就什麼樣。所以,我一直堅持自己的本色,我的本色里有文化的底蘊、足球的理論和語言的表述。”每次去轉播“意甲”,張路從不作任何準備。“一般是我到台里才知道今兒個誰跟誰比賽,看一看球員出場名單就開說。說球要客觀,不要受偏見的影響,資料看多了,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說球時容易不自覺地‘套’那些東西。我是現看現說,怎么看怎么說。”久而久之,張路的這種風格開始被同行和廣大球迷所認同。
另外,張路對足彩也是頗有研究,他為此還自己設立了“張氏指數”,記錄球隊的走勢等。張路在足彩的推介上的確有他獨到的地方,他總能頭頭是道地為球迷指點迷津,雖然專家也有大跌眼鏡的時候,但基本上張路還是能夠把握一些球隊的走勢,為彩民們大膽鋪路。據張路自己講,通常情況下,13場比賽他差不多能猜中10到11場,而其中意甲的中出率是最高的。當然,對於“意甲張”來說,猜意甲自然不在話下。雖然猜得準,但張路自己卻從來不買彩票,用他的話說,“一旦買了彩票,預測起來就必然帶有傾向性,這容易誤導彩民。”
2016年3月,張路出現在北京四中校內足球聯賽開幕式上。他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曾擔任過這所學校足球隊的守門員。此次,他回到母校,擔任學校的足球大使。
人物評價
張路作為中國足壇資深的足球評論員,被中國億萬球迷,特別是喜歡義大利足球的球迷所熟悉和喜愛。自1991年CCTV-5直播意甲聯賽以來,張路以其深厚的足球理論造詣,公正、激情的評論、普通球迷易於接受的語言,使有小世界盃之稱的意甲聯賽的直播成了中國球迷每周的節日。經過多年評論解說,張路逐漸形成了以技戰術打法、球隊動態結合比賽的解說風格--專業、精闢,並因此產生了一批張路的忠實聽眾。
獲得榮譽
騎士勳章
2005年12月5日中午,北京國安俱樂部副總、著名體育評論員張路在義大利駐華大使館參加了“授勳儀式”,義大利駐華大使親自向張路頒發了義大利“ 仁惠之星騎士勳章”, 張路是第一位獲得這一殊榮的中國體育界人士。
幕後英雄
中國足球能進入2002年世界盃,張路也是功不可沒,並與前中國足協副主席閻世鐸、張吉龍、南勇等一起被中國期發量最大的體育報《體壇周報》評為進軍世界盃的“ 十大幕後英雄”。
1999年,張路利用在國安俱樂部當總經理的便利條件,通過經紀人聯繫到了正在美國紐約捷運人隊執教的米盧,並最終說服了中國足協,成功促成了米盧來中國執教。中國隊成功殺入2002年韓日世界盃之後,張路被公推為中國隊衝擊世界盃成功的10大幕後英雄之一。
人物家庭
張路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文革”時父母被打成右派,他插隊到了陝西。張路自小就繼承了父親的體育細胞,各項體育成績都很好,最後還是父親決定向足球方面發展。
張路在陝西足球隊踢了兩年便考上了北京體院。一天,他在校園裡與一個女孩擦肩走過時,心裡突然湧出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張路從同學們的話語中刺探到了不少關於那個女孩的信息:她叫吳玉芳,是學田徑的。因為吳玉芳是上海人,張路便給她起了一個綽號叫“大上海”。
文靜的“大上海”是個多才多藝的姑娘,不僅在跑道上英姿颯爽,還能寫善畫。一天,吳玉芳和幾個同學畫牆報,張路再次與她擦肩而過。不能再沉默下去了!張路鼓起勇氣上前與吳玉芳攀談。以後的日子裡,雖然兩人沒有更多的機會說話,但每次相遇時都抱以會心的微笑。然而,兩人的關係始終沒有明朗化。在那個時代,一旦戀情公開就是“小資情調”的典型,可張路和吳玉芳卻在各自的心裡認定了對方。
7月畢業,他們面臨分手:吳王芳回上海,張路要回陝西繼續插隊。雖經努力,張路留在了北京足球隊,兩人還是天各一方。畢業後不久,張路和吳王芳就登記結婚了。兩地離別使他們面對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這種分居生活從1976年畢業一直持續到1981年吳玉芳調到北京。
1982年,張路走向了他事業的另一個階段———從足球隊退役後,經過不斷自修,他已經成為足球轉播事業的幕後英雄:比賽時他坐在主持人身旁,冷靜地從專業角度做深入分析,然後將點評寫在小紙條上,傳給正在進行直播的主持人。
張路這一遞就是5年。5年裡,他在沉默里練就了一套凝練語言的功夫。而此時,在出版社工作的吳玉芳也成了丈夫的堅強後盾。業餘時間兩人常常討論寫作的問題,張路每次寫出評論稿,第一讀者便是妻子。
1988年,張路開始出聲了,但從出聲到露臉又花了3年時間。1990年,張路終於獲得了在電視台露臉的機會:在北京台轉播英國足總杯,然後就是意甲。張路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去籌備意甲的轉播,為此也得到了義大利政府的肯定,授予他“仁惠之星騎士勳章”,這是義大利的最高榮譽勳章之一。
如今,張路已是體育界的名人,他的世界不僅僅停留在球場上的分析,還有足彩動態和各種社交活動。而吳玉芳的生活依舊低調而簡單,她不講究吃穿,也不愛拋頭露面,張路平時現身媒體時身邊的夫人位置永遠是空缺的。然而,他們的默契不在一朝一暮,形影相伴。而最令夫婦倆欣慰的是,亭亭玉立的女兒雖然沒有按照他們的構想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卻已在大洋彼岸的英國開始攻讀MB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