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張化橋,1963年出生於湖北荊門。大學畢業後,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計畫司工作了5年,1989年被公派到澳洲國立大學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3年來到香港,先後在東方匯理、里昂、滙豐證券等任職。其後加入瑞銀華寶證券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兼中國研究部聯席主管和主管任中國研究部主管。2006年3月加入深圳控股,任首席營運官。有7年的證券業從業經驗。最近兩年連續獲《機構投資者》雜誌選為排名第一的中國分析師。2009年初離開深圳控股,任瑞銀投資銀行中國區副總經理,現任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
個人經歷
張化橋1963年出生於湖北荊門,自稱“湖北農民”。不過,就是這樣一位“農民”,卻有著一段並不平凡的經歷。
辭掉“鐵飯碗”
1979年,16歲的張化橋跨入了中南財大的校門。一位與他同級但不同班的同學回憶,讀大學時,張化橋雖然年紀小,但腦子特別靈光,而且心中很有想法,不過,他現在能夠如此有“出息”,確實還是有點出人意料。
1986年,研究生畢業的張化橋被分配到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計畫司。不過,即使面對這樣一份有較大發展前途的“鐵飯碗”,張化橋似乎也並不安心,反而主動將其砸碎。1989年,張化橋赴澳大利亞留學,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後轉戰證券市場。
鋒芒初現
1993年起,張化橋先後應聘進入東方匯理、里昂證券,沉浸於證券市場,成為一名個性張揚的分析師,1998年他又跳槽進入滙豐銀行,一年後離開,進入瑞銀證券,任高級研究員和中國研究部主管至今。
2002年初,張化橋發表質疑H股公司格林柯爾管理不透明、產品存在問題的文章。受此影響,格林柯爾股價出現大幅動盪,而張化橋本人也遭到了起訴;隨後,他對歐亞農業的質疑也差點為其帶來另一場訴訟。此兩起事件讓張化橋聲名鵲起,不過盛名之下,張遭到了不少投資者的質疑,因為2001年之前,格林柯爾、歐亞農業曾是張化橋予以推薦的品種,但2001年年底,張卻主動調低了這兩家公司的評級。由此,投資者認為張的兩起質疑是“莊托”,張是“股市黑嘴”。不過,張本人對此卻非常坦然,他指出:“上市公司的發展本來就是不斷變化的,當然投資價值也在改變,如果要說我操縱股市,我沒有這個能力!”
A股揚威
如果說張化橋2001年、2002年連續兩年被國際雜誌《機構投資者》評為“最佳分析員”,對於A股市場的投資者來說還有些陌生的話,那么,隨著第一家獲批QFII———瑞銀進入A股市場後,張化橋價值投資的思路開始被A股市場的投資者所接受。
寶鋼股份、外運發展、上港集箱、中興通訊這4隻瑞銀最先買入的股票,無一例外地成為之後市場的大牛股,而價值投資的理念也在2003年底掀起了一波跨年度的,瑞銀此舉不僅引導了市場的投資理念,同時也成為了市場最大的贏家之一。作為研究部主管的張化橋,可謂功不可沒;他帶領的團隊在2003年也是力壓群雄,被評為“亞洲最佳研究團隊”,張化橋也被譽為“中國第一分析師”。
個人作品
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張化橋的股市真話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0-01
本書簡介:《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介紹在人們都“摸著石頭過河”的年代,成千上萬的人其實不知道錢是什麼、股市是什麼、投資什麼……最後,生活是什麼。在人們轟轟隆隆地往前摸的隊伍中,張化橋像一個打著快板的宣傳員。他會突然停一下,站在一邊的高坡上,打著快板說一段,對也罷,錯也罷,聽也好,不聽也行。
演講節選
《美國為什麼沒有高利貸?》---張化橋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演講節選
全民放高利貸?產業空心化?我第一次聽到這兩句話時,肚子都笑疼了。說這話的人完全不顧常識。全民放高利貸就是一個前後矛盾的話。如果全民發放高利貸,那么借款人是誰呢?其次,一億人放高利貸給另外一億人,供需兩旺,各取所需,做銀行不願意做的事情,中國又多了兩億高興的人,這有什麼不好嗎?而且,如果大家都放高利貸,資金供求關係就會發生變化,高利貸不就成了低利貸嗎?那太好了!中國千千萬萬在掙扎的小微企業有救了!現在,民間利率那么高,這件事情本身就證明放高利貸的人太少了!不是嗎?在座的100多人,有幾個人發放過高利貸?請舉手!
關於產業空心化的說法更可笑。如果生產紐扣的中國工廠都"不務正業"去放高利貸,那么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將沒有紐扣可用,那將是非常嚴重的政治事件!怎么辦?紐扣的價格會大漲!漲到比放高利貸更加有利可圖。暴利展現!於是,....那些生產紐扣的老闆一定會殺個回馬槍。所以,好心的評論家們千萬不要擔心產業空心化。當然,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牙膏,襯衣,工具機,家具等等。不過,我披露,我家儲存了一些紐扣和牙膏,萬一廠家都去放高利貸,我怕買不到紐扣和牙膏。
昨天,五道口30年校慶時,有個校友問我,為什麼美國沒有高利貸。我的回答是,其實美國是有的。他們的名字比較好聽,他們叫風投,直投,PE,對沖基金或者投行。其實,所有銀行的信用卡借款(包括中國的)也是高利貸。30%以上的年化利率還不是高利貸嗎?
此外,美國還有大量為信用記錄有缺陷的人們,短期急需用錢的人們以及低收入和無資產的人們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他們的年化利率也非常高(更高)。
當然,在市面上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歐美國家沒有中國那么多高利貸現象。為什麼?高利貸是相對於低利貸而言的。我們中國的利率管制刺激了貸款需求,鼓勵了低效率的貸款項目,導致了資金市場的嚴重供不應求。我們的銀行體系用超低的利率向國企,地方融資平台,和有"辦法"弄到貸款的人們發放貸款,那么,結果是,高效率但是沒有"辦法"的項目被擋在了銀行外面。這種擠出效應很顯然。
資金市場有一個總供求關係,由此決定了一個均衡利率。一部分資金(民間市場)的利率很高,主要是因為另外的人付了超低的利率。一部分人借不到錢,只是因為另外的人多占了資金。美國利率早已市場化,普通的高利貸也就沒有生存空間。
1986年,我從五道口畢業時的論文標題是,中國利率自由化的途徑。我很高興地發現,現在25年雖然過去了,你們還是可以選擇同樣的標題做畢業論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