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莊鄉位於淄川區東南部,原鄉機關駐地距區政府所在地35公里,東臨淄河鎮、太河鄉、西接龍泉鎮、南與東坪鎮毗鄰、北與黑旺鎮交界。
張莊鄉屬石灰岩低山丘陵區,地形西高東低,東西最大橫距9.77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85公里,面積為54.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257米至745米之間,相對高差488米,境內無河流,地下水屬補給區。
土壤類型屬褐土,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6度,無霜期180天。年平均降雨量692.9毫米。
2010年,撤銷張莊鄉,與東坪鎮一併劃入西河鎮,鎮政府駐地西河鎮。
歷史沿革
1948年2月解放,1951年,歸淄川縣龍泉3區所轄,設有張莊、田莊、馬陵、西槐峪、苗峪5個鄉。
1955年,劃歸博山縣,設田莊區。
1958年11月,劃歸淄川區,成立田莊人民公社。
1971年3月,社址由田莊村遷至張莊村。
1983年2月,更名為張莊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社成立張莊鄉,全鄉轄21個行政村。
1995年至1996年,黃嶺根整村搬遷至龍泉鎮台頭村,轉道村、苗峪村、羅圈峪村、翟家崖村部分人口分別遷至龍泉鎮的渭一村、龍一村、龍四村、韓聖村、土屋村,共1423人。
轄區村莊
下轄村: | ||||||||||||||||||||
張莊鄉張莊村 | 張莊鄉雙股峪村 | 張莊鄉大馬陵村 | 張莊鄉北崖村 | 張莊鄉田莊村 | 張莊鄉小馬陵村 | 張莊鄉上塔山村 | 張莊鄉下塔山村 | 張莊鄉南坪村 | 張莊鄉北坪村 | 張莊鄉瑤峪村 | 張莊鄉東槐峪村 | 張莊鄉西槐峪村 | 張莊鄉轉道村 | 張莊鄉蘆家莊村 | 張莊鄉翟家崖村 | 張莊鄉苗峪村 | 張莊鄉羅圈峪村 | 張莊鄉梨峪口村 | 張莊鄉東莊子村 | 張莊鄉東峪村 |
地理位置
張莊鄉位於淄川區東南部,鄉機關駐地距區政府所在地35公里,東臨淄河鎮、太河鄉,西接龍泉鎮,南與東坪鎮毗鄰,北與黑旺鎮交界。
自然狀況
張莊鄉屬石灰岩低山丘陵區,地形西高東低,東西最大橫距9.77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85公里,面積為54.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257米至745米之間,相對高差488米,主要山峰有大寨頂、武王寨、黃岐頂、趙夫寨等,最高山峰大寨頂,主峰海拔745米。境內無河流,地下水屬補給區。
土壤類型屬褐土,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6度,無霜期180天。
年平均降雨量692.9毫米,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及穀物雜糧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有大豆、黃煙、越夏蔬菜、食用菌等。
經濟林木有柿子、香椿、花椒、大棗等。用材林木有楊樹、梧桐、榆樹等。防護林木有側柏、火炬、黃荊、紫穗槐等。
人口數據
全鄉2002年末總人口15692人,其中農業人口14350人,有孫、張、李、劉、司等52個姓氏,其中孫姓最多。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4927 |
男 | 7443 |
女 | 7484 |
家庭戶戶數 | 552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4871 |
家庭戶男 | 7416 |
家庭戶女 | 7455 |
0-14歲(總) | 2969 |
0-14歲男 | 1589 |
0-14歲女 | 1380 |
15-64歲(總) | 10039 |
15-64歲男 | 4931 |
15-64歲女 | 5108 |
65歲及以上(總) | 1919 |
65歲及以上男 | 923 |
65歲及以上女 | 99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4191 |
主要經濟狀況
新中國建立初期,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78萬元。1978年363萬元,1984年840萬元。
1985年,先後建大理石廠、果酒廠、雙氰胺廠。
199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60萬元。1995年,建成錦磚廠、東勝耐火材料廠,1995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5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企業33家,
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10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25:58:17,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24萬元。
第一產業
1949年,糧食畝產95公斤,1964年,糧食畝產210公斤。
1965年,投資20萬元,投工18萬個,在梨峪口村建成雁門山水庫,容水20萬立方,屬小二型水庫。灌溉面積240畝,解決1500人用水。
1966年始,投資90萬元,投工114萬個,1973年3月,在田莊村建成田莊水庫,容水125萬立方,屬小一型水庫。
1967年春始,歷時8年,投資55萬元,投工223萬個,建成東西三條灌渠,總長26公里,配套水庫揚水站3處。灌溉面積200公頃,解決16000人用水。
1974年始,整地367公頃,造地35公頃,建千方水池19個,鋪設輸水管道7500米,打深井17眼,日供水量24000立方米。
1976年,糧食畝產289公斤。1982年,全鄉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2年,糧食畝產301公斤。
1989年,投資300萬元在田莊流域進行石灰岩低山丘陵地區水土保持試點,修谷坊27座,塘壩3座,蓄水池7個,整修地堰228公頃,修公路12公里,生產路8公里,營造防護林900公頃,用材林8公頃,經濟林161公頃,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
1991年,被省水土保持委員會定為示範單位,通過省級鑑定為國內先進水平,1991年,糧食畝產達381公斤。
1995年始,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先後投資230萬元建蔬菜大棚188個,食用菌生產洞5萬平方米,開發越夏蔬菜35公頃,大棗103公頃,柿子200公頃,黃煙233公頃,中草藥53公頃,植樹造林1200公頃,引進速生楊、凱特杏、扁桃、金絲4號大棗等優良品種,有9個村成為林果專業村,有林果專業大戶45家,黃煙種植大戶36家,畜牧養殖大戶51家,蔬菜生產大戶35家,中草藥種植大戶13家,
1998年4月,被市政府授予淄博市蔬菜產業化明星鄉鎮,“銀河牌”雙孢菇被市蔬菜辦、市蔬菜協會命名“淄博市名牌蔬菜”。
2001年始連續兩年被評為區農業結構調整先進鄉鎮。
2002年,全鄉綠化覆蓋率達33%,菸葉產量35萬公斤,柿子55萬公斤,椿芽60萬公斤,乾雜果180萬公斤,糧食畝產293公斤,糧食與經濟作物的比例由1994年的8:2達到2002年的3:7。
2002年,全鄉實現農業生產總值3940萬元,其中種植業1940萬元,林果業1040萬元,畜牧業960萬元。
第二產業
建國初期,鄉內僅有幾家鐵匠鋪。1955年組織各村的鐵匠、木匠成立鐵木業社。
1958年,成立田莊人民公社制修廠。1969年,在龍泉鎮礬場村開辦煤井。1970年,建化工廠,
1972年,建耐火材料廠,1976年,建矽鐵廠,後改為雙氰氨廠,至1978年有社辦企業6家,村辦企業7家,職工290人,產值200萬元。
1985至1996年,先後建成大理石廠、不定型耐火材料廠、錦磚廠、東勝耐火材料廠。2001年,淄川個體業主投資盤活閒置的東勝耐火材料廠開辦百斯特耐火材料廠。建於70年代的化工廠,
2000年更名為淄博泰基化工有限公司,首創國內一條生產線同時生產乳化膠體和乳化粉狀炸藥兩種產品的先例,
2002年產量達4000噸,實現銷售收入930萬元。2002年,上海客商投資盤活閒置的錦磚廠建成金湖耐火材料廠。2002年全鄉共有企業38家,其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5家,職工1632人,產品種類30種,產值19697萬元,利稅2043萬元,出口交貨值512萬元,全鄉工業累計固定資產1780萬元,骨幹企業以化工、石材加工、耐火材料、建築材料為主。
第三產業
新中國建立初期,鄉內僅有幾家酒店、作坊和張莊、西槐峪兩個小集市,
1950年,民眾入股辦供銷合作社,
1955年,成立農業股份基金信用社,實行貸款優先,年終分紅,
1978年始,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從業人員逐年增加,
1985年有集體商業5處,全年商品營業額430萬元,個體商業28處,
1990年第三產業發展到51戶,實現總收入200萬元,
1991年,投資20萬元,建川東農貿市場,成為集服裝、布匹、鞋帽、副食品、蔬菜、家具等門類齊全的大集市,年成交額1050萬元。
1995年,在鄉駐地建商業街1條,集市3處,
1995年,從事第三產業達195戶,從業人員560人,實現總收入730萬元。
2002年,從事第三產業達217戶,實現銷售收入1030萬元。
教科文衛體
1949年12月,在田莊村建淄川第十二完小,在校學生48人,教員9人,後又發展3處,學生200人
60年代實行村村辦學,全鄉有國小23處,學生2942人,並開辦農民夜校,掃除青壯年文盲。
1971年,成立田莊高中,1982年撤銷。
1972年,成立張莊、田莊、大馬陵、翟家崖4處中學,在校學生434人。
1983年,撤銷大馬陵中學,1994年,撤銷田莊、翟家崖中學,
1986年,撤銷偏遠村國小8處,保留15處國小,在校學生2670人。
1982年,獲全國優秀教師1人, 1986年,獲省勞動模範1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
1990年始,全鄉教育事業費支出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用於教育事業的資金占全鄉財政收入的40%。
1994年始,先後輸送大中專生419人,其中大學本科96人,大學專科148人,中專175人。
1995年,對全鄉進行合班並校,由15處國小調整為10處,在校學生2241人。
1996年,建幼稚園6處,在園兒童593人。
1996年,全鄉所有的中國小都配備了微機、語音、實驗儀器、圖書室等教學設備。
1997年,獲市級優秀教師3人,1997年,張莊中學、鳳凰山國小創建市規範化學校。
1998年起,沒有民辦教師。1998年,有張莊、田莊、鳳凰山3處幼稚園創建市級一類園所。成人教育中心成立於1986年,1999年,投資20萬元在張莊中學建起了二層教學辦公樓,先後為鄉村培養各類技術人才累計1300餘人。
2002年,全鄉有國小5處,中學1處,教師176人,其中:本科8人,專科123人,中師45人,學歷率達100%,在校學生2021人。
1991年,《小麥白粉病發病規律及防治》獲省科技成果三等獎,1993年,獲省水利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小麥腥黑穗病防治試驗研究》獲省科技成果三等獎,市科技成果一等獎,1994年,獲市《林果增產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蓖麻高產技術開發》獲市科技成果二等獎。1996年,《機械化旱作農業開發》獲省一等獎,2001年,泰基化工有限公司引進南京理工大和煤科總院淮北爆破器材研究所的專利技術,使一條生產線同時生產兩個產品,填補國內民爆行業的空白。2002年,全鄉共有科技人員265人,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24項,
1976年,建廣播站,1981年,成立文化站,1982年,投資8萬元建電影院,1986年4月,投資3萬元建電視轉播台,轉播山東電視台節目。1992年,建衛星地面接收站,開辦電視轉播。1992年始,政府先後投資200萬元,實現村村通閉路電視。1999年,鋪設電視光纜線路,電視入戶率達90%以上。1986年以來,象棋比賽、歌詠演唱會、書畫展、春節扮玩等活動極大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
1956年,成立聯合診所,衛生人員18人,1965年4月,投資20萬元建淄川區醫院張莊分院,醫生29人,1965年各村建立衛生室。1971年,推行合作醫療制度,赤腳醫生24人。1996年,投資60萬元在建門診樓,面積1500平方米。投資47萬元購置醫療設備,病床30張,醫務人員32人,1993年被山東省衛生廳評為“一級甲等醫院”,1999年,創建為“愛嬰醫院”,2002年,獲市衛生系統實施形象工程先進單位,2002年末,村衛生室27處,醫生30人。
境內體育活動活躍,桌球為主要體育項目。1978年,區參加市少兒組桌球賽,獲團體總分第一名。1984年,全省桌球活動現場會在張莊召開。1987年9月,張莊國小被命名為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989年,投資30萬元建成張莊桌球訓練館,配套訓練器材。1990年,省第八屆“萌芽杯”桌球賽在張莊舉行,張莊鄉代表隊獲女子團體第二名,2002年,張莊鄉政府承辦全市桌球“亞平杯”比賽,張莊代表隊分別獲男女團體冠軍和男女單打冠軍。1984年至2002年,張莊國小先後被評為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學校體育衛生“示範單位”、省桌球業餘訓練單位。先後向省桌球隊輸送隊員3名,市桌球隊14名,有12人擔任桌球教練員,68人達到三級運動員,14人達到二級運動員,4人達到一級運動員,1人出國打球。
人民生活
建國初年人均口糧120公斤,收入24元。70年代,年人均口糧180公斤,人均收入64元。
80年代年人均口糧350公斤,人均收入745元,進入9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以麵食為主,肉蛋奶蔬菜膳食多樣化,穿著趨向美觀、舒適高檔化
2002年末,全鄉95%以上的農民拆掉土坯茅屋,建磚瓦結構新居,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電話裝機總量3152部,行動電話700部,閉路電視3100戶,機車2000輛,各種汽車400輛,村村通水泥路,有18個村4386戶吃自來水,占全鄉人口的90%以上。
1985年,投資32萬元建敬老院,入住老人38人。2002年,扶貧、優撫社會保障經費30萬元。
鄉村建設
1991年,投資110萬元建鄉政府辦公樓。 1992年,區人大常委會批覆《張莊鄉域總體規劃》,先後投資1800萬元進行小城鎮建設,
1993年,投資150萬元對太西路張莊段鋪設瀝青路面,
1995年,投資360萬元拓寬張莊中心路兩側建商住房95套,
1996年,投資169萬元建成洪張公路,
1998年始,投資800萬元建生活小區4幢宿舍樓,同年小馬陵村實施舊村改造,投資508萬元建二層樓房18棟,每戶住房面積161平方米,
2002年末入住68戶,占總人口的70%。
中共地方組織
1946年,建羅圈峪村、苗峪村、轉道村3個黨支部,黨員23名,其中女黨員3名,
1951年,建5個鄉黨支部(張莊、田莊、馬陵、西槐峪、苗峪),
1958年,建立中共田莊人民公社委員會,下設16個黨支部,黨員156名,
1984年,成立中共張莊鄉委員會,下設2個黨總支,34個黨支部,黨員501人,
2002年底,下設26個黨支部,黨員648名。
2002年鄉黨委被市委授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
基層政權建設
1951年,境內設立5個鄉(張莊、田莊、馬陵、西槐峪、苗峪)政府,1958年,成立田莊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68年3月,改稱田莊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恢復田莊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3年2月,更名張莊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4月,撤社建張莊鄉人民政府。
2002年,被市政府授予“村民委員會建設先進單位”。
2010年11月6日撤張莊鄉,併入西河鎮。
民眾組織
1946年,建立民兵聯防隊,
1960年4月,建立共產主義青年團田莊公社委員會,同時建立田莊公社婦女聯合會,
1963年5月,建立田莊人民公社貧下中農協會,
1980年8月撤銷,
1982年8月,建立田莊公社科學技術協會,
1986年10月,建立張莊鄉計畫生育協會,
1986年11月,建立張莊鄉老幹部協會,
1998年,建立張莊鄉商會,
1999年,建立張莊鄉工會。
政府機構
政府職責
1、制定和組織實施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計畫,制定資源開發技術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方案,組織指導好各業生產,搞好商品流通,協調好本鄉與外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抓好招商引資,人才引進項目開發,不斷培育市場體系,組織經濟運行,促進經濟發展。
2、制定並組織實施村鎮建設規劃,部署重點工程建設,地方道路建設及公共設施,水利設施的管理,負責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做好護林防火工作。
3、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政、計畫生育、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社會公益事業的綜合性工作,維護一切經濟單位和個人的正當經濟權益,取締非法經濟活動,調解和處理民事糾紛,打擊刑事犯罪維護社會穩定。
4、按計畫組織本級財政收入和地方稅的徵收,完成國家財政計畫,不斷培植稅源,管好財政資金,增強財政實力。
5、抓好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提倡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破除陳規陋習,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
6、完成上級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
領導班子成員分工
鄉 長焦鵬生同志: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審計、人事、經管、統計工作。協調國稅、地稅工作。
副鄉長牛俊波同志:分管農業和農村、旅遊工作。
副鄉長陶 峰同志:分管城建、環保、服務業、計畫生育工作。協調交通、土礦工作。
副鄉長張永紅同志:分管民政、殘聯、教育、體育、衛生、科技、文化工作。協調網通、張莊廣播站、郵政工作。
內設機構
黨政辦:負責綜合協調和後勤保障工作,做好上傳下達和來人接待工作,督促落實情況,擬定各類檔案,籌備召開會議。農委:負責農業和農村、旅遊工作。
經委:負責工業經濟、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
建委:負責城建、環保工作。
民政辦:負責民政、殘聯工作。
計生辦:負責計畫生育工作。
精神文明辦:負責精神文明、教育、體育、衛生、科技、文化工作。
綜治辦: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財政所:負責財政、審計、統計工作。
黨建辦:負責組織、宣傳工作。
記賬中心:負責村級財務管理工作。
安監站:負責安全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