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金

張若金(1853一1930) ,名宗鐸,號鑒堂,世居桐城縣南掘岡墨莊。為清季邑庫生。若金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經史,不求仕進,以教館終身。先後設館於孔城、羅嶺、新店、魯洪、金神、天林等地。一時,廬江、懷寧、安慶四方學子,雲集一堂。鄰近塾師,亦嘗聆聽教益。

張若金(1853一1930) ,名宗鐸,號鑒堂,世居桐城縣南掘岡墨莊。為清季邑庫生。若金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經史,不求仕進,以教館終身。先後設館於孔城、羅嶺、新店、魯洪、金神、天林等地。一時,廬江、懷寧、安慶四方學子,雲集一堂。鄰近塾師,亦嘗聆聽教益。
先生教學循循善誘,講解文章,深入淺出,條分縷析,善於啟發學生思維,使之人於肺腑。弟子經其指授,均能文辭暢達。
若金為人秉性剛直,富正義感,關心鄉鄰疾苦。清末差搖夫役繁重,石田年征谷一石,錢一千文,耕者怨聲載道。先生為此控訴積弊。歷三載,知縣蔣斯輒感其義,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明令減輕搖役費,石田年征谷二斗,錢三百文。
若金憫憐貧苦,對寒門弟子免收學棒,且資助書筆費。暮年,由衷擁護孫中山“耕者有其田”, “扶助農工,聯俄聯共”主張,以此為題,引導學生撰文評述,鼓勵學生投身革命。中山辭世時,先生賦詩抒發敬仰哀悼之情,詩曰:“還我河山遭鞋夷,普天謳頌戎衣。治平傑著醫華夏,創造共和奠礎基。滿目瘡瘓須拯救,驚心泰斗忽崩頹,蕭規自有群賢繼,盛世大同定可期。”
1930年,先生年近八旬,不顧子孫勸阻,仍帶病設館於天林莊,半月後,病情惡化,遂卒於學屋。親友、學子、鄉民鹹來悼唁,挽嶂數百幅。其中戴皖挽先生云:“志扶弱小,願鏟強梁,澤被百千家魯殿靈光,影射碧霄欽遐邇;衣授桂蘭,缽遺桃李,薪傳億萬載,茂林絳帳,塵封高閣悵鄉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