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洞[湖南省耒陽市張良洞]

張良洞[湖南省耒陽市張良洞]
張良洞[湖南省耒陽市張良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良洞位於湖南省耒陽市大義鄉紅泉村一組,始叫萬年洞,又叫鋤雲洞、直釣岩、飛龍洞、四季岩,後人為紀念張良歸隱於此,遂叫張良洞

景觀介紹

張良洞位於湖南省耒陽市大義鄉紅泉村一組,始叫萬年洞,又叫鋤雲洞、直釣岩、飛龍洞、四季岩,後人為紀念張良歸隱於此,遂叫張良洞。張良在岩壁上題有“洞靈源”三個大字,落款“漢佐張良書”。洞內空闊深幽,景象萬千,其中有十大景觀最為遊客所稱奇:通三眼、保溫洞、獨角獸、擎天柱、張良榻、張良座、萬民傘、飛來鍾、千人鍋和石布波。後代前來拜謁張良洞的名人雅士絡繹不絕。唐代文豪韓愈貶潮州,途中謁張良洞,題字“還我本來面目”。宋進士李芮(耒陽人)、明地理學家徐霞客、清狀元彭浚和何紹基等名人均到此遊覽題詠。耒陽市發展旅遊事業,因此張良洞作為蔡倫竹海中歷史人文景觀,以奇,幽,暗,深,險,絕吸引著過往遊客,洞裡冬暖夏涼,且佛教事業興盛,是人們拜謁,遊覽必去的景點。

結構

張良洞又名鋤雲洞,飛龍洞,四季岩。沿昭靈寺後左邊一條小道行七、八米,亂雲飛渡的石壁下,抬頭望雲,洞門上方隆武二年(1646年)中湘唐鳳進行所題“飛龍洞”三字赫然入目。從呈圓形的洞口往裡走,頓覺涼風颼颼,神清氣爽,洞中空闊平整,東西稍長,南北略短,直徑在50米左右,洞高在10米以上,總面積近1500平方米,可容納上千人。令人嘆為奇觀者有二,洞之西北向,洞中套洞,循洞往上走,曲徑通幽,需有耐心方能究底;洞之東南向,東進一隙,斜透天光,乃與天相對接,斯洞承天地之造化,真乃妙趣橫生也!

張良洞[湖南省耒陽市張良洞] 張良洞[湖南省耒陽市張良洞]

歷史

張良洞前建寺,始於明天啟二年,某道士來岩前採藥,發現岩洞已被泥沙淤塞,僅現一孔,於是率眾清理泥沙,將洞疏通,明崇禎初,士人伍時美在洞外構閣,時名真武殿,觀音閣,後易名昭靈寺。嗣後,寺里香火時斷時續。1986年,主持釋智光倡導重建,寺之建築面積擴大到近千平方米,斯寺依山造勢,憑水觀瀾。氣勢很有幾分雄偉。寺之門樓上方,書“直釣岩”三個字,正房門上書有“張良洞”,門兩旁的對聯是“今古英雄,惟有留侯識進退;歷代君主,豈獨高祖負忠良”,據說為段茂碧先生所撰

張良洞 張良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