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漢

主要業績:六十年代曾發表了《太行山上》(獲《人民文學》徵文獎)、《龍溪河畔》、《紅大娘的故事》和話劇《防線》等作品,並參加山西省戲劇匯演。 1993年應邀赴馬來西亞作了《客家文化》講座巡迴報告,並在海內外發表了《客家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客家文化的新發展》等論文。 傳略入編《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和《中國高等院校教授大典》等。

南寧汽車修理廠副廠長

張興漢 男,1927年8月生,吉林省撫松縣籍,1946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參加了解放戰爭。在部隊歷任通訊員、文書、副指導員、指導員、組織幹事、股長、副科長、科長、團政治處主任、副政委、政委、政治部處長、教導隊政委。轉業到地方工作後,曾任南寧汽車修理廠副廠長、黨總支書記。1984年3月離休,享受廳局級待遇。2001年9月27日逝世,享年75歲。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副研究員

副研究員,作家,學者,1938年4月出生,廣東省五華人。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生中文系。現任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副研究員,系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會員、國際客家學會會員、中國華僑文學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廣東客屬海外聯誼會《客聯》雜誌名譽總編、香港《中外古今》客屬傑出人物誌副主編,廣州新馬僑友會王理事兼《僑友會訊》副主編。主要業績:六十年代曾發表了《太行山上》(獲《人民文學》徵文獎)、《龍溪河畔》、《紅大娘的故事》和話劇《防線》等作品,並參加山西省戲劇匯演。七十年代寫有《壯志易山河》、《檳榔嶺下》以及《烽火故鄉路》(電影文學劇本)等。八十至九十年代發表了《骨肉難留報國心》、《友誼之樹常青》、《寶島赤子》、《陳嘉庚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司徒美堂與祖國抗戰》、《胡文虎與祖國教育事業》和文學傳記《從徒工到僑領》等作品。合作編撰出版《華僑華人大觀》(獲二等獎)、《上界華僑華人概況》、《當代中國華僑教育》、《廣東華僑志》、《中國教育大辭典 華僑港澳卷》等200多萬字。1993年應邀赴馬來西亞作了《客家文化》講座巡迴報告,並在海內外發表了《客家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客家文化的新發展》等論文。其中《司徒美堂與祖國抗戰》被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評為國際優秀論文獎:《客家人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地位與作用》被北京“中國科學發展研究院”評為“中國科學創新發展成果”一等獎;並授予“全國十佳理論創新優秀工作者”譽稱;《客家傳統文化與現代意識》被“世界華人文化研究中心”評為國際金獎;《客家文化新發展》獲“中國文化研究院全國文化創新理論成果”一等獎,並授予“全國十佳優秀文化工作者”榮譽稱號。還與他人合作將其創作的文學傳記《從徒工到僑領》改編為20集電視連續劇《司徒美堂》。傳略入編《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和《中國高等院校教授大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