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紅[中國扇子藝術學會副會長]

張繼紅,女,號恩典堂,生於1966年。國家一級美術師 。現為中國扇子藝術學會副會長,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文化藝術人才管理中心主任,人民藝術家網名譽主席,中國書畫藝術家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文化藝術人才管理中心 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沒骨書畫院執行院長,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

個人榮譽

張繼紅,自幼喜愛書畫藝術。先後師從李鐸、高軍法、劉俊京等。

2011年,第三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中國畫作品展獲獎

2011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18周年書畫展入展。

2012年中國魂與奧運並行書畫展入展。

2012年中國傳統文化高峰論壇暨名人名家書畫展入展。

2013年北京市文聯舉辦美麗鄉村入展。

個人作品

張繼紅[中國扇子藝術學會副會長] 張繼紅[中國扇子藝術學會副會長]
張繼紅[中國扇子藝術學會副會長] 張繼紅[中國扇子藝術學會副會長]
張繼書畫作品及榮譽 張繼書畫作品及榮譽

張繼紅書畫作品賞析

藝術評價

將人生感悟融入藝術追求

科學時報/于思奇

張繼紅,中國扇子藝術學會(下稱“學會”)副會長,一個“半路出家,仍未出師”的書畫家。

“扇子藝術?難道就是做扇子的?”記者最初看到張繼紅的名片時有過這樣的困惑。

“我們學會是在1981年由著名藝術家、收藏家張伯駒發起成立的,原名叫"中國扇子書畫藝術鑑賞會"。當時取名"扇子"其實一是借"扇"(善)的諧音,想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仁、善美德;另外,也是借著扇子打開後類似拱橋的造型,以此來表達我們致力於搭架民間文化交流平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宗旨。”記者的困惑就這樣被張繼紅的介紹一掃而光。

而張繼紅的生活和工作也因此緊緊圍繞著書畫藝術展開。

尋藝無畏

“與藝術家們交流讓我學會了很多。”張繼紅對記者坦言,“他們讓我學會了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張繼紅曾去過一個民間藝術家的家中做客,主人在艱苦條件下依舊醉心創作讓她至今都難以忘懷:那是一間只有十幾平方米的狹小房子,他日常生活起居全在裡面。白天家人出去上班,他就將床板掀起當做案板,在這上面鋪上宣紙,開始創作他的大型山水畫。“除了床板,他沒有可以作畫的其他地方。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仍舊追求著自己的繪畫藝術,這讓我很震撼,也很受啟發。”張繼紅說。

其實,張繼紅走上藝術創作之路背後也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曾經家境富裕的她因為遭受朋友欺騙,幾乎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而這也讓她想明白一些事情,她開始全力追求兒時的夢想,追求自己的藝術創作。“可以說如果沒有那次變故,我就沒有勇氣拋棄之前的一切,開始追求藝術。”張繼紅這樣告訴記者。

不過,最初,張繼紅只做服務於藝術家間的“使者”,並不敢自己拿起紙筆揮毫潑墨。

但是,在一次畫展,當她看到李可染先生的作品時,不由得動心了。“他的創作感覺我很喜歡,我當時還說了句很外行的話,"這畫也不是很難畫嘛!"其實我就想自己也要去試試。”張繼紅回憶道。

從此以後,每每學會組織藝術家搞書畫比賽或者是書畫展覽,她就藉機拜師學藝。

學百家之長

在一次於天津舉辦的書畫展覽中,張繼紅跟幾位來自天津美術學院的老師進行交流後,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指點和糾正。

為了藝術、管不了那么多的她,不怕“露醜”,臨場作畫。“他們當時對我的畫還是給予了肯定的,我把他們每個人的見解都一一記錄下來,在隨後的日子裡,我就體會著這些建議,繼續畫,繼續改。”張繼紅說。

因為所處特殊的工作崗位,張繼紅比常人多了很多接觸書畫藝術大家的機會,有時甚至可以有機會親眼目睹名師大家現場作畫。“我就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吸收養分。”她說。

因為在她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並且書本也會有些東西比較教條。“我更喜歡在他們現場作畫的過程中,去偷學。”張繼紅笑著說。其實,藝術大家也不一定每次出筆都十分滿意。在這種情況下,張繼紅總會追問原因、刨根問底,從而學到各種作畫的技巧。“而其中很多問題都是大家在繪畫過程中常出現的,這也是我學習繪畫過程中的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

隨著書畫技術的進步,張繼紅的膽子也越來越大。“有時在大師作畫的過程中,我會主動提出要一起合作。這時,老師為了保證畫的質量,往往會主動講解一些技巧和方法。而我畫得不足的地方,老師也會進行修改,通過這種方式我的進步會更大。”張繼紅跟記者分享著她求藝的秘訣。

融人生感悟於創作

在跟李鐸、高軍法、劉俊京等書畫大家學習過後,張繼紅的書畫藝術已經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她開始注意將自己的感悟融進她的書畫創作之中。

“我是基督徒,經常看《聖經》。所以我的很多創作靈感都來自於《聖經》。我希望通過書畫的形式把這裡面的箴言傳遞出去。”張繼紅說。

而這其中,最令她喜歡的莫過於“傳福音”系列山水畫了。

畫作《歸巢》通過天色已晚,鳥兒找不到歸巢的路來作比,告誡子女要在忙碌之餘常回家看看。而這幅作品的另一層深意在於:忙忙碌碌的基督徒可能已經沒有了做禮拜,與“父親”耶和華“會面”的時間。

當記者問及張繼紅將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都傾注於此,是否值得時,她答道:“施比受更為有福。所以,我不會去計較回報。我已經把書畫當做一種享受。”

“當我沒有力氣的時候,我常會寫上一寫。因為它就是一個運氣的過程,雖然剛剛寫完就像跑完步一樣,很累。但是之後我就會感覺身心舒暢。而作畫其實也是一種寫,畫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每一筆也都要運筆到位。所以,當我看著我的這些書畫"成果"時,就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非常享受。”張繼紅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