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天[編劇]

張笑天[編劇]

張笑天(1939—2016),男,黑龍江延壽人,祖籍山東。著名作家、編劇。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主席第七屆團成員,吉林作家協會主席、省文聯主席。1961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編劇、副廠長,一級編劇。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協第五屆全委會委員,第六、七屆主席團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省優秀專家、高級專家,省勞動模範。著有長篇小說《永寧碑》、《太平天國》、《孫中山》、《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抗日戰爭》、《朱元璋》、《永樂大帝》、《雁鳴湖畔》等20部,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隨筆集《佩劍將軍》、《家務清官》、《張笑天中短篇小說選》、《往事鉤沉》、《心靈驛站》等近20部,另有《張笑天文集》(30卷)等。2016年2月23日晚,張笑天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7歲。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笑天張笑天

筆名紀延華、紀華、嚴東華。祖籍山東昌邑,1939年11月13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延壽縣黑龍宮鎮,祖父做過民國的督學,父親設館從教,因此從小受到較好的文學薰陶。13歲時,在《中國少年報》發表第一篇小說《新衣》。1961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因所“白專”問題被分配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縣任中學教師九年,後調入縣文化局、宣傳部等部門工作,長期的基層工作經驗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準備了豐富的素材。

1975年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任專業編輯。現任長影廠副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吉林分會副主席、吉林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張笑天的創作盛期在1978年以後,主要作品有 長篇小說七部:《雁鳴湖釁》、《嚴峻的歷程》、《歸來吧,羅蘭》、《愛的葬禮》、《中正劍之夢》、《永寧碑》、《死島情仇》。中篇小說40多部。創作集有《張笑天短篇小說選》、《張笑天中篇小說選》、《家務情官》、《她微笑著走向牢門》、《追花人》、《黑十字架》、《春眠不覺曉》等。

共發表20餘部電影文學劇本,有12部拍攝成影片,其中《佩劍將軍》,《家務清官》《她從霧中來》《末代皇后》受到好評。張笑天的作品著重反映當前社會生活,探索人們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問題。他的作品故事性強,富於抒情色彩。其中篇小說《公開的“內參”》、《離離原上草》曾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人物生平

張笑天張笑天

1939年11月13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延壽縣黑龍宮鎮,祖籍山東昌邑,祖父做過民國的督學,父親設館從教,因此從小受到較好的文學薰陶。入學後又接觸到蘇聯和西方的一些文藝作品,加深了他的文學興趣。

1952年,13歲時,在《中國少年報》發表第一篇小說《新衣》。獲得了縣徵文一等獎。

1957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1959年經大量收集素材寫成《白山曲》後因這一作品被誣歌頌左傾路線而被關進“牛棚”。

1961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因所謂“白專”問題被分配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縣任中學教師九年,

1969年調入縣文化局、宣傳部等部門工作,長期的基層工作經驗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準備了豐富的素材。

1975年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任專業編輯。現任長影廠副廠長,從1961年開始發表作品,他從未停止過文學創作。

長篇小說《雁鳴湖畔》問世後,引起一定反響。長影請他和王維臣將小說改寫成電影,張笑天開始了和電影的接觸。 不久,他創作了一部反映東北各族人民在十九世紀中葉反抗沙俄的劇本《五色土》。又寫了歷史題材的電影劇本《淚美人》。

笑天的另一部革命歷史題材的劇本《佩劍將軍》也搬上銀幕。張笑天除了創作歷史題材的作品外,還注意用電影文學的表現手段去反映現實生活。《她從霧中來》是描寫挽救失足青年的劇本,他是較早涉足這個領域的作家之一。張笑天作為一個創作者,知識豐富、淵博,興趣廣泛,善於涉獵各門知識,接觸各種人物,作品題材也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作品數量可謂多產,質量上也不斷有所提高,作為長影廠的編劇,自1975年以來,與人合作完成了十多部電影劇本創作。張笑天的創作盛期在1978年以後。  

2016年2月23日晚,張笑天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7歲。當晚10點,長影集團官方微博發布訊息稱:“長影老領導張笑天今天下午因病在北京辭世,哀悼!寫下佩劍將軍的您,無需佩劍,以筆代劍,成就影史佳話!”化圈多位作家、導演表示緬懷。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雁鳴湖釁》、《嚴峻的歷程》、《歸來吧,羅蘭》、《愛的葬禮》、《中正劍之夢》、《永寧碑》、《死島情仇》。

創作集

《張笑天短篇小說選》、《張笑天中篇小說選》、《家務情官》、《她微笑著走向牢門》、《追花人》、《黑十字架》、《春眠不覺曉》等。

中篇小說

共發表20餘部電影文學劇本,有12部拍攝成影片,其中《佩劍將軍》,《家務清官》、《她從霧中來》、《末代皇后》受到好評。張笑天的作品著重反映當前社會生活,探索人們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問題。他的作品故事性強,富於抒情色彩。其中篇小說《公開的“內參”》、《離離原上草》曾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電影作品

雁鳴湖畔…………………(1976)編劇
嚴峻的歷程………………(1978)編劇
春眠不覺曉………………(1980)編劇
她從霧中來………………(1981)編劇、作詞
家務清官…………………(1982)編劇
佩劍將軍…………………(1982)編劇
遠離人群的地方…………(1983)編劇
黃河之濱…………………(1984)編劇
木屋………………………(1984)編劇
十三號地區………………(1984)編劇
雷北利號沉沒在印度洋…(1985)編劇
末代皇后…………………(1986)編劇
最後一個皇妃……………(1988)編劇
關東女俠…………………(1989)編劇
開國大典…………………(1989)編劇
追趕太陽的人……………(1991)編劇
重慶談判…………………(1993)編劇
金戈鐵馬…………………(1995)編劇
白山黑水…………………(1997)編劇
世紀之夢…………………(1998)編劇
掛冠歸來…………………(2000)編劇
施琅大將軍………………(2006)編劇
橙鄉天使…………………(2007)編劇

獲獎作品

1987年,電影《末代皇后》獲第四屆巴西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986年,中篇小說《前市委書記的白晝和夜晚》獲1985-1986年度全國第四屆優秀中篇小說獎;電影《開國大典》獲1989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第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和1989年度中國電影政府獎,並參加奧斯卡國際電影獎角逐入圍;電影《重慶談判》獲第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同時獲1993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電影《世紀之夢》獲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電影劇本《世紀之夢》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劇本獎;劇本《白山黑水》獲首屆中國夏衍電影文學獎。

獲得榮譽

先後獲省勞動模範稱號(1999),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省管優秀專家(1998)、二批省管優秀專家稱號(2002),2005年榮獲省高級專家榮譽稱號,1993年榮獲吉林省政府頒發的英才獎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八次榮獲吉林省政府文藝最高獎項長白山文藝獎並榮膺終身榮譽獎稱號,1989年被評為建國四十周年全國電影五佳(寧波碑)最佳編劇。2005年,中國電影百年慶典活動中被授予優秀電影藝術家稱號。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中組部直接聯繫專家。

人物評價

我一直慶幸擁有一筆財富,這財富不是金錢珠寶,而是坎坷的經歷,甚至包括災難。養尊處優和平靜的象牙之塔里的生活,對於作家來說並非幸事。人的一生是由無數曲折的鏈條組接起來的生命軌跡,這條鏈條上紐結著所有的痛苦、歡樂、彷徨、迷惘、挫折和成功,它們構成了我生命的樂章,也是我作品精髓之所在。我不期望作家成為基督、救世主,但我想他們可以做到“文如其人”,或“人如其文”,不矯飾、不粉飾、不文飾,讓自己坦坦蕩蕩立於人前,哪怕自己是有缺陷、有缺憾。那么他的人格、他的文章才是不欺人也不自欺,魅力由此而生。我希望我能做到溫不增華,寒不改葉,物我兩忘,寵辱不驚。我可能窮畢生之追求也達不到這種境界,但我嚮往之。(張笑天自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