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榮,男,1957年1月生於湖北省孝感市。1991年和1996年先後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被遴選為湖北省高等學校學科帶頭人,並享受政府津貼。2002年6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社會發展研究所中外政治制度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同年擔任中外政治制度專業博士生導師,被推薦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2003年被聘請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公共管理”部分條目撰稿人。2004年11月赴德國慕尼黑大學訪問研修。2006年10月參加中宣部等五部委聯合舉辦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研修。
現為華中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幹部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湖北省黨政幹部華中師範大學培訓部主任、華中師範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湖北省重點學科(行政管理)帶頭人、國家重點學科(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與公共政策”方向學術帶頭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首席專家。
主要社會兼職:湖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政府機構改革專家諮詢組成員、湖北省民政廳諮詢專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
主要榮譽稱號:湖北省社會科學界名人、湖北省“三育人”先進個人。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行政理論與方法;政府治理理論與改革;比較行政制度。
二、科研情況
1. 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服務型政府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研究(07&ZD030)。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諧社會構建背景下的政府治理範式變革與創新研究(05BZZ016)。
(3)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山區鄉政村治研究(92BZZ018)。
(4)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國轉型期社會風險及公共危機管理研究(子課題)(06JZD0034)。
(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改革事業整體推進背景下政府組織治理制度創新研究(03JA810003)。
(6)湖北省普查重點項目:湖北省非政府組織管理制度革新與發展研究(鄂普查辦[2004]23號)。
2. 出版的主要學術專著
(1)《新視野與大思路:中國山區鄉鎮政權建設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2)《公共行政學:理論與方法》,中國社科出版社,2001年版。
(3)《論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行政制度》,中國社科出版社,2002年版。
(4)《變革與創新:當代中國若干行政制度研究》,中國社科出版社,2004年版。
(5)《中外行政制度比較》,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3. 發表學術論文及社會反響情況
在《政治學研究》、《管理世界》、《中國行政管理》等公開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有20多項成果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刊物轉載,10多項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含政府獎和全國性學術組織獎),10多份諮詢報告被有關黨政決策部門採納。
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掛職)、辦黨組成員 張立榮,現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掛職)、辦黨組成員,男,漢族,1956年7月生,籍貫福建省,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8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
1976年進入外交部工作;1977年5月被派往駐丹麥使館工作;1982年3月至1986年3月,先後任外交部西歐司和辦公廳隨員、三等秘書;1986年4月至1989年11月,任駐丹麥使館二等秘書;1990年1月至1996年6月,任外交部新聞司副處長、處長;1996年6月至2000年10月,任駐丹麥使館政務參贊;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借調到中央外辦工作,任副巡視員;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任駐英國使館公使銜參贊;2010年7月起,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掛職)、辦黨組成員。
分管綜合處(國際問題研究室)、歐非處、省外事信息中心
張立榮校長
張立榮(1920—1990),六安縣獨山石婆店人,安徽省著名教育家張月潭之長女。幼承父訓,立志從教。抗戰期間就讀於安徽省第一臨時中學,1945年西北師範學院數學系畢業後,先後任教於四川、南京等地。
建國後,為振興皖西教育,毅然返鄉,任六安行署教育局中教組長。常跋山涉水到所屬各縣中學,深入課堂聽課,發現問題輒循循善誘,悉心指導,提出改進措施。
1961年,調任六安一中副校長兼教導主任。領導全校教學工作,竭忠盡智,任勞任怨。此外還兼任一班高中數學課,忙中備課,燈下批改,嘔心瀝血,備嘗苦辛。“文革”伊始,即被誣為“教育黑線”人物,多次挨批受罰,還被強制勞動。“文革”後,恢復副校長原職,繼續挑起六安一中分管教學領導工作的重擔。一度主持學校的全面工作,平時注重校風建設,按章辦事,以身垂範。1983年暑期,家鄉石婆店一位至親,再三請求把就讀農村中學的孩子轉學六安一中,終被拒絕。對同事 ,寬和誠信,表里如一,被人敬稱“老大姐”。待生如子 ,處分違紀生慎而又慎,扶助特困生私下解囊。1990年因病去世,清理身後遺物,尚有六十年代共700餘元的學生借據。
平生45年教育生涯,獨身以教為家,雖無子女,然則弟子及再傳弟子遍布于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