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張相公出鎮荊州尋除太子詹事余時流夜郎行至江夏與張公相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車寄羅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贈余詩餘答以此詩》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張相公出鎮荊州,尋除太子詹事,余時流夜郎,行至江夏,與張公相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車寄羅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贈余詩,余答以此詩①
張衡殊不樂,應有《四愁詩》②。
慚君錦繡段,贈我慰相思。
鴻鵠復矯翼,鳳凰憶故池③。
榮樂一如此,商山老紫芝④。
作品注釋
①《舊唐書》:肅宗以張鎬不切事機,遂罷相位,授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尋征為太子賓客。《職官志》:東宮官屬,有太子賓客四員,正三品。太子詹事一員,正三品。太府寺有丞四人,從六品上。
②張衡《四愁詩序》:張衡不樂久處機密,陽嘉中,出為河間相。時天下漸弊,鬱郁不得志,為《四愁詩》,四思曰“美人贈我錦繡段”云云。
③揚雄《解嘲》:“矯翼厲翮。”矯翼,舉翼也。李善《文選注》:《晉中興書》曰:荀勖徙中書監,為尚書令,人賀之,乃發恚曰:“奪我鳳凰池,卿諸人何賀我耶?”
④慎蒙《名山記》:商山,在陝西商州東九十里,一名楚山,一名商洛山。漢四皓隱處。《四皓采芝操》:“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
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