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1248~1320?)
正文
宋元間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西秦(今陝西),家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張鎡的曾孫。祖父張濡,父張樞,皆能詞善音律。宋亡,張濡被元人所殺。張炎落拓浪遊。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北游大都(今北京)。後失意南歸,漫遊江浙各地,曾設卜肆於四明,潦倒以死。張炎詞作,今存300多首。早年詞學周邦彥,又深受姜夔詞風的影響,注重格律、形式技巧,內容多寫湖山游賞,風花雪月,“鼓吹春聲於繁華世界,飄飄征情,節節弄拍,嘲明月以謔樂,賣落花而陪笑”(鄭思肖《山中白雲詞》序),反映了貴族公子的悠閒生活。宋亡,國破家亡的傷痛,浪跡江湖的悽苦,使其詞風漸變。張炎長於寫景詠物,格調淒清,情思宛轉。如〔解連環〕《孤雁》寫道:“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刻畫孤雁的神態精妙,寄情幽遠,傳誦一時,人稱為“張孤雁”。又如〔南浦〕《春水》,寫得形神兼勝。鄧牧稱此詞“絕唱今古,人以‘張春水’目之”(《伯牙琴·張叔夏詞集序》)。另外象〔高陽台〕《西湖春感》:“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以及〔月下笛〕:“萬里孤雲,清游漸遠,故人何處?”等多寓傷今懷昔之情,淒楚蒼涼。至於他與王沂孫、周密等交遊唱和,所寫的不少詠嘆遺民身世的詞作,尤能見“亡國之音哀以思”的特點。
張炎詞作音律協洽,句琢字煉,雅麗清暢。《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詞“蒼涼激楚,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翦紅刻翠為工。至其研究聲律,尤得神解,以之接武姜夔、居然後勁”。後世亦以姜、張並稱。清初浙西詞派極力推尊姜夔、張炎。朱彝尊有“家白石(姜夔)而戶玉田”之說(《靜志居詩話》),並自稱“倚新聲玉田差近”(《解佩令》自題詞集)。
張炎的《詞源》是一部有影響的詞論專著。上卷是音樂論,其論詞東律尤為詳贍;下卷為創作論,所論多為詞的形式。他主張好詞要意趣高遠、雅正合律、意境清空,並以所作為論詞的最高標準。但是他把辛棄疾、劉過的豪放詞看作“非雅詞”,則反映了他偏重形式的藝術觀點。書中所論詞的作法,包含著他個人的創作實踐經驗,某些論述至今仍有借鑑作用。
著有《山中白雲詞》(又名《玉田詞》)8卷,有中華書局1983年吳則虞輯校本;《詞源》2卷,有《詞話叢編》本及人民文學出版社版夏承燾校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