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潼[人物]

張潼[人物]

他的第五個兒子張岱芝,字逸仙,生於1894年,廣文大學肄業及前蘇聯莫斯科紅軍情報學校畢業。 他的小兒子張星芝,字夢仙,又名眺,筆名耶林,1901年生。 二兒子張以讓,1930年生,是濰坊學院教育系副教授,著有《青少年心理活動與教育》等書。

寒亭區寒亭村張氏世家始祖張興是明代最早的移民,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山東,一至九世在掖縣落戶。第九世的張所涵,於明代萬曆三十六年遷居寒亭,為寒亭張氏一世祖,至十世祖張潼,成為比較優秀突出的一支。
張潼,字少海,榜名甲升,鹹豐九年(1859年)生,辛卯(光緒十七年)科經魁,中第八名舉人。曾任萊州同文館生員,及榮城縣教諭十二年。他喜歡“新學”,特別愛好數學,曾就讀於萊州同文館。對早期的數學書——《中西算學大成》、《梅氏叢書》、《測海山房》等都有所鑽研。歸里後,任濰縣縣立中學國文教員。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參加康梁變法,為“公車上書”者之一,光緒末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二月突發腦溢血,倒在學校講台上。
張潼有瑞芝、陵芝、英芝、嵩芝、岱芝、昆芝、星芝等七個兒子。他的長子張瑞芝,字輯五,生於光緒八年(1882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紡織機械系畢業,在日本參加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任淮泗討虜軍司令部軍需,民國初年倡導“實業救國”,是濰坊最早引進新式織布機的工業家。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病逝於新疆伊寧。
他的第五個兒子張岱芝,字逸仙,生於1894年,廣文大學肄業及前蘇聯莫斯科紅軍情報學校畢業。早年在東北從事森林企業,“九一八事變”後,參加東北抗日救國軍,任十一路軍總參議,1933年,被黨派往蘇聯學習,與楊佐青(原中共中央滿洲省委兵運領導人)一起作“國際情報工作”。抗戰勝利後,返鄉從事教育工作,1958年12月去世。
他的小兒子張星芝,字夢仙,又名眺,筆名耶林,1901年生。愛美專科學校及西湖藝術學院畢業,二十一歲接任寒亭國小校長一年,提倡白話文;二十七歲前加入共產黨,曾為“左翼作家聯盟”黨團書記。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參加抗日工作。1933年,在閩、浙、贛邊區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蘇區文化教育部長,同時兼任共產主義學校校長。為培養邊區人才,他以極大熱情從事黨的教育事業。秋,閩浙贛省蘇區在王明路線代表曾宏易操縱下,大搞肅反擴大化。1934年11月方誌敏率領紅軍北上抗日,他留在根據地堅持鬥爭,被誣為反革命,在江西上饒地區遇難,終年34歲。1986年中共濰坊市委組織部根據上級指示為其平反昭雪,恢復了黨籍。1988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山東分會40餘名專家教授在寒亭區為張眺召開了紀念會。
張岱芝(逸仙)有兩個兒子:以謙、以讓。大兒子張以謙,1929年生,是南下幹部、華東師大二附中高級語文教師,撰寫各種論文近百篇,編著有《耶林紀念文集》、《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隱蔽戰線》等書和論文。二兒子張以讓,1930年生,是濰坊學院教育系副教授,著有《青少年心理活動與教育》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