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靈

張毓靈(1836~1896) 字芝生。出生於奉天省復州東磴(今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一個富裕家庭。兄弟2人,毓靈為長。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十載寒窗,學業出眾,清朝鹹豐年間考取秀才。
20歲時,他去府應試。一村婦到府衙告狀,偌大府衙竟無人受理。村婦無處伸冤,闖入考場尋覓仇敵。翌日晨,見一屍體被拋到城外。毓靈目睹此情,無比憤慨。於是棄筆歸里,發誓永不為官。
他回歸故里後,發憤興辦實業。當時,城子坦地區交通閉塞,農產品運不出,工業品運不進。他見海上運輸生意興隆,便多方籌集資金,買回3艘木船從事海上運輸。由於他經營有方,經濟勢力蒸蒸日上,張家逐步成為致富大戶。
張毓靈除全力發展海上運輸業外,還興辦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是金、復、莊一帶有名的慈善家。平時他樂善好施,見義勇為,每遇水旱災年慷慨出糧,施捨衣食,賑濟災民。為此鄉里人稱他“善人張先生”。
1879年(光緒五年六月),海水大漲,碧流河水倒灌,東磴四周一片汪洋,淹沒麥禾。水落後顆粒無收,鄉民叫苦連天。張毓靈為賑災,不但捐出家儲玉米100餘石(約2.2萬公斤),還親自赴復州動員各方賑災,得糧200石(約折4.4萬公斤)。他還從朝鮮購回一批糧食,救濟災民,分文不取。翌年春,又將自家儲藏的玉米種子分發給眾鄉親。
東磴地處近海口,時有海盜登岸搶掠民財,騷擾百姓,居民惶恐,難以安居。官府腐敗,熟視無睹。張毓靈捐資募勇,倡辦團練,以為戒備,海盜不敢侵擾,居民得以安居樂業。鄉親們贈送“善義齋”匾,以褒揚張毓靈善舉。
1896年,張毓靈病逝於故里,終年60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