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知道張母橋的人,不管是來過或聽說過,一提起“張母橋”,便自然而然地聯想起“掛麵”。外地人到張母橋,不管趟數多少,都要在朋友或親戚的帶領下,或挎著籃子,或拎著紙箱,親往作坊間,看著原汁原味的正宗“張母橋掛麵”裝籃入箱。外地人來吃飯,上最後一道主食,必然點“張母橋掛麵”,最後竟形成慣例,只要有外地客人來,好客的張母橋主人,便毫不吝嗇地用精緻的紙箱裝上十來斤土產——“張母橋掛麵”送給客人,客人仿佛得到了貴重的禮物一樣笑納。每到臘月,張母橋人家家必備十幾或幾十箱“張母橋掛麵”,以“年禮”送給親朋作“年貨”,或為親朋代購儲備。禮輕情義重,親朋覺得受到了尊重,主人也覺得面上有光。
“張母橋”因有了“掛麵”而名聲在外,“掛麵”也因“張母橋”而獨具特色。
“張母橋掛麵”是傳統手工業產品,是“活著的”古代手工業的再現,因其工藝比較簡單,自古至今,製作方法沒有大的改變,可以說是古代手工業的“活化石”。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張母橋掛麵”創製於哪個朝代,也沒有人能知道“張母橋掛麵”的一代宗師是誰。但張母橋人都知道,他們的祖祖輩輩,從一生下來,便和“掛麵”結下了不解之緣,先是用“掛麵”招待恭賀其出生的客人,然後在吃麵中慢慢長大,最後便是學做“掛麵”,把自己變成傳承“掛麵”行當的鏈條當中的一環。
“張母橋掛麵”工藝雖簡單,但有關竅門掌握不好也做不出好面。張母橋人不是人人都做得好“掛麵”,做“掛麵”的主要集中在張母橋村以及周圍村的零星幾戶人家,全鎮做得好“掛麵”的不超過五十家,而且都是一代一代祖傳的“掛麵”世家。外地人也有來學做“掛麵”的,但由於有關技巧拿捏不準,做出來的面不是煮濃湯了就是味道不正,難以下咽,不好吃。仿佛張母橋產“掛麵”,就如同西湖產“龍井”、和田產“璧玉”一樣。因此,“張母橋掛麵”的品牌就慢慢打響了,人們逐漸覺得“張母橋掛麵”才叫“掛麵”。
其實,技巧並不是要多大的學問,主要是家族日集月累的經驗和個人對面的感覺。經驗也可以說是一種秘方,是密不示人的,一般不傳外人;對面的感覺,就看各人對面的天份,只要你做到了人和面合而為一了,你做出來的面就是最好的上乘“掛麵”了。因為每個人的天份不同,所以做出來的“掛麵”味感也就不同,就有最好和次好之分。
那么,有關技巧主要表現在哪裡呢?
一是選麵粉,要選那種又細又白而乾爽的麵粉;二是和面,這個比較有講究,要選地下甘甜的井水,放入適量的鹽,天熱多放一點,天涼少放一點,鹽的多少對面的口感很重要,沒有一定經驗的人是不好掌握的,然後把麵粉漸次加入盛在瓦盆的鹽水中和,把面和成橡皮泥一樣勁道十足為止,這種功夫也不是一般人輕易學得來的;三是盤條,把盆中的面用特製的刀切成條狀,一圈一圈地繞在兩根長筷子上,條狀要均勻一致,須一刀一氣呵成,不熟練不能生巧;四是上架晾曬,把盤好的面一端插入架子上,用雙手抓住另一端的長筷子往下拉,把面拽長拽細,這道工序比較費時,拽也有講究,何時拽何時不拽很有分寸,面的筋骨和柔韌性全在這“拽”上,拽到一定的長度,像細鐵絲一樣,把筷子插入架子的下端,晾曬乾即可,這道工序在當地產生了一個關於貧嘴的著名歇後語:張母橋掛麵——搭上就扯;五是下架,面曬乾後取下放在條案上,一卷一卷盤成交叉狀,一層一層在籮筐里碼放整齊,待售。
看似簡單的工序,卻透著深奧的理念,不精明的人難以為之,不具有“張母橋特質”的人也難以為之。“張母橋掛麵”就這樣在不經意間傳播開來,沒有廣告,沒有宣傳,凡是吃過“張母橋掛麵”的人,都是義務廣告員和宣傳員,人們吃著地道的手工鹹掛麵,津津樂道於它的味美、筋道、爽滑和不濃湯,把“張母橋掛麵”推向一個又一個遠處。值得一提的是,老早的時候,徽商來舒城和張母橋做生意,主食就點“張母橋掛麵”,臨走裝了兩大車掛麵,以後好長時間每年都要來裝兩車掛麵,隨著徽商生意的不斷擴展,把“張母橋掛麵”推入了大江南北,從此,“張母橋掛麵”的名聲就更響了。
現在,張母橋做掛麵的基本上都集中在街道的北街,形成了“掛麵一條街”。晴天,放眼望去,北街不寬的街道上,掛麵架上扯下來的掛麵如銀絲般閃閃發光,一爿爿,一片片,又像大海中的千帆,氣勢恢宏,耀眼奪目,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特別到臘月,街道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好不熱鬧。大車、小車、腳踏車、手提,一箱箱掛麵絡繹不絕,帶著張母橋人的深情厚意,遠赴他鄉,祝福異鄉的客人新年快樂。
“張母橋掛麵”因是手工製作,產量提高有限,產品雖然供不應求,但家庭的收入跟一般做工的比效果不是很明顯。曾經,張母橋人為了提高產量,用機器代替手工做了一段時間,但客人卻不買賬,便又改為手工製作。面對越來越龐大的供不應求的市場,聰明的張母橋人已經找到了破解產量瓶頸的辦法,口感好、品質優的張母橋手工鹹掛麵正在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被運往遠方,以饗廣大賓客的食慾。
相關詞條
-
張母橋鎮
張母橋鎮位於安徽省舒城縣西北邊陲,距縣城約25公里。東鄰棠樹鄉,南接萬佛湖鎮,北沿馬鞍河與金安區隔河相望,地集丘陵、平畈、山區於一體,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鄉鎮簡介 名稱由來 發展目標 行政轄村 一建三管 -
雙溝鎮[江蘇泗洪縣雙溝鎮]
、觀音院、地母庵、義士祠、觀淮亭、魁星樓等名勝古蹟。據史料記載,雙溝居泗...,三步兩橋,有金兀朮報恩寺,觀淮亭、義士祠,東嶽觀及乾隆御批工程碑亭...,改元永樂。清同治元年(1862年)捻軍主力張樂行等在雙溝地區與清軍交戰...
歷史 名勝 文教衛生 特產和資源 土特名產 -
江寧街道
。乾隆年間(1736—1795年)六塘橋(陸郎橋)屬銅山鄉,朱門屬朱門南...鎮(市鎮大隊)• 陸郎人民公社:陸郎大隊、西寧大隊、荷花大隊、張府大隊...大隊另劃出9個大隊,設立河東大隊;從張府大隊、陸郎大隊共劃出18個生產隊...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信陽市
簡介信陽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東與安徽為鄰,南同湖北接壤,介於鄂豫皖三省的結合部,處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上游之間。全境東西長約20...
簡介 歷史沿革 自然條件 主要資源 城市榮譽 -
魚台縣
楚國置湖陵邑。秦代,置方與縣(治所在今張黃鎮古城集)、湖陵縣,屬薛郡...、武台社、相里社、趙橋社、白沙社、東單社、垤斛社、馮莊社、班村社、義城社...、秦旺屯、馬陵屯、張莊屯、武台屯。 清代魚台縣區劃 清康熙年間,歸併為...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邱縣
”。商周時即位居南北水陸交通要衝。黃河上古有大梁橫水,史稱巨橋。西楚霸王...,總計791萬立方米 。土壤土壤母質均屬古代黃河和支漳河沖積物,土質...。此起彼伏,喊打諧調,俗稱“二鬼扳跌”。舞獅 青蛙漫畫 邱縣東張家莊舞獅隊,由...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政治 經濟概況 -
《回族民俗學概論》
王正偉專著《回族民俗學概論》 序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禮儀,以反映其長期形成的傳統文化與道德規範。要了解...
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回族的宗教信仰習俗 第三章 回族的禮儀習俗 -
商州區
塬街道、劉灣街道、孝義鎮、夜村鎮、白楊店鎮、張村鎮、沙河子鎮、楊峪河鎮...村鎮,撤張村鎮併入沙河子鎮,撤李廟鄉併入腰市鎮,撤蒲峪鄉、龍王廟鄉併入板橋...成土母質河流沖積物發育形成一條淤土帶。川道人口密集,在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
基本概況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經濟發展 -
儀隴縣
慶鄉、思德鄉、銅鼓鄉、文星鄉、張公鄉、武棚鄉、五福鄉、楊橋鄉、陽通鄉、銀...儀、張公、文星、周河、丁字橋、度門)、42個鄉(鳳儀、福臨、芭蕉、板橋...儀鎮、張公鎮、五福鎮、周河鎮、楊橋、保平鎮、文星鎮、雙勝鎮、度門鎮、老木...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