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張橋鎮位於安徽省定遠縣城南22.5公里,為張橋區駐地,現為張橋鎮黨政機關駐地。東與倉鎮、二龍相連,南與連江鎮接壤,西與站崗比鄰,北與嚴橋相接,省道合蚌路穿境而過。1986年設鄉級鎮,幅員總面積184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396個村民組,總戶數11562戶,總人口56234人,其中城鎮人口2.5萬人 ,多為漢族,少數回族居民聚居於張橋村、高塘村。
該鎮屬丘陵地帶,西高東低,北高南低,耕地面積103372畝,有效灌溉面積57560畝。農作物以水稻、優質小麥為主,其次為棉花、山芋、豆類等,06年糧食種植面積12 萬畝,畝產400公斤,總產量48000 噸,棉花3000畝,總產量150 噸,油料 4.8萬畝,總產量4560 噸,出欄生豬45000頭,人均年純收入2780 元。另有特色養殖毛蟹、鱔魚等養殖面積400畝,經濟林1.5萬畝。
張橋鎮地勢較高,易受旱災,人、畜用水困難,70年代後,建成了蔡橋、崗王水庫以及馬橋壩,修建了電灌站和一、二級提水站,大部分農田旱澇保收。截至2006年底,除了兩大國營水庫外,興建了小一、小二型水庫19座,當家塘壩300餘口,總蓄水量8200萬方。
張橋建設
張橋鎮小城鎮規劃總面積10.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9平方公里,其中張橋鎮小城鎮規劃面積8.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4平方公里,駐鎮人口1.5萬人。
■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建設的200箇中心鎮之一;
■200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鎮;
■2008年被安徽省政府授於首屆文明鄉鎮;
■2009年分別榮獲中央文明委授於全國文明村鎮;
■2005-2006年度、2007-2009年度兩次被省委組織部授予“五個好鄉鎮黨委標兵”稱號;
■滁州市新農村建設“百村十鎮”示範先進示範鎮;
■全市“十佳穿集鎮公路”一等獎;
■全市創建“豐樂杯”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創建“豐樂杯”小城鎮建設工作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49年建張橋鄉,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鄉,(為張橋區駐地)1992年早廟鄉併入建張橋鎮(一說1986年設鄉級鎮)。1997年,面積102.7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張橋、張橋農科、蔡橋、南戶趙、三官廟、浮山、金許、官塘楊、管李、山南、後高、赤塘、三橋、南頭楊、早廟農科、河東、北姚、蔣莊、前孫19個村委會。2007年,高塘鄉併入張橋鎮。
交通
合蚌路、朱滁路和準備建設的滁淮高速、合青高鐵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管理機構
定遠縣張橋鎮黨政人員分工情況
姓 名 | 職 務 | 工 作 |
戴 勇 | 黨委書記 |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主抓招商引資。 |
戚建華 | 黨委副書記、政府籌備組組長 |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抓計畫生育工作。 |
馬立基 | 人大籌備組組長 | 主持人大工作 |
程 斌 | 黨委副書記 | 主抓新農村建設 |
楊守龍 | 黨委委員、紀檢書記 | 主抓紀檢、監察工作,分管信訪、計畫生育工作。 |
李維兵 | 黨委委員、組織委員 | 負責組織、宣傳統戰工作,分管關工委工作。 |
張 斌 |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 主管武裝工作,民兵預備役工作,協助分管集鎮建設。 |
金世和 | 黨委委員、社會事務辦公室主任 | 社會事務 |
許成榜 | 黨委委員、經濟發展中心主任 | 經濟發展 |
李邦元 | 黨委委員、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 | 經濟發展 |
陳發奎 | 黨委委員、黨政辦主任 | 負責黨政辦公室工作,分管接待、來人來訪、創建等工作。 |
謝長龍 | 人大副主席 | 協助人大主席抓好人大工作,分管民政工作。 |
黎恩晉 | 政府籌備組副組長 | 農業、政法、治安、財政稅收,新農村、村村通、沼氣、農田水利、林牧 |
王秀軍 | 政府籌備組副組長 | 分管個私經濟、土地城建和創建工作。 |
許 倩 | 政府籌備組副組長 | 分管計畫免疫、醫保、文化教育衛生、高塘片計畫生育和社會撫養費徵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