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植彬

張植彬5歲開始習武藝,至今已五十年余載,而且把自己的身心都融入了博大精深的武術之中。三十幾年的教練生涯,他桃李芬芳,馳騁在武術的天地里,亦樂此不疲。並且還將為武術一直追求下去。

自古英雄出少年
張植彬張植彬
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張植彬 5 歲就和武術結下了不解之緣。那是 1950 年,剛剛懂事的張植彬就被父親送進了哈爾濱市岷山武術館習武。小植彬年齡雖小,但眉宇間透出靈氣,在師傅劉岷山的精心教練下,時間不長,就對少林太祖門的拳、刀、槍、劍、棍樣樣俱通。
張植彬張植彬

1953 年,年僅 8 歲的張植彬第一次參加全市武術比賽,就以精彩的“八方刀”表演一舉奪魁,獲得一等獎,併入選哈爾濱代表隊參加在瀋陽舉辦的東北民族形式體育表演暨競賽大會。獲得競賽優秀之後,又被選入東北區代表隊,參加在天津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暨競賽大會,再次獲得優秀獎。競賽大會結束後,張植彬又入選由優秀運動員組成的赴京表演團,在首都北京做了 30 多場表演。每當張植彬上場,觀眾們看到他那稚氣中透著成熟的“八方刀”表演,滿場都爆以熱烈的掌聲。當時的《人民日報》、《人民畫報》都刊登了張植彬表演“八方刀”的照片,賽會盛況的大型記錄片真實地記錄了張植彬精彩表演的鏡頭。
溫敬銘教授題字溫敬銘教授題字

在此期間,最令張植彬激動萬分和終生難忘的一幕,是表演團有幸來到了中南海懷仁堂,當場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做表演。當年僅 8 歲的小植彬出場時,滿場都是驚座的讚嘆。精彩的表演一結束,毛主席、周總理都面帶微笑熱情地為小植彬鼓掌喝彩。
寶劍鋒從磨礪出
古語說,“松高百丈非一日長成”。張植彬從 5 歲開始學拳,習武 50 余載,任教 35 年,桃李芬芳,是和每個階段的名師指導和個人所悟分不開的。在張植彬的成長過程中,有三位恩師令他畢生感激和終生難忘。
恩師劉岷山, 50 年代任岷山武術館館長。張植彬 5 歲時就和劉師傅學拳,是張植彬的啟蒙老師和進入武行的引路人。在劉師傅的精心教練下,張植彬 8 歲時首次參加全市武術體育代表隊,參加東北地區和全國的武術競賽馬,均獲得優秀獎。
1954 年全體徒弟與師 劉岷山 及大師兄 劉洪仁 、於壽學和孫元金合影1954 年全體徒弟與師 劉岷山 及大師兄 劉洪仁 、於壽學和孫元金合影
教練劉洪仁,是劉岷山之子,張植彬的大師兄,也是張植彬在省武術隊惟一的一位教練。劉教練自 1953 年以來多次參加全國武術比賽均獲得優秀獲,在 1959 年舉行的第一屆全運會上榮獲槍術亞軍。 1958 年張植彬入選省武術隊之後,一直由劉教練系統指導和訓練。同年參加全國武術比賽,即獲一等獎和器械表演第五名。 1959 年參加全國青少年武術比賽獲少年組能第四名、長器械第三名、短器械第五名和表演項目的一等獎。 1960 年入選建國後組建的第一支中國武術隊,出訪捷克和緬甸。
導師溫敬銘,是武漢體育學院教授、著名老一輩武術家。溫老曾於 1936 年代表中國在柏林奧運會上做精彩的武術表演。 1963 年至 1965 年,張植彬到武漢體育學院專修武術,在兩年的時間裡,溫老全面系統地對張植彬進行了精心指導,使其在武術技藝、功力和理論上,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太極、形意、八卦、八極、翻子、南拳等的技術演練特點和基本理論。此外,張植彬還繼承了溫老擅長的“六合大槍”和滑大桿子,學習了拳擊、摔跤、短兵及散手等對抗項目,為今後任教,培養全能的武術人才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1965 年,張植彬從武漢體院畢業,成為全國武術專業運動員中取得大專文憑的第一人。回到哈爾濱市體委任教後,他始終沒有忘記臨別時恩師溫敬銘的再三叮囑:“一定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發揚光大”。此後在任教的 35 年裡,張植彬從沒離開過武術,在精心抓好教學的同時,一天也沒停止過訓練,使自己的武藝更加精湛。
1980 年,張植彬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他演練的“梅花槍”是根據劉洪仁教練傳授的“梅花槍”和溫敬銘教授傳授的“六合大槍”,取其雙方精華而創編的,取名為“銘仁槍”。表演中,張植彬手揮一桿大槍上下翻飛,里外纏繞,真實地顯現出“梅花槍”樸實無華的風韻和紮實雄厚的功力,受到了坐在主席台上觀摩的蔡龍雲的青睞,蔡教授親自撰文《質樸無華的梅花槍》,對張植彬表演的梅花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提出張植彬的槍法很值得練槍者學習和借鑑。
在太極拳的研修上,張植彬有自己獨道的理解和風格。他的拳術深受一代名師陳照奎的影響。早在 1960 年,張植彬在上海就多次親眼目睹陳照奎老師教授陳式太極拳。陳照奎老師立身中正,架子低穩、周身纏絲的演練特點在張植彬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張植彬教授的陳式太極拳,充分體現了陳式拳的特點,並對馬步、偏馬步、半馬步三個步型的動、靜、變換做了規範,使其陳式拳步履清楚、纏絲勁更濃。
張植彬除了武藝精湛,理論素養還很深厚。平時,他十分注意隨時總結自己在習武過程中的所得所悟,編撰了“八方刀”、“梅花槍”等演練專著,有關“太祖拳”的專著走出國門,被刊登在日本的武術專刊雜誌上。為了讓學員能更好地領悟太極拳的真諦,張植彬還把太極拳演練要領編成歌訣,以便讓學生很好地記憶和掌握。
從 1975 年開始,張植彬就參加全國武術賽會的裁判工作, 1981 年通過考核成為首批國家級武術裁判員。由於張植彬在“梅花槍”方面有獨道見解,所以在每次全國賽會期間,都有許多運動員慕名來找張植彬請教。全國冠軍、安徽省武術隊員杜新傑、賈平、黃白雲、方堅,山西的栗小平、王愛玲、文喜太,河北的徐向東,四川的彭英以及世界太極拳冠軍邱慧芳都曾得到過張植彬的精心指導。
桃李芬芳春滿園
張植彬自 1965 年在武漢學校畢業後,一直在哈爾濱市體委任武術教練,從教 35 年來,多次率領黑龍江隊參加全國的武術比賽,培養造就出一大批優秀的武術人才。
王東強、楊海峰以工余運動員身份參加 1975 年第三屆全運會,槍術、棍術分別進入了前八名;王嵐在 1988 年和 1989 年的全國太極拳比賽中,在各路高手如林的情況下,分別獲得陳式太極拳比賽的第四名和第二名;李士英在 1987 年全國散手比賽中獲 56 公斤級第二名,在 1991 年國際太極拳表演大會上,榮獲楊式太極拳冠軍;肖濱生現任加拿大中華武術院院長,在加拿大傳播中國武術。
在張植彬培養的諸多弟子中,最為出色的當數躋身景視界,當今十分走紅的武打影視明星趙文卓。 1984 年,不滿 13 歲的小文卓開始跟張教練學習武術。 1986 年哈市武術隊成立,張植彬慧眼識金,將趙文卓帶進市武術隊,隨即其又隨張植彬入省武術隊。在張教練的精心指導和趙文卓的自身刻苦努力下,短短几年的時間,趙文卓的武藝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1992 年獲全國武術精英賽槍術第五名。憑藉其出色的武功,趙文卓步入影視壇後,他主演的《木蘭新編》、《中華大丈夫》、《王者之風》和黃飛鴻系列等影視片,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趙文卓早已成為深受中國百姓喜愛的家喻戶曉的武打明星。
讓中國武術走出國門
對於一名曾榮獲國家體委頒發的“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獎章的老體育工作者來說,張植彬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始終在盡心盡力去實踐著讓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夢想。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是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撼的國粹。翻開張植彬的習武履歷,他始終都在為中國武術走出國門而奮鬥著。
1960 年 6 月,張植彬就隨同李達上將率領的中國體育代表團赴捷克斯洛伐克做訪問表演;同年 12 月,又隨同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元帥赴緬甸做訪問表演。 1989 年,張植彬公派去前蘇聯做武術講學,在哈巴羅夫斯克教授太極拳。這是我國首次派武術老師前往前蘇聯講學。事前蘇聯邊區體委向全蘇各地體委發函,有近 20 個城市的百餘名武術愛好者及武術拳師紛紛報名來求教。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張植彬共開辦了三期太極拳培訓班,為中國武術在前蘇聯的弘揚發展打開了局面。
1993 年,應韓國京道武術協會邀請,黑龍江省體委組團前往做訪問講學。前來學習的都是該協會所屬各武術館的館長和拳師,看到張植彬精彩的拳、棍表演後讚嘆不已,深感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都潛下心來跟張教練學習從未接觸過的陳式太極拳、南刀、南棍等拳。
1999 年 7 月,張植彬又應加拿大武術界人士之邀,前往加拿大進行考察、講學和交流。在溫哥華為馬氏太極會等幾個協會和學員做表演和講學,先後有百餘人接受了陳式太極拳, 42 式太極拳和刀、槍、劍、棍的培訓。張植彬老師在加拿大講學治學嚴謹,動作規範,講解清晰,同時也與學員結下了深厚友誼。從下面這封學員給張老師的信就可看出。
張老師:
謝謝您這幾個月的教誨,令我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人生的大道上也上了重要的一課。雖然人與人之間的印象會被時間沖淡,但知識與學問是永恆的。

2000,01,22
於溫哥華
在加拿大華人的社團集會上,眾人慕名請張老師即席表演,張老師欣然上場,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長拳各打了一段,博得滿堂喝彩,各界人士紛紛慷慨解囊 , 當場為加國華人慈善機構捐資 2000 余加幣 . 該市的《明報》頭版頭條配發照片報導了張植彬老師在溫哥華推廣中國武術的盛況。
作為中國武術委員會委員,張植彬深感肩上的責任,同時也在努力實踐著自己的宏大構想。下一步他將以俄羅斯、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家為基地,為中國武術與國際交流,為中國武術邁出國門,真正走向世界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武術界人士給張植彬贈詞,正好作為張老師的人生寫照。
武術北斗受人尊,
文武德藝集一身,
育苗爭光為中華,
桃李天下情意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