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博物館

張掖市博物館

張掖市博物館,初創於1958年9月25日,隸屬張掖市文化局。原設於鎮遠樓,後遷大佛寺。館藏文物比較豐富。

基本信息

館舍介紹

張掖市博物館張掖市博物館
張掖市博物館是張掖市文化館下設專門機構承擔全市的文博工作。1985年,曾一度在張掖鐘鼓樓成立過博物館,但未正式設立機構,實則與文化館為一套人馬。1986年8月,中共張掖市委和張掖市人民政府決定分設文化、圖書、博物三館。

展覽設定

博物館設有《張掖文物陳列》、《歷史古書畫陳列》、《明代藏經陳列三個基本陳列》。展廳面積共894平方米,展出各類文物7000多件。通過各類文物,從不同的側面儘量突出了地方特點,反映了張掖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歷史文化。在辦好基本陳列的同時,還結合重大紀念節日和傳統節日,與有關部門配合,舉辦《建國周年成就展覽》、《圖書展覽》、《張掖文物圖片展覽》、《火花、酒標展覽》、《集郵展覽》、以及書法、美術、攝影等專題展覽等。

歷史沿革

張掖市博物館張掖市博物館
張掖雄踞河西走廊中部,扼古絲綢之路咽喉,歷來為軍事、交通要衝和河西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金張掖”之美譽。張掖作為河隴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異常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甘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張掖大佛寺,不愧為張掖歷史文化遺產中最典型的代表。毫不誇張地說:張掖大佛寺不僅是甘肅人的自豪,也是值得全國、全世界珍視的。
正如明宣宗皇帝朱瞻基所言:“甘州,古甘泉之地,居中國西鄙,佛法所從入中國者也。”早在秦漢之交,遊牧於張掖的匈奴族就奉佛像以祭天,驃騎將軍霍去病將“祭天金人”作為戰利品運至西安後,漢武帝以為大神,列於甘泉宮。東漢以後,外來的佛教文化勢如春潮般湧入中國大地,並以絕對優勢迅速占據了走廊南北各民族的社會意識形態,由此,張掖暨河西走廊這條經濟與文化大通道至魏晉時已發展成為佛教聖地。歷來作為張掖中心寺院的大佛寺,必然地成河西走廊傳播佛教的中樞之一。涅槃宗師曇無讖初演菩薩道、北涼王沮渠蒙遜篤信佛教、涅槃思想風靡中土、西夏崇宗敕建臥佛寺、忽必烈建別吉太后廟祀、宋少帝來做“皇家佛”、元順帝再定祭禮等等史實,以及隋煬帝楊廣西巡張掖設行宮於大佛寺,並接見高昌王,西夏梁太后在此舉行法會等諸多民間傳說,均出自這座千年古剎。由此可見,張掖大佛寺在古代西北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以及促進祖國統一方面曾發揮了重要的橋樑和紐帶作用。至今張掖大佛寺中的古建築、壁畫、佛教文獻及其它歷史文物所特有的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正是這種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