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意傳》:“張意為驃騎將軍,討東甌賊。意修水戰之具,浮海就攻,一戰大破,所向無敵。”
保國寺的前身是靈山寺。因寺所在的山就叫靈山。據 《四明談助》記載 “山之西,峰聯,聳如馬鞍”,所以又名 “馬鞍山”。根據寺志記載,相傳在東漢世祖光武帝 (公元25—57年)時,驃騎將軍張意的兒子中書郎張齊芳隱居此山。經考證,
東漢果有張意這位將軍。據東漢劉珍等奉命官修的 《東觀漢記》卷十九記載: “張意拜驃騎將軍,討東甌,備水戰之具,一戰大破,所向無前”。
三國時吳國人謝承的 《後漢書》卷六也記載: “張意為驃騎將軍,討東甌賊。意畫策,各修水戰之具,浮海就攻,一戰大破,所向無敵。”驃騎將軍一職,原是漢武帝 “以霍去病為嫖姚校尉,征匈奴,累有功,寵冠群臣”所設定,地位僅次於大將軍,不是常置的職銜。 《東觀漢記》曰: “光武中興時諸將皆稱大將軍,建武二十年復置驃騎將軍。”應劭 《漢官儀》曰: “漢興,置驃騎將軍,位次丞相。”
由此可見,東漢建武年間 (公元44—57年),張意是一位非同尋常的大人物,但究竟什麼原因使他的兒子張齊芳隱居遁世於鍾靈毓秀的靈山,不得而知。張齊芳死後,當地鄉民為了紀念父子倆,遂將靈山稱為驃騎山,將開挖的井泉名為驃騎井泉,以及留下驃騎將軍廟、驃基坪等古蹟。張氏後嗣受張意託夢,讓出宅地,改建寺院,於是就有了保國寺的前身 “靈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