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人,出身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其父張福榮在戲園子內當三行,後在城隍廟土地廟內建起了收館不久患病逝。士 歲的張起信跟隨繼母,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戲園子,說書館內賣蘿蔔賣糖。由於他長期接觸說書藝人,受曲藝藝術的薰陶,愛上了說書這一行。於是偷偷地向他們學習,久而久之,得到老藝人的真傳《包公案》、《東漢》。到1943年拜滄州木板大鼓藝人王福貞為師。起藝名為張起信,時年二十一歲。
1947年滄州解放,任市場街街長,麵食業主任。1953年在上級領導下,組建滄縣鼓詞公會,並任委員,後改為曲藝隊。
1957年滄州專區首屆曲藝會演時,演出了長篇鼓詞包公案“陳州回朝”一段,榮獲全區第一名。
“文革”時受到衝擊,停止了曲藝演出。為生活所計,拉小車、做泥水活。“四人幫”倒台後,在文化館幫助下,重建了光明曲藝社。他說唱了《閃閃的紅星》《烈火金鋼》《鐵道游擊隊》《紅旗譜》等三十餘部現代書。
組建曲藝社後,還邀請外地名流演員來滄獻藝。為曲藝藝術交流和培養中青年藝術人才耗費了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