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紀念館

張恨水紀念館

張恨水(1895-1967),祖籍潛山,原名張心 遠,筆名恨水,現代著名作家。自幼就讀於私塾,以“少年才子”聞名鄉里,尤偏愛《西遊》、《列國志》等古典小說。1924年,張恨水因九十萬言的章回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長篇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更將其聲望推到最高峰。

張恨水1946年1946年回到北平,在西城買了一所有四進院子的大房子,後被建成張恨水紀念館。1949年6月,他突然中風,半身不遂,一時不能寫作,而家庭人口眾多,生活有些拮据,於是買掉原來的宅院,搬入磚塔胡同43號小四合院(後來的95號)。這個院子不大,但還算規整。三間北房,中間是客廳兼飯廳,西屋是臥室,東屋是張恨水的書房兼臥室。院裡還有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是家裡其他人住的地方。張恨水的身體在慢慢恢復,他又恢復了寫作,陸續發表了十幾部中、長篇小說。直至1967年2月去世。2000年磚塔胡同西段開始拆遷,張恨水故居也在拆遷範圍之內。

簡介

張恨水紀念館張恨水紀念館
電視劇《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的熱播,讓人們又想起了張恨水;位於潛山縣城的張恨水紀念館,成為人們憑弔這位文壇名家的一個好去處。

張恨水(1895-1967),祖籍潛山,原名張心遠,筆名恨水,現代著名作家。自幼就讀於私塾,以“少年才子”聞名鄉里,尤偏愛《西遊》、《列國志》等古典小說。

1924年,張恨水因九十萬言的章回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長篇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更將其聲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成功對舊章回小說進行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茅盾贊曰:“運用章回體而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應當首推張恨水先生。”老舍則稱他“是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張恨水以自由報人的角色終身從事新聞工作,先後任職於《申報》、《報》、《新民報》、世界通訊社等,一生信奉“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以客觀公正、真實可靠、為百姓代言為追求,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

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小說和大量散文詩詞遊記等,共3000余萬字,現代作家中無出其右者。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