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培[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考古專家]

張忠培[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考古專家]

張忠培,著名考古專家。1934年生於長沙市,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是吉林大學考古專業的創建者。出版了《中國北方考古論集》、《元君廟仰韶墓地》等專著。2017年7月5日,張忠培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圖)在考古現場在考古現場

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專業本科,1957—1961年初攻讀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副博士研究生。

1984年任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1988年10月-1991年1月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1957年被選拔讀考古專業副博士研究生。

1961年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吉林大學任教,執教考古學約30年。歷任副教授、歷史系主任、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吉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席。還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委員會考古學科成員。

1984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稱號。

1987年調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研究館員。

作為1925年建立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第四任院長,他決心上不負祖先,對得起子孫後代,“故宮博物院決不能毀於我手!”他是中國知名的文博考古專家。曾主持過元君廟仰韶墓地等重要遺址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著述頗豐,出版了《中國北方考古論集》、《元君廟仰韶墓地》等專著。

任故宮博物院教授,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委員、東北師範大學名譽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考古學科規劃組成員。

人物逝世

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忠培先生,於2017年7月5日9時40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

考察文物

(圖)研究討論研究討論

2007年6月23日,中國著名考古學家、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先生在市考古所領導的陪同下,冒著酷暑考察參觀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整理基地和文物庫房。正在整理之中的傅家山遺址的出土文物引起了張忠培先生的極大關注和濃厚興趣,他仔細觀察了一些重要出土器物,並解答了考古專業人員的許多疑問。最後,他對寧波的考古事業寄予了厚望,並對《傅家山遺址發掘報告》的早日出版提出了要求,希望該報告能成為繼《河姆渡》發掘報告之後第二部重要的河姆渡文化研究著作。

張忠培先生在考察期間,先後考察了賀蘭山岩畫、西夏王陵水洞溝遺址、青銅峽108塔、同心清真大寺固原須彌山石窟等。考察完以後,張忠培指出,文物保護面臨自然侵蝕、人為破壞兩大嚴峻考驗。就自然侵蝕問題,張忠培列舉了固原須彌山石窟。他認為,須彌山石窟文物雕像風蝕、水浸現象十分嚴重。令人遺憾的是,至今都沒有找到罪魁禍首,無法破解侵蝕之謎,導致文物保護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西夏王陵、賀蘭山岩畫等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人為破壞方面,張忠培列舉了青銅峽108塔。他說,108塔自1984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來,保護範圍一直沒有明確劃定。根據1937年一張有關青銅峽108塔的圖片,當時有一座廟宇遺址,應屬於108塔建築群的一部分。截至目前,這些部分已遭到損毀,只留下108塔。按照相關規定,文物保護有兩層範圍,在劃定主體保護範圍之外,還有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但108塔除了主體以外範圍,卻是各種經營場所。

就如何處理文物和旅遊的關係,張忠培認為,應以保護為先導,利用為輔。搞經營活動必須是在有效保護文物的基礎上進行,旅遊開發要依託文物保護進行,不能把文物淪為賺錢的工具。在“利用”上,“科學研究利用”為先,“旅遊觀光利用”在後,這個原則不能動。這方面,西夏王陵是一個好典型。2000年,國家向西夏王陵撥款1000萬元,用於文物保護開發與遺蹟挖掘。7年後,西夏王陵門票每年收入1000萬元,解決了文物保護資金缺乏的困難,是一個關於“借雞下蛋”的好例子。

主要論文

《史家村墓地的研究》,考古學報,1981年第2期
《元君廟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1983
《母權制時期私有制問題的考察》,史前研究,1984年第1期
《實事求是,推進史前史研究》,史前研究,1984
答《元君廟仰韶墓地商榷》,中原文物,1985
《黃河流域史前合葬墓反映的社會制度變遷》,華夏考古,1989
《良渚文化的年代和其所處社會階段——五千年前中國進入文明的一個例證》,文物,1995
《仰韶時代——史前社會的繁榮與向文明時代的轉變》,故宮博物院院刊,1996
《中國古代文明之形成論綱》考古與文物,1997
《中國北方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99年
《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科學出版社,1999
《中國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學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
《窺探凌家灘墓地》,文物,2000
《河套地區先秦兩漢時期的生業、文化與環境》,中國文物報,2000-6-1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