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張希孟(1893—1958),原名祖惠,字希孟,又名浩
籍貫
安徽五河長淮鄉人。
性格
少魯鈍,訥於言,而沉著有毅力。
履歷
民國元年(1912年),希孟受民主革命的影響,赴南京考入南京飛行營學校,並加入了光復會和同盟會。
民國5年,考入江蘇法政專門學堂,參加了中華革命黨。
民國10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民國12年,希孟與長豐人陳紫楓在安慶宣家花園6號秘密建立國民黨安徽省黨部,並創辦《民治報》,任總編輯。因發表進步言論,為軍閥馬聯甲所忌恨,派兵圍捕和通緝他。希孟逃出安慶,改名到外地從教。
民國14年,應趙稼書之邀,在臨淮關私立正德中學任教導主任。是年,秘密成立國民黨臨淮市黨部,任書記,發展數十人參加國民黨。
民國17年至18年,先後在宿縣省立第四職業學校任教員、代理訓育主任,在蚌埠第七職業學校任教導主任。省督學董淮曾傳令嘉許他:“學識深湛,態度穩練,治校頗有條理。”
民國18年,出席國民黨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省黨部監察委員。
民國19年至24年,先後任廣州中山大學校長室秘書,大學講師,中大附中中學部主任。在此期間結識了周恩來、李濟深。抗日戰爭爆發後,希孟回到五河。
民國28年,希孟冒險越過日軍封鎖線,進入大別山,遂被省主席任命為省立第一臨時中學校長。他和教師胡天民譜寫了一首校歌:“黃霍高高,江淮滔滔,吾皖歷代出英豪……。”900多名師生,每日晨昏高唱,使校園充滿抗戰氣氛。是年冬,希孟因得罪教育廳長方治被免職,去職後留居立煌(今金寨),閉戶著書,寫成《國學輯要》一書。
民國29年秋,由中原書局出版。
民國30年,應皖東北人士推薦,出任省立第五臨時中學校長。
民國31年冬,書方印就,日軍入侵,書局書庫焚毀,印本存者無幾。
民國32年,應邀赴省教育廳做教材編撰工作。
抗戰勝利後,希孟到南京某市立中學任教。
民國36年,轉入南京市立二中任教,直至南京解放。
1958年病逝於五河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