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由來
清朝乾隆年間,張氏先祖張治祖居民,從萊陽的小雙山搬至現今的書院社區,繼而又遷至現今的張家社區。之後,尹氏和宋氏分別從沙子口的北龍口社區和北宅的北頭社區先後來此定居。因社區北的山坡上有一塊上細下粗4米多高的巨大孤石,遠看就像是從土裡生長出來似的,人們便把村莊名字定為“土裡石”。後來改名為“ 兔耳石”;尹氏來的時候,看見一塊面積10多平方米的光滑山石,形如土炕,便在石邊建房造屋,稱為炕石村;後來宋氏來到兔耳石東北的山坡安營紮寨,見那裡的山坡形似“馬鞍”,故起名為“馬鞍子”。1934年兔耳石村和馬鞍子合為一村,取名張家村。
政區人口
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方向約6華里處,南天門山西南麓的山谷之中。2004年有居民74戶,232人,有張、尹、宋三姓,其中張、尹兩姓居多。
經濟狀況
社區經濟原以農業為主,有山地90畝,山嵐2400畝,因其四面環山,氣候溫和,光照時間長的獨特地理位置,居民便在房前屋後,溪流河邊、坡上崖下、田間地頭,大量種植櫻桃、杏、李、桃等果樹,整個山谷形成一條以果樹種植為主、特色鮮明的果谷。尤其是種植櫻桃、杏樹的歷史久遠,有的櫻桃樹已有100多年的樹齡。改革開放後,加快了旅遊業的發展,一年一度的北宅櫻桃盛會,社區居民會熱情的招待遠方來客,讓你品茗嶗山綠茶,嘗以山上野菜為主的農家宴。2004年該社區經濟總收入345萬元,人均收入4353元。
社會事業
社區投資硬化了社區附近的道路,解決了社區居民出行難的問題。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每年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積極參與書院國小的改造建設。全社區兒童已較高質量地實現普及學前和九年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