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簡介
西大寺是龍山鎮建寺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原大殿是中國宮殿式建築,由抱廈、卷棚和正殿組成,殿頂覆蓋著灰色簡瓦,正脊裝飾以龍吻吞脊,配套建築布局合理,氣勢雄偉,嚴謹古樸,高雅別致肅穆。“文革”中被搗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首批落實政策,歸還教眾。改革開放給龍山鎮帶來了巨大變化,經濟發展,市場繁榮,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皮毛集散市場之一,穆斯林商賈雲集全鎮、而原有大殿破爛不堪,且簡陋狹小,很不適應當地民眾和過往穆斯林宗教活動的需要。為此,1988年經過教民們的籌劃集資,成立了以哈吉馬如清、馬維效為正副主任的9人基建委員會,精心設計,重建大殿,歷時2載有餘,一座中阿結合。商大宏偉,蔚為壯觀的大殿拔地而起。大股分上下三層,殿頂鑲鋪著綠色簡瓦壓膏板瓦,貓頭滴水,飛檐磚刻;門廳上層的三座拱形圓頂頂大鮮明,各被8根黃色彩柱托起,圓頂上端的寶瓶上,三灣金色月牙在陽光照射下金光燦燦,給人以無限嚮往和力量。門前的15級台階,可供500名禮拜者上下。平時禮拜人數約400多人,聚禮、會禮時達到200D多人。
龍山鎮清真西大寺重建過程中,受到了省、市、縣政府宗教部門的關心支持。其間,世界伊斯蘭聯盟資助1萬多美元。大殿建成後,為解決寺內的自養來源,寺管會動員全坊高目,順應經濟建設發展需要,臨街新建平房鋪面30間,出租給穆斯林個體戶經營,既活躍了經濟,又增加了自養收入,解決了寺內的基本開支。
西大寺自恢復開放以來,由知名阿旬馬芝軒擔任教長,他爾林高、遵行好,含辛茹苦,認真執教,先後培養滿拉10O多人,大多已穿衣成為宗教職業者,受到了教民的愛戴。由於改革開放給龍山鎮帶來了繁榮,西大寺往麥加朝覲,從1986年至今,全坊已有8名哈吉完成了朝覲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