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就讀於淮陽四中。1922年加入馮玉祥西北軍學兵團第一期,編入第一營(營長張自忠)當學兵。1924年10月學兵團畢業,派任國民一軍(軍長馮玉祥)衛隊旅學兵團班長。1925年12月調任衛隊旅學兵團第一營第二連排長。7月調升第五師第十五混成旅第四十五團連長。同年升任國民聯軍第五師第十四混成旅營長。
1927年5月調升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第二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參謀處中校處長。1928年9月調任第二集團軍陸軍軍官學校教育處長,11月擔任第二十五師參謀處長。1929年調任第四軍第八師中校營長。1930年3月第四軍縮編為西北軍第六師,升任第十六旅上校副旅長兼第一團團長。
1931年1月中原大戰閻錫山、馮玉祥失敗後,部隊縮編降職並編入邊防第十二師第三團第一營中校營長上校待遇。1934年3月調升二二四團上校團長。9月被保送到南京中央軍官學校高教班第三期帶職學習。1939年4月保送到遵義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一期學習。1940年陸軍大學畢業後派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參謀處少將處長。之後於1941年12月考入重慶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六期學習。1943年12月畢業後派任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第五補訓處少將副處長。1946年以陸軍少將退出現役。
1948年6月24日開封第一次解放後,張宗衡同志即與三縱政治部的方少庸,吳憲等三位同志取得聯繫,為解放軍作情報及策動國民黨軍隊起義的工作。遂於淮海戰役前返回胡宗南的新五軍任參謀處長。將新五軍及其他一些國民黨部隊的作戰計畫、部隊番號、長官姓名、兵力部署、人員編制及武器裝備等情況帶回家中。並囑託其子何楓將情報於11月6日開封第二次解放後轉交給中原大學相關同志,由他們轉交給開封警備司令部。隨著解放戰爭南下,張宗衡同志繼續作國民黨軍隊的情報和策反工作,直到解放成都策動部分國民黨軍隊起義後,回到河南。
1950年4月聘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後當選為河南省委員。
1987年5月在河南鄭州病逝。
相關詞條
-
張亞衡
1929年下半年,張一悟從上海來到北平,黨組織將其安排在北平“鐸民國小”任教。 1930年,張亞衡的同鄉陳成義、陸長林等人來北平求學,也居住在吳公祠內。...
投身革命 參加抗戰 病逝學校 -
張宗昌
張宗昌(1881年2月13日 ,一說1882年3月4日 -1932年9月3日),字效坤,山東省掖縣人。 奉系軍閥頭目之一,長期盤踞山東 。 清光緒二十五...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 軼事典故 -
混世魔王[民國軍閥張宗昌的諢號]
張宗昌(1882年3月4日,一說1881年2月13日-1932年9月3日),字效坤,山東省掖縣(今山東萊州)人。 奉系軍閥頭目之一,長期盤踞山東。清光緒...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 軼事典故 -
衡姓
衡姓源流有:一是出自伊姓,以官名為氏;二是出自姬姓,是周公旦的後代,以祖字為氏;三是出自改姓,以地名為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汝南縣和山西省代縣等地,歷...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近現代名人 -
衡[姓氏]
衡姓源流有:一是出自伊姓,以官名為氏;二是出自姬姓,是周公旦的後代,以祖字為氏;三是出自改姓,以地名為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汝南縣和山西省代縣等地,歷...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近現代名人 -
史秋衡
廈門大學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評審(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委員)。
個人檔案 個人簡介及學術評價 主要出國出境經歷 主要研究興趣 主要專著、編著 -
張[漢字]
張是一個象形字,整個樣子像一個張弓欲射之人。張,繁體字作眼,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張姓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都說成“彎弓張”,可見他們是十分看重其...
漢字:張 張字成語 姓氏起源 聚集地 歷史名人 -
懷衡鐵路
懷衡鐵路(又叫懷邵衡鐵路)自懷化南站引出,經懷化市所轄鶴城區、洪江市安江鎮,邵陽市所轄洞口縣、隆回縣、邵陽縣、北塔區、大祥區、雙清區、邵東縣及衡陽市所轄...
簡要介紹 線路組成 技術工程 項目的前期準備 征地工作 -
張氏百忍堂
百忍堂張姓堂號,唐代時,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下了一百個忍字,唐高...
百忍堂 來歷 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