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識:“乾隆十八年四月臣張宗蒼奉勅恭繪。”下鈐二朱文方印“張”、“宗蒼”。“乾隆十八年”即1753年,乾隆皇帝時年43歲。畫幅右上乾隆皇帝御題五言詩:“松石流泉間,陰森夏亦寒。構思坐盤陀,飄然衫頻寬。能者盡其技,勞者趁此閒。謂宜入圖畫,匪慕竹皮冠。癸酉夏日題。”下鈐“即事多所欣”白文方印、“乾隆御筆”朱文方印。該詩文與張宗蒼於同一年奉勅繪的《乾隆皇帝撫琴圖》軸所題內容相同。
圖繪乾隆皇帝一身文士裝扮,提筆創作的形象。乾隆皇帝作為清王朝盛世期的統治者,閒暇之餘廣學博覽,不僅孜孜不倦地學習漢文化,並且積極地參與文學創作,其詩文絕大部分是其從政、巡幸、筵宴、讀書、玩賞等活動中的即興之作,詩意多平淡,缺少文學藝術性,但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目前統計,其僅御製詩就達4萬餘首,尚不包括他即位之前的《樂善堂全集》700餘首和其他零星作品,雖然其中有的詩是經翰林詞臣們潤色或代筆,並為之作注的,但是,其作品數量之大,仍然冠歷朝作者之首。乾隆皇帝出於對寫詩作文的喜愛,常諭令宮廷畫家們繪製他在創作時的儒雅形象,此圖便是其中之一。
圖中乾隆皇帝的畫像寫實逼真,其冥思苦想的表情傳神生動。山石連皴帶染,以無規則的墨點作苔點,既得厚重之力,又得靈動之美。挺拔的松樹以勁鍵有力、嫻熟的筆法表現,營造出滿目蒼翠的神仙之境,與乾隆皇帝灑脫高逸的文人形象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