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綱

張宏綱

張宏綱,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國大學聯盟UEB(Université Européenne de Bretagne – European University of Brittany)暨法國高等電力學院(Supelec)國際講座教授(International Chair Professor);英國約克大學名譽客座教授(Honorary Visiting Professor ,任期5年: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約克大學-浙江大學認知網路與綠色通信聯合實驗室(York-Zhejiang Lab for Cognitive Radio & Green Communications)共同主任。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9年7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獲學士學位。

1992年6月畢業於蘭州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9年3月畢業於日本國立鹿兒島大學(Kagoshima University) 理工學研究科通信與信息工學專業, 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加入日本國立通信放送機構(TAO)新川崎研究中心, 擔任TAO研究員。

2002年4月至2002年11月,加入日本豐田汽車總公司東京IT研究中心。

2002年12月至2004年8月,加入日本國立情報通信研究機構(NICT)橫須賀無線通信研究中心UWB(超寬頻)集結型特別研究室。

2004年9月至2008年2月,加入歐盟CREATE-NET研究中心(義大利),擔任其無線通信及網路部門資深研究員(終身)。

曾任IEEE通信學會認知網路技術委員會(IEEE ComSoc TCCN)主席,並曾擔任IEEE ICC2013 Symposium 以及 IEEE Globecom2008 Symposium 共同主席;是2006年IEEE國際認知無線網路及通信大會(CrownCom2006) 技術程式委員會主席,也是2006年至2009年IEEE國際認知無線網路及通信大會(CrownCom2006-2009) Steering Committee 委員。2009年8月以來,擔任國家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畫評議專家(同行專家、國際科技合作管理專家)。

研究方向

無線通信與網路技術的研究。

主要貢獻

近年來在各種國際核心學術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上合作發表論著及論文計120篇以上,提出IEEE802.15國際標準提案達16項,並擁有3項國際專利及多項國內專利。參與並領導了IEEE802.15超寬頻 (UWB) 無線通信及個人區域網路 (WPAN))國際標準的制定,是其中DS-UWB標準提案的主要提案人及貢獻者之一;該DS-UWB標準提案已成為相關通信產業界內兩種主流國際標準(即DS-UWB及MB-OFDM)之一。在動態頻譜共享與超寬頻無線通信研究中,提出軟頻譜自適應技術(SSA:Soft-Spectrum Adaptation);該技術已被採用到IEEE802.15 UWB-WPAN標準之中,隨後在歐洲倡導並開拓了有關超寬頻認知無線通信的研究。

學術活動

2015年12月22日起擔任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編委。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擔任IEEE通信學會(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認知網路技術委員會 (TCCN: Technical Committee on Cognitive Networks) 主席(Chair)。

2007年5月-2010年11月,擔任IEEE通信學會(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認知網路技術委員會 (TCCN: Technical Committee on Cognitive Networks) 副主席(Vice-Chair)。

2012年7月,主持IEEE ICC 2013 Cognitive Radio and Networks Symposium,擔任共同主席(Co-Chairs)。

2012年9月,主持IEEE ICUWB 2013 (The 201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ltra-Wideband,擔任技術程式委員會主席(TPC Co-Chairs)。

2007年11月,主持IEEE Globecom 2008 Symposium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擔任共同主席(Co-Chairs)。

2010年4月, 主持IEEE/ACM 2010年第一屆綠色計算與綠色通信國際會議 IEEE/ACM GreenCom 2010(The 2010 IEEE/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擔任大會主席(General Chairs)。

2011年1月以來,擔任IEEE 第二屆至第四屆綠色計算與綠色通信國際會議 (IEEE GreenCom 2011-2013) 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The 2011-201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2009年11月,主持IEEE-VTS第7屆無線通信系統國際大會 IEEE ISWCS 2010 (The Seven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擔任大會技術程式委員會主席 (TPC Chair)。

2009年7月,擔任IEEE DySPAN 2010 (The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w Frontiers i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s) 大會Publicity Chair。

2009年11月,擔任國際期刊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綠色通信" 特輯首席編委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Special Issue on "Green Communications", Leading Guest Editor)。

2011年4月,擔任國際期刊 EURASIP Journal "綠色通信" 特輯編委 (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Networking, Special Issue on "Green Radio", Guest Editors)。

2010年4月,擔任國際期刊 IET Communications Journal "認知通信" 特輯編委(IET Communications Journal Special Issue on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Guest Editors)。

2009年8月,入選國家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畫評議專家(同行專家、國際科技合作管理專家)。

2008年10月,擔任國際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特輯編委 (IEEE TVT Special Issue on "Achievements and the Road Ahead: The First Decade of Cognitive Radio", Guest Editors)。

2007年1月,擔任國際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er-to-Peer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 編委。

2009 年3 月,擔任歐盟匈牙利通信學會國際期刊 Infocommunications Journal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Member。

2009 年3 月,共同創立世界大學聯盟(WUN: Worldwide Universities Network)認知無線通信研究會(CogCom Consortium)並擔任Steering Group Member。

2008年10月,擔任中國-蘇格蘭信號圖像研究院創始成員。

2005年9月,創立CrownCom2006 並擔任大會程式委員會主席(Founding TPC Co-Chairs)及相關CrownCom2006-2009 大會監督委員會成員 (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

2005年9月,擔任IEEE ISCIT2006 (The 6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大會技術程式委員會主席(TPC Co-Chairs)以及IEEE ISCIT2007-2013大會監督委員會成員 (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

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擔任歐盟EW2007 (The 13th European Wireless Conference)大會Tutorial Chair。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主持ChinaCom2007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n China) 擔任大會副主席 (General Vice Co-Chairs)。

2007年1月,擔任國際期刊ACM/Springer 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 (MONET))特邀編委 (Guest Editor, MONET Special Issue on Cognitive Radio Oriented Wireless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s)。

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擔任國際期刊ACM/Springer Wireless Networks (WINET) 特邀編委 (Guest Editor, WINET Special Issue for ChinaCom2006))。

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擔任國際期刊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Sciences 特邀編委 (Guest Editor, IEIEC Special Issue on Ultra Wideband Systems)。

2005年1月,擔任中國通信學會《中國通信(英文版)》雙月刊編委。

2003年3月,擔任IEEE802國際標準委員會IEEE802.15 UWB標準工作組有權投票人(Voting Member)。

2003年7月至2004年8月, 擔任日本電波產業會(ARIB)所屬MMAC(Multimedia Mobi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Forum)Wireless 1394工作組主任。

工作領域

移動通信,認知無線通信,綠色通信網路,認知網路 (e.g., Cognitive Mesh),超寬頻(UWB)無線通信

[Research Areas]

(1) Cognitive radio and cognitive networks, (2) Ultra Wideband (UWB)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s, (3) Cognitive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ognitive Mesh - CogMesh), (4) Software-Defined Radio (SDR), (5) Consumer communications and smart home networking, (6) WPAN/WMAN/WRAN, (7)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8) Peer-to-Peer (P2P)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 (9) Advanced radio propagation channel modelling and measurements, (10) Soft-Spectrum Adaptation (SSA), (11)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DSA), (12) Green Communications & Green Spectrum, (14)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研究項目

1. (綠色通信領域)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課題六)- 2012年1月啟動,項目名稱:能效與資源最佳化的超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基礎研究,項目編號:2012CB316000,課題六名稱:業務特徵認知與高能效差異化服務方法,課題六編號:2012CB316006

課題研究思路

面向未來綠色通信網路技術發展,基於不同移動通信業務之間在業務特徵與服務質量需求上存在的差異,按照按需適度服務的原則建立差異化的服務體系與評價方法,為高能效移動通信服務系統的設計與最佳化提供理論基礎;即:研究業務認知(動態感知與測量)過程與方法,歸納與提煉業務聚合及演化的統計特徵,完成複雜業務行為表征及建模,實現業務關聯與高能效協同通信機制;研究異構網路資源認知和協同調度方法,建立網路能量資源最佳化理論和服務動態適配機制,確立未來異構融合網路環境中資源高效利用並顯著提升各類用戶體驗的高能效綠色通信網路體制。

課題預期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針對業務多樣化趨勢帶來的差異性業務特徵與服務質量需求,提出對不同業務進行有區分的按需適度服務的準則、機制和體系,並建立與之相關的業務特徵(內容和需求)的認知理論和建模方法,為超蜂窩網路的高能效適度服務體制建立理論基礎;從而使得針對業務特徵認知與高能效差異化服務的相關研究達到或超過國際領先水平。

基本理論

針對複雜異構蜂窩通信網路以及所承載的不同類型業務,從業務的多維度、多尺度特徵(內容和需求)出發,建立有效的多用戶業務內容和需求感知以及相應的特徵提取、分類和識別理論框架和模型,實現低複雜度、高精度的感知過程。

基於業務感知和分類過程所獲取的網路狀態和用戶差異信息,面向業務和用戶需求的差異性、獨特性、動態特性、演變模式和規律,提供智慧型化的網路信息按需適度服務機制,實現在複雜異構網路環境下的能量效率優先。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適應網路差異與融合的無線認知Mesh網路設計理論與最佳化方法”(項目編號: 61071130), 2011/01 -- 2013/12.

總體思路目標

針對異構無線網路日趨融合的發展趨勢,考慮未來無線網路必須具備適應差異、組網靈活、智慧型化的特點,以無線認知Mesh網路( CogMesh)架構為主體,集成各類典型的異構網路,適應頻譜資源和干擾環境的動態變化性,突破資源最佳化管理和干擾控制的自適應組網技術;運用理論分析、模型模擬與實驗分析等手段具體研究:(1)異構無線網路環境下特別是認知簇和認知雲結構中的頻譜資源動態管理模型與干擾控制算法,包括認知無線通信行為模型、分散式協同感知與頻譜共享、基於公共控制信道的頻譜資源動態分配與最優接入以及自適應調度決策算法等;(2)基於跨層基礎上的協同設計理念,解決適應頻譜資源和干擾環境動態變化的自主切換關鍵技術;(3)在對頻譜資源動態變化與干擾受限的QoS特徵深入研究基礎上,以帶優先權的區分服務為主,通過業務感知,研究多維資源的動態預測模型,設計主動/被動資源預留協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