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虛

張太虛(?—788年),唐代著名道士。上清派第十三代傳人。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慕魏夫人聖跡來南嶽。司馬承禎曾建“息庵”於祝融峰頂,先後師禮或過從承禎於息庵,當時有高足——“四虛”,即何應虛、鄧中虛、張太虛、田虛應。唐大曆中(公元726—779年),唐代宗曾召張太虛人京,張固辭不去,代宗賜以紫服。

基本信息

張大虛(?—788年),唐代著名道士。上清派第十三代傳人。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慕魏夫人聖跡來南嶽。司馬承禎曾建“息庵”於祝融峰頂,先後師禮或過從承禎於息庵,當時有高足——“四虛”,即何應虛、鄧中虛、張太虛、田虛應。唐大曆中(公元726—779年),唐代宗曾召張太虛人京,張固辭不去,代宗賜以紫服。
宰相李泌好道,拜張太虛為師。張後居南嶽之元陽宮,於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六月十三日去逝,賜號元和先生。德宗親作《元和先生制》,云:“夫至道無名,強假名而崇道。至今無謚,必求謚以明真。惟其可稱,實在全德。故南嶽真人張太虛,混元毓粹,玄之又玄。煉骨三清,澄心內景。衡峰養德,時近百年。依罔象以冥搜,挾鴻蒙而沖用。棲遲浩氣,太苦真形。頃在先皇,敷崇道妙。望乎玄鶴之駕,賜以紫霓之裳。我有輔臣,格言高躅。永懷仙子,恨不同時。聊中嘉尚之情,式降昭旌之命。策明表德,庶永無窮。可贈元和先生。”制文中“我有輔臣,格言高躅”句,即指李泌與張太虛過從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