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卓

在民國大學讀書期間,張大卓廣結革命志士,共同探討革命方略。 張大卓回鄉後,與江北革命黨人取得聯繫,商討革命大計。 民國4年(1915)元月20日夜,江北革命黨人在淮陰起義。

張大卓(1892--1915),字鐵庵,號天愛,漣水縣石湖鎮人,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兄弟五個,他排行第三。幼年從兄長讀書,天資聰明,過目成誦。七歲時詩詞已朗朗不絕於口,九歲時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尤擅月琴琵琶。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他十二歲時參加縣童子試,獲榜首。三十一年(1905),入縣高等國小堂讀書,三十四年(1908)以最優成績畢業,考入江北公立中學。他在江北中學讀書時,加入了同盟會組織。宣統三年(1911)畢業回漣,在縣署做文牘工作。民國元年(1912)辭職,考入南京民國大學政治科學習。
在民國大學讀書期間,張大卓廣結革命志士,共同探討革命方略。曾在假期請陳英士引介,去廣州拜謁黃興。黃對他的學問膽識極為讚賞,又將他引薦給孫中山宋教仁等人。後張大卓積極投身“二次革命”,在校倡導組織討袁軍,並參加了保衛南京獨立之役。失敗後,他憤歸故里。
張大卓回鄉後,與江北革命黨人取得聯繫,商討革命大計。後來,民國大學遷至上海複課,大卓聞訊,即束裝赴校。江北革命黨人推他為代表,駐滬與陳英士、韓恢聯繫,準備在淮陰起義。
大卓到上海後,一面跟從韓恢籌集餉械,一面聯絡同志,商討江北革命事宜。他派遣賈伯誼秦印西等人前往淮陰,聯絡軍警,待機起義。因活動頻繁,財源不濟,大卓寫信囑家中籌款,並托同鄉張連昌將信帶回。誰知張連昌將信丟失,偏偏又落入江北護軍使蔣雁行手中。蔣一面做好防務準備,一面電告上海護軍使鄭汝成,說大卓在上海為江北接濟餉械,實為革命黨重要人物。
民國4年(1915)元月20日夜,江北革命黨人在淮陰起義。因蔣雁行早有準備,起義失敗,秦印西等人退至漣水被捕。元月28日,在上海租界外,鄭汝成的幾個密探圍住大卓,並在他衣袋中搜出幾枚炸彈和陳英士先生要件,於是將他逮捕。鄭汝成對大卓用盡酷刑,將他手指骨全部粉碎,但大卓堅貞不屈,隻字不吐。2月11日,大卓被害於上海龍華刑場,年僅24歲。
張大卓在獄中曾對同志說;“人固有一死,唯國家多難,此志未遂耳i”就義前,他留下一首詩:“英雄兒女兩空空,轉眼滄桑變化功,假使今朝步一我,他年免卻淚成洪。”民國17年(1928)江蘇省國民政府追認他為辛亥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