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在福(1911-1991),男,漢族,老紅軍,峨邊縣人民政府首屆縣長。
人物經歷
1911年11月23日出生於雅安縣中里溪的貧苦農家。1935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三八六旅七七二團三營機槍連當戰士、班長。193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6月至1942年6月,先後任冀南一分區司令部機關九連政治指導員、河北癢河縣副大隊長。1945年10月至1949年6月,相繼任東北景星縣大隊長,東北二分區司令部科長、通訊隊長,黑龍江縣大隊長。1949年,任東北野戰獨立師十九團團長、西南服務團所屬副大隊長。1950年8月,峨邊縣人民政府成立任縣長。1955年起先後任樂山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眉山縣委第一書記、樂山專署副專員。1957年2月起,先後任涼山分工委副書記、涼山州民幹校校長、州委統戰部副部長。1973年離職休養。
張在福的父親早逝,母子4人悽苦度日,紅軍長征路過其村莊時入了伍,在過草地、翻雪山時缺吃少穿,他跑十幾里路程找回一袋青稞和自己節省下來的一小塊食鹽,給戰友們共享。他身體壯實,常摻扶體力不支的病員,幫扛行裝,受到戰友讚譽。1年多後擔任機槍連的班長。抗日戰爭中,他捨身忘死,在山西一次伏擊日寇的戰鬥中抱著機槍衝出掩體,把徐向前司令員撞倒在地,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首長的安全。
在任峨邊縣長時,目睹舊社會的天災人禍給老百姓造成的災難,當即組織調查,發放救濟糧3145.5公斤。次年號召單位開展節糧運動,每人節約口糧2.5斤,共3500餘公斤支援災民。1952年,發放救濟糧3.5萬公斤,救濟款1億元,棉衣2238套,使災民渡過難關、恢復生產。1951年11月,上級分配峨邊完成公糧任務大米83萬斤,折黃谷125.76萬斤,超出峨邊水稻總產1倍,如照實徵收,不僅完不成任務,還會給彝漢民眾的生活造成新的困難。他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向樂山專署緊急報告,請求減免公糧徵收計畫任務,報告很快得到了批准,他實事求是、體察民情的作風受到廣大幹部民眾的稱讚。
解放前,峨邊是個煙毒泛濫的重災區。1951年3月,成立了以他為主任的禁菸禁毒委員會,展開聲勢浩大的宣傳教育、查抄煙毒,在縣城主持召開禁毒大會,焚毀數千斤煙土和千餘件菸具。在漢區懲辦了首惡分子,對癮民進行施戒。在宣傳的同時,幫助彝族菸民把煙地變為糧地,用糧食換煙土加以焚毀,全縣煙毒很快得到禁絕。
他深知彝漢共居的峨邊,歷史遺留問題很多,民族團結乃是頭等大事。他結合實際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1950年8月,成立縣人民政府時他同趙時首先召開彝族知名人士座談會,宣傳政策、協商重大事項等。次年9月1日,他主持召開彝務工作會議,學習貫徹“團結上層、通過中層、為下層做好事”的方針。1951年12月,縣成立民族民主政府,他任縣長,彝族甘木沙沙、甘點諾被選為副縣長。1952年彝族過年時,他帶上禮物,跋山涉水,徒步百里到大堡化林坪給甘點諾拜年,次日翻山走30多里到金岩的馬屎坡向甘木沙沙賀年,第三日涉過刺骨的官料河水,步行百餘里返回縣城。他的赤誠、真情深深感動著兩位彝族副縣長及許多彝族人士,紛紛為民族工作效力。彝族頭人黑彝木乾疑心重,多次主持專題會議,並派專人送去信件、禮物或駐其家裡疏導溝通,經他多次做工作後於1953年6月,黑彝木乾來到縣城投靠人民政府。隨著人民政權的建設,不少彝族進步人士分別擔任了地、縣級人民委員和政協委員、區(科)鄉的領導,同時吸收了一批彝族積極分子參加工作。在合作共事中,他以真心換真情,言傳身教,受到領導和幹部民眾的好評。
他心中始終裝著人民民眾,自立規定:“不管誰來找,都不能擋駕”,他的辦公室門向彝漢百姓敞開。縣政府剛遷來沙坪大成殿廟內時,廟內臟、亂、差,他帶頭在業餘時清掃疏浚。有一天下午,有位長者求見縣長,找來找去在後殿見到個正在掏垃圾的人,一打聽才知道是張縣長,長者頓感驚訝:“你真正是人民的好縣官”。他配有坐騎但不常騎馬,工作途中用來馱大家的行裝、病員或女同志。剛建立人民政權的峨邊,百廢待興,工作千頭萬緒,十分繁忙,他仍擠時間下鄉了解民情。下鄉時,經常穿件灰布軍服、草鞋,草帽上寫有“張記”兩字,以便遺失了好找,不認識他的人便喊“張同志”。他輕裝簡從,徒步經建設、金口河、楊村、大堡等鄉、村轉回縣城,每天行程數十里,每到一處先打招呼:不要陪同,只在一伙食團就餐,不加菜,糧票、錢照付。當時他在民眾眼裡是員大官,卻很好親近,他常樂呵呵地和彝漢老年人擺龍門陣。1958年,他當了副專員後,來峨邊檢查工作仍然同當縣長時一樣樸素。
1952年,“三反”(反貪污、浪費、官僚主義)運動中,他受到衝擊,有一次叫他在大會上作檢討,他說:如果說有貪污,那只是在東北時部隊配給我一匹“洋馬兒”(腳踏車)賣了,想的是吃些喝些,死了板板薄些,抬起輕巧些,大家聽了哭笑不得。他關愛幹部,注重培養青年幹部,到涼山州工作後,每次路過峨邊時,都要到“五七”幹校看望老同事,還特意走訪他的通訊員、馬夫、事務長等人。
他對自己要求嚴格,沒有利用職務之便安排來求助的兄弟或4個子女的工作。在眉山縣委任書記時,組織上擬將他從中央婦幹校畢業的愛人(老幹部)任命為該縣組織部副部長,他提出了應迴避的意見而未果。他無住房,離休後住的是愛人單位分配的住房。他生病後仍堅持挺著,病情十分嚴重時組織動員去川醫治療,他說:“不必給國家增加開支了”。住院期間不準僱人護理,只叫愛人陪同照料,臨終前他一再叮囑:“喪事從簡,不上街,不放炮,不給組織添麻煩”。1991年1月6日,張在福病故于樂山,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