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平[寧陽縣醫院管理協會會長]

張啟平[寧陽縣醫院管理協會會長]

張啟平,男,漢族,大學文化,1956年12月出生,1974年參加工作,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主任中醫師,兼任寧陽縣醫院管理協會會長,寧陽縣政協常委,泰安市人大代表,山東省農村衛生協會理事,山東省衛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醫院協會會員,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會員,中國康復醫學會會員。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自參加工作30年來,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崇尚科學,醫德高尚,待病人如親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熱忱關心協助每一位患者,身體力行“三個代表”,譜寫了一曲曲為人民服務的頌歌。當醫生,他把患者的病痛當成自己的痛若,視民眾的利益高於一切,廉潔勤政,無私奉獻,受到人們的交口稱讚,甚至不惜“以身試毒”;搞科研,他在醫學的海洋里搏風擊浪,取得豐碩成果;由於成績驕人,一項項榮譽也接踵而至。他先後榮獲中國醫院品牌建設十大傑出人物,第三屆中華世紀風采人物,山東省非典防治先進個人、山東省優秀知識分子、山東省計畫生育先進個人、泰安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泰安市跨世紀青年科技人才、泰安市名中醫、泰安市優秀共產黨員等30多項殊榮,並先後獲國家發明專利獎3項,6項科研成果分獲市、縣科技進步獎。

潛學經典 爭當名醫

1981年,張啟平由山東省泰安市衛校中醫班畢業分配到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他虛心向中醫老前輩學習,經常黑白靠在病房,常常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業餘時間系統學習了中醫經典著作和醫古文知識,1989年取得了山東中醫學院函大畢業證書。在此基礎上,他結合臨床實踐,大膽探索,不斷提高醫療水平,力求在學術上有創新,有提高。

“既然選擇了當醫生這一職業,就應該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這一崇高的事業!”這是張啟平的一句口頭禪。工作伊始,他就暗下決心,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要全身心地去做好,用自己的醫術和智慧為廣大人民解除痛苦。30年來,張啟平經受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與磨難,然而,正是這些艱辛與磨難使他學業醫術上更加出類拔萃。他虛心向中醫老前輩系統學習了中醫經典著作和醫古文知識,並把老師們的經驗收集整理,寫出體會,力求學深弄懂。1984年,醫院領導派他到山東中醫學院理論進修班學習深造,恰逢山東中醫學院首屆函大招生,他深深感到這次機會對自己是何等的重要,整整一個學期,他從沒逛過公園,沒看過電影,伴著蚊蟲的叮咬,經常學習到深夜,在完成好學習任務的同時,積極準備函大報考,最終考入中醫專業,並以優異成績圓滿完成學業,取得了函大畢業證書,使自己更加系統全面地掌握了中醫理論的精深內涵。

1996年2月,有一位患肝硬化腹水的病人,痛苦欲絕。在治療上他採用了“以毒攻毒”的方法,這其中有一味叫“商陸”的劇毒中藥,雖然隨師行醫時經常套用,但藥量最大也只用到5克。給這位病人用藥因為量小,沒有達到治療效果,但是如果加大藥量,很可能對病人造成生命危險,自己沒有把握,又沒有更好的療法。時間就是生命,他就先在自己身上做實驗。當他試著服到5克時,藥物的毒性使他出現了全身乏力的感覺,用到10克時,出現了肌肉抽搐、頭暈、頭痛、腹瀉等不適症狀,此時他的思想有些動搖,當患者那痛苦的病容在他腦海中浮現時,又進一步堅定了他嘗藥的信念,最後,當藥量達到25克時,他每日腹瀉由原來的一次增至十多次,連下床行走都十分困難,但正是憑著頑強的意志,他親身體會到“商陸”的最佳治療量。後來,這個病人的腹水全部消退,至今還帶病延年。嘗藥的經歷異常痛苦,但能為病人解除痛苦,他心裡卻感到是最大的幸福。他常說:“只有練就過硬的本領,才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獲得‘新生’”。就這樣,經過艱苦的努力,張啟平在醫學的山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著,成為遠近聞名的寧陽名醫和泰安名醫,2001年10月他被泰安市衛生局授予“泰安市名中醫”榮譽稱號,得到了社會及人民民眾公認和稱讚。衛生部原部長錢信忠曾為他寫下“梅花香自苦寒來,大醫精誠濟蒼生”的讚美絕句。

科研立身 著書立說

張啟平不是一個平庸之人,他認為,只有在醫學科研上有所作為,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病人。為了不斷增長治病救人的本領,他閱讀了大量國內外雜誌,博採中醫各家之長,細心觀察和精心研究,篩選了八味中草藥,經不同加工,研製成了“珍珠八寶散”,此藥對於治療口腔潰瘍治癒率達99.6%,他的這一科研成果成了國家發明專利,這在全國的中醫藥界都十分少見。臨床上,張啟平發現一些疑難重症治療起來療程長、痛苦大、療效不佳,為此,從1987年他就致力於疑難重症的臨床研究,用“瀉下通便法”使51例患急腹症病人免於手術之苦。通過傳統名優品種的研究開發和劑型改革,把傳統的製藥工藝與現代科學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膏、丹、丸、散、合劑、膠囊等多種劑型的同步擴展,使療效用途都有了新的突破和進展。多年的刻苦鑽研和不懈努力,使自己的醫療水平顯著提高。近幾年,又完成銀花退熱合劑、人參固本膠囊、康樂膠囊、羚羊降脂膠囊的研製和開發。1999年,他被泰安市衛生局確定為全市中醫“八·八二○”工程跨世紀學科帶頭人,並承擔了國家中醫局2000年課題研究任務。

“鍥而不捨的堅韌”,正是對張啟平在專業技術研究上的真實寫照和最好評價。在科技工作中,他堅持身體力行,力求在學術上有創新,有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從事臨床工作20多年來,寫了3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積累病案3216例,保存記錄本37冊。1998年以來,他研製的“嬰兒保健散”、“珍珠八寶散”被國家專利局確定為發明專利,他的6項科技成果分別獲市、縣級科技進步獎,現已納入醫院製劑室批量生產,年創利潤300多萬元,給醫院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99年6月5日——6月14日,他的專利產品在香港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從此響譽國內外,2002年9月,國家大型企業北京美通聯合公司聯合開發該項專利技術產品,產品將出口到世界各地,給國內外的患者帶來了福音。近日,由他研製發明的“小兒多功能診療台”又通過了國家專利局的受理審批。此外,他還主編了《腦阻抗血流圖臨床常見問題解答》、《益壽志》、《小兒家庭醫生》等專著,編寫了《醫古文譯解》、《中醫自學考試試題詳解》等著作,系統總結了他多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出版發行後受到了醫學界的一致好評。中央紅旗出版社《當代共產黨人》、省政協《聯合日報》、《新山東》、《泰安日報》等十幾家中央、省、市新聞媒體先後對他的事跡進行了系列報導,泰安市委組織部和《泰安日報》在“泰山之子”和“岱下群英”專欄分別對張啟平的工作業績和學術成就進行了專題報導。

2001年4月,他光榮的被評為“泰安市衛生科技先進工作者”。

施醫重德 無私奉獻

“醫術為本,德先行”是一名中醫古訓,從學醫的第一天起,孫思邈的《大醫精成》就成了張啟平同志從醫的座右銘。從醫20多年來,張啟平對病人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不論作為普通醫生,還是醫院領導幹部,只要病人求醫,都隨叫隨到,從不嫌麻煩。1998年11月,一位糖尿病患者,因家庭困難未得到及時治療,被折磨得痛苦欲絕,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為了儘快減輕病人的痛苦和精神困擾,他夜以繼日地查閱了大量中醫文獻,結合病人全身情況辯證施治,將服用的湯劑變成散劑,依據國家藥典標準製成膠囊,採用西藥服用方法,既節省了醫療費用,解決了煎藥的麻煩,治療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患者家屬感激地撰寫了一副對聯:“扁鵲遺風傳四海,華佗德澤潤九州”。

花香自有蜂蝶來。由於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求治者逐漸增多,他都盡最大努力,讓他們期望而來,滿意而歸,對因路途遙遠來院診治不方便的外地患者,他多次為他們支付郵費郵寄藥品,而對病人飽含感激之情的宴請與禮品,他都婉言謝絕。張啟平在工作中努力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方位為民眾健康服務。他常說:“愛心是醫生必備的素質,把全部愛心奉獻給每一個患者,是我們醫務人員永無止境的追求”。在張啟平倡導下,醫院在全縣醫療衛生單位中率先推出了迅速、高效、便捷、功能齊全的家庭病房,讓病人不出家門就能得到完善的醫療、護理服務。這一舉動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他把社區反映出的熱點、難點問題當大事來抓,在醫院設立了“扶貧病房”,先後為323名下崗職工、特困戶、傷殘烈軍屬減免醫療費17.95萬元。救治下崗患者的做法在《大眾日報》、《聯合日報》、《山東青年報》、《泰安日報》及中央、省、市電視台相繼作了報導。張啟平從醫30多年來,他同情病人的處境,了解病人的疾苦,他用一顆真摯的愛心在醫患之間架起了連心橋。2004年10月,他被評為“感動山東十大新聞人物”和“中國世紀十大風采人物”。

個人貢獻

“學者貴行之”。張啟平的確是一位身體力行的實踐者,他用“行”溫暖著病人,關愛著同志,贏得了病人和全社會對他的交口稱讚。他用“行”遍閱古籍,以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撰寫出一篇篇高質量的論文;他用“行”把目光瞄準了未來,與時俱進,創中醫經典,描繪醫途更加燦爛的明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