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南生[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張南生[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張南生(1905-1989),男,福建省連城縣新泉鎮北村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基本信息

將軍簡介

張南生[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張南生[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張南生(1905-1989),福建省連城縣新泉鄉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鄉蘇維埃政府委員,紅12軍二縱隊一大隊政委,第103團連政委,紅13軍第二團政委,紅五軍團第13師39團政治處主任,師部黨總支書記,紅五軍團第13師37團政委,國家保衛總隊政委,國家政治保衛團政委,紅31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兩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358旅769團政治處副主任,386旅771團政委,先遣支隊政委兼中共冀西地委軍事部部長,獨立支隊政委兼中共晉中地委軍事部部長,八路軍129師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八路軍野戰總部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等,參加了百團大戰及開闢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副部長,華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參加了上黨、晉中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華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代主任,在抗美援朝中,參與指揮了粉碎敵軍秋季攻勢和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等戰役。回國後歷任北京軍區副政委、顧問等職。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會議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三屆、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9年8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生平經歷

張南生 張南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鄉蘇維埃政府委員,紅十二軍二縱隊第一○三團連政治委員,紅十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第十三師三十九團政治處主任,師總支部書記,紅五軍團第十三師三十七團政治委員,國家保衛總隊政治委員,國家政治保衛團政治委員,紅三十一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副部長,華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志願軍政治部代主任,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生平概況

張南生 張南生

張南生,第十三師三十九團政治處主任,師總支部書記,紅五軍團第十三師三十七團政治委員,國家保衛總隊政治委員,國家政治保衛團政治委員,紅三十一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政治處副主任,三八六旅七七一團政治委員,先遣支隊政治委員兼中共冀西地委軍事部部長,獨立支隊政治委員兼中共晉中地委軍事部部長,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全會議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三、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張南生

輝煌一生

革命生涯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原名張履勛。

張南生 張南生

1905年8月24日生於福建省連城縣新泉鄉北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入新泉鎮東山樓國小,16歲考入連城舊制中學,畢業後返回家鄉替人管帳,幫助父母維持家庭生計。

1929年4月參加本村農民協會和自衛隊。當年6月,連城縣新泉鄉在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4軍開闢閩西蘇區的鬥爭中成立蘇維埃政府,他被選為鄉政府委員。

張南生

193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當選鄉黨支部書記。同年5月調入閩西紅12軍,任第2縱隊103團3連政治委員。後任紅4軍第3縱隊7支隊21大隊政治委員、第12師34團3連政治委員。

張南生 張南生

1931年12月調入寧都起義組成的紅5軍團,先後任連政治委員,第13軍39師116團政治委員、代理團長,紅13師39團政治處主任。

1934年2月曾被紅5軍團選為優秀政工幹部代表,參加了在瑞金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會後任紅13師37團政治委員,國家保衛局保衛總隊政治委員。參加了文家市、吉安、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役戰鬥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長征初期,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保衛團政治委員。遵義會議後部隊整編,撤銷保衛團,調回紅5軍團13師37團任政治處主任。

1935年9月隨軍編入紅四方面軍,後任紅31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長征中曾三過草地,兩次翻越大雪山,歷盡艱辛,到陝北後參加了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政訓處副主任、386旅771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生口、七亘村等戰鬥。

張南生 張南生

1938年1月調任晉冀豫軍區先遣支隊政治委員兼冀西地委軍事部長,後任第129師後方司令部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獨立支隊政治委員。1940年任第129師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太行太岳區1942年夏季反“掃蕩”。

1943年10月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1945年8月起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1948年5月,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併為華北軍區,任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翌年升任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上黨、晉中等戰役。

1951年6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志願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參加了1951年夏秋季防禦作戰、金城戰役和朝鮮停戰後的恢復與建設,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1957年8月任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

1975年任北京軍區顧問,享受大軍區正職待遇。

張南生 張南生

1982年離職休養。是第三、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三屆北京市委常委。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章。

1989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戰役——百團大戰。福建籍指揮員楊成武、羅元發、賴際發、盧仁燦、張南生、劉雲彪等率所屬部隊參加了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百團大戰歷時三個半月,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斃傷日偽軍2.5萬餘人,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0餘公里,拔除敵據點2993個,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