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張升,字伯高。祖籍定州,後遷平州樂亭。升幼年警敏好學,既長,苦學文辭。
個人生平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由州縣推薦到禮部受試,授職翰林院國史編修官,預修世祖實錄。不久,又升任修撰歷興文署令、太常博士。武宗(海山)即位,與群臣議定祀禮之事,張升依據經傳古典結合時勢,向皇上陳述,其主張為皇上採納並予嘉獎。至大初年,改太常寺為太常禮儀院,提張升為判官(助理官員)。後來出任汝寧府知府。在任期間,有人告密投書(狀)於其家中,事過三年得閱,發現書中有當代禁書一編,書中記有許多當地大戶人家姓名。張升命吏官將書燒掉,認為這是妄言誣告他人,日後不得提言此事。其同僚恐燒書不妥,引起事端。結果,此事為朝庭得知,認為此乃張升開脫奸黨之行。朝庭派遣使臣查問,因無證據不能立案,只以“擅自焚燒狀書”論處。張升則自辯云:“我之所為,雖有錯誤,卻得以排除一場會使人蒙冤的誣陷。我身為郡守父母官,即使獲罪也心甘情願。”遂為自已罰俸兩月。鄰郡吳州人侯君遠云:“今歲為壬子年,六月初一日日蝕,是為兵亂之象,應在翌年(癸丑)發生於吳州之地。”各州府官員擬召集其屬縣加以防備,張升則判定此乃訛言,不可信,日久自息,切不可以此蠱惑民心,斥為無稽之談。張升之見頗得時人讚許。在舉治上,張升乃諸州郡中之最佳者,因之被提升為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繼又升任紹興路總管。大德、至大年間,越郡發生大飢疫,百姓死亡近半。張升責成“里胥”代納民間,賦稅鹽課,以減輕百姓負擔,終使行省免除了越郡賦稅鹽課。這種解民疾苦之舉,深得民心,人皆悅服。不久,張升被升為湖北道廉訪使、江南行台治書侍御使、參議中書省事改樞密院判官,鏇又復為中書參議。至治二年(1322)出任河東道廉訪使(未行)拜治書侍御使。翌年,任淮西道廉訪使。泰定二年(公元1325)任陝西行省參知政事(副職)加中奉大夫。未幾,改任遼東道廉訪使,時逢屬轄永平路發大水,全年無收成,大饑荒。張升請發海道糧十八萬石、鈔銀五萬緡(千文為一緡)以賑饑民,並免除當年賦稅,朝廷準請,饑民得活者甚眾。天曆元年(1328)張升出任山東廉訪使,因地方不安,有關人員請張升築城為防。張升則云:“民恃吾以生,完城是棄民也。”因此,民得安居,文宗賜尚醒文幣以賞其功。翌年,被召任太禧院副使兼奉贊神御殿事。又改任河南省左丞、淮西道廉訪使。至順二年(1331)復為集賢侍講學士,頗受文宗皇帝器重。元統元年(1333)惠宗即位,詔見在廷老臣征問治國之道,張升上陳十條治國之道,受皇上嘉獎並予採納。翌年,詔賜以奎章閣大學士、資善大夫等職,張升因病未就任。至正元年(1341)病逝,享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