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松[中國醫科大學主任醫師]

張勁松[中國醫科大學主任醫師]

張勁松,現任中國醫科大學眼科學系主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副院長、眼科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委員、中華眼科學會白內障人工晶體學組副組長、遼寧省醫學會常委、遼寧省醫學會眼科學會主任委員、遼寧省保健辦專家組成員、遼寧省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遼寧省白內障防治專家組組長、遼寧省殘疾人康復學會副會長、瀋陽市醫師協會眼科分會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後基金、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等評審專家;亞太白內障研究學會委員、美國眼科學會會員、美國白內障屈光手術學會會員;美國IJBS雜誌、中華眼科雜誌、國際眼科縱覽雜誌等8家核心雜誌編委。

基本信息

簡介

張勁松張勁松

張勁松,男,1954年3月生,教授中共黨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在眼科醫教研第一線工作三十餘年。先後赴日本、美國從事白內障與人工晶體領域的學習與研究工作。學成歸國後,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多項臨床新技術,推動了我國眼科白內障治療領域的發展,包括:1987年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顯微鏡下植入人工晶體手術;1995年在國內最早開展小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合摺疊人工晶體植入術;1998年在國際上率先開展白內障雷射乳化技術;1999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多焦人工晶狀體植入技術;2004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微切口白內障手術及人工晶體植入技術;2005年在國內最早開展超高度近視晶體屈光性手術及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手術;2006年在國際上最早開展晶狀體水乳化手術技術,在國內最早開展同軸微切口白內障手術;2007年在國內率先開展非球面多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及散光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在白內障人工晶體手術領域一直占據國內乃至國際領先地位,被國際白內障晶體學會授予突出貢獻獎,並獲世界白內障醫師學會特別獎、中華眼科學會獎。

為使這些臨床新技術惠及廣大患者,他滿腔熱忱地為患者服務,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身為黨員專家,他每天早來晚走,節假日不休息,診治了大量的患者,解決大量疑難病例。廉潔奉公,拒收患者紅包,對所有患者一視同仁,處處為患者著想,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慕名而來的患者遍及全國除西藏、新疆以外所有省市,同時還有來自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及葉門等海外國家與香港、台灣地區的患者。

他從醫為公的高尚品德換來的是患者的交口稱讚和同事們的由衷敬佩。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新時期黨員知識分子的高尚道德、優秀品質,他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熱情,實踐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詮釋著對黨的忠誠,對廣大患者的關愛,體現著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他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忘我的敬業精神,為醫護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事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突如其來,一時間數萬同胞罹難,上千萬同胞受災。張勁松同志積極要求赴抗震救災的第一線支援工作,同時帶領全體眼科工作人員捐款捐物支持救災工作。對於由災區轉入我院的傷員,他精心給予醫治和照顧,用自己精湛的醫術使災區患者儘快擺脫痛苦。2例由四川轉來的眼病患者在他的醫治下,已經痊癒返鄉,瀋陽的媒體也對此進行了跟蹤報導,得到各界好評。也正是因為這種敬業精神和高尚的醫德,他被授予全國百名優秀醫生榮譽稱號及瀋陽市特等勞動模範,並多次被評為省市“優秀專家”、“衛生系統服務名星”、“科教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白求恩式衛生工作者”。被廣大眼病患者譽為“晶體大師”、“光明使者”。

除此之外,張勁松同志積極組織並參加各種防盲治盲活動,推動我省及我國防盲治盲事業的發展,包括:1)多次深入農村進行致盲眼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蒐集了大量的數據,為政府制定防盲治盲政策提供了依據,同時為篩查出患有眼病的患者進行義診義治,獲得了廣大人民民眾的好評;2)多次參加國際獅子會發起的“視覺第一,中國行動”項目國家醫療隊,赴內蒙古自治區等貧困地區實施2000餘例白內障手術,因在此扶貧復明工作中的突出貢獻,獲全國殘聯康復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及優秀國家醫療隊隊員等獎勵;3)作為“視覺第一,中國行動”項目二期的東北區域培訓中心及遼寧省培訓基地的負責人,積極組織各級人員進行培訓工作,圓滿地完成了“視覺第一,中國行動”項目二期培訓工作;4)不定期到基層醫院講授常見眼病的診療知識及白內障手術方法,親自指導基層眼科醫生開展白內障手術,為推動東北三省眼科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5)利用各種媒體等向社會宣傳防盲治盲科普知識,愛眼日組織科內醫護人員面向社會進行科普宣傳活動,還多次深入偏遠農村,進行防盲治盲知識的宣教。由於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作為“視中”項目東北區域中心的負責人代表全國接受了國際獅子會及港澳台獅友,國家衛生部和中殘聯的檢查,得到了國際及國內各級領導的高度讚揚。

在科研方面主要從事白內障、後發性白內障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以及人工晶體的臨床基礎研究。其相關研究分別於1993年及2002年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並先後承擔中日政府合作項目(JICA項目)、國家“十五”攻關子課題項目及省部級課題共16項,共獲得國內外研究基金450餘萬元,在國內外專業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200篇,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21篇,出版學術專著8部。並於1998年及2005年兩次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三等獎、1998年獲得遼寧省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首批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和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培養博士後、博士及碩士研究生130餘名,分布在國內外的許多著名科研及臨床單位,有些也已成為小有名氣的專家學者。先後承擔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11次,先後培養了2600餘人次專業人員,並向全國29個省市推廣相關技術,得到了國內專家的一致認同。所負責的晶狀體實驗室於2007年被遼寧省教育廳評為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在晶狀體相關疾病和人工晶體的臨床與基礎研究領域一直穩居國內領先地位。

作為院及科室負責人,非常注重學科建設,特別是人才的培養及人才梯隊建設,始終保持與美國、日本等國外知名大學的學術合作,每年選派青年醫生赴國外留學,以推動本學科整體水平的提高,同時為歸國人員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並不斷引進人才,尤其是學有所成歸國人員。積極承辦眼科國際會議,為國內外的眼科同道們搭建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平台。目前,他作為學科帶頭人正帶領著他的團隊奮鬥在臨床、科研和教學的第一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