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瓊[民國將領]

張光瓊[民國將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光瓊(1902~ 1975)廣東文昌縣羅豆農場潭龍村人,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八期炮科、陸軍大學將校訓練班畢業。1939年起歷任第六十五軍一八七師師長、抗戰勝利後任整編六十五師副師長兼旅長、衢州綏靖公署中將高參主任、廣東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清剿區”司令、1948年任六十二軍軍長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27年任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教官。1929年起任第一軍一師連附,第十一師炮兵營連長,第五十九師二三三團營長。1932年起任第一集團軍第一軍一師二團中校營長,徵兵二團上校團長。1936年任第六十四軍第一五五師四六五旅九二六團上校團長、副旅長,第一八七旅旅長。1939年任第六十五軍一八七師副師長,1940年春任師長,併兼任惠淡守備司令。1946年起任整編第六十五師副師長,衢州綏靖公署高參。1948年9月,廣東第四區專員黃錚卸職,張光瓊任廣東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 清剿”區司令。1948年秋,廖鳴歐接任第四區專員。張光瓊於1949年2月被任命為第六十二軍中將軍長。7月離職出走香港,1950年2月28日在香港通電起義,後移居巴西。1975年12月21日因腦溢血病逝於巴西。

英國授勳

1941年冬,日軍侵占香港後,張奉命率187師駐防惠州一帶,駐香港的英軍部隊紛紛向我內地東江一帶撤退,英國在香港政府任職的官員、家屬和香港的無數難民,也紛紛沿著沙頭角、大鵬灣、淡水等地進入內地,英國派以祈德尊為團長,何理文為副團長,徐家祥為秘書的英軍服務團到惠陽長住,要求張氏派部隊沿途幫助和掩護英軍的官員及香港難民,並在物資上給予支援。張氏答應了他們的要求,積極部署所屬部隊給予應有的支援,同時還沿著淡水、鎮隆、惠陽等地設立難民收容所和救濟站,安置和救濟香港難民,為香港當局作出很大的貢獻。抗戰勝利後,香港政府為表彰張氏業績,由香港總督楊慕奇派聯絡參謀司徒博上校攜同總督的親筆信到浙江衢州65軍軍部對張將軍表示衷心的感謝,並告訴張氏,英國授予張“大英帝國最高統帥軍事委員會榮譽軍官”稱號,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將於1946年6月頒授O.B.E勳章給他,以表彰他的功勞,請他作好赴港接受勳章的準備。

1946年6月20日英王喬治六世壽辰時,張將軍由廣州赴港參加英王的授勳典禮。偕同他的夫人關玉英女士和隨員五六人一行赴港。抵達時,受到港督楊慕奇派來的代表一一護政司司長何理文及聯絡參謀司徒博上校等的熱烈歡迎。授勳典禮在香港跑馬地舉行,港督楊慕奇及政府高級官員陪同張將軍檢閱三軍後,港督代表英王給張氏佩帶上O.B.E勳章,還另頒授其他勳章給各界人士。即時歡聲雷動,港督與接受勳章者握手道賀。授勳完畢後,港督楊慕奇在港督府舉行有嘉賓500多人的酒會歡迎張將軍和其他接受勳章者,此間,頻頻與張將軍碰杯,感謝他在香港淪陷時援助和救護香港軍民的功勞。當晚三軍司令菲士亭少將也在三軍總司令部舉行盛大酒會,歡迎張將軍,我(蘇翰彥)和他的夫人關玉英女士也應邀參加,參加者還有文武官員及香港紳商共300多人。席間菲士亭少將及其高級官員、各界人士紛紛與張將軍碰杯,對他獲得勳章表示祝賀,張氏也一一致意答謝。張氏夫婦在港盤桓一周,受到香港有關人士的歡迎,場面是相當熱烈的。

張氏在香港接受勳章期間,前英軍服務團團長祈德尊和副團長何理文等曾力勸他留香港從事商業活動,但他婉辭後仍返浙江衢州65軍軍部任內。

故居

廣州市越秀區大塘街豪賢路48號曾是民國中將張光瓊的官邸,建國後廣州首任市長葉劍英也於此住過。此洋樓的設計者,正是廣州傳統中軸線系列建築的設計大師——— 林克明。

據越秀區文廣新局提供資料,建國後,首任廣東省主席、廣州市市長葉劍英就曾在此居住。當時曾在統戰系統工作的張光瓊之子張宗鍔記得,葉家在此一直居住到“文革”前,其後又安排了四名省委統戰系統的處長居住,將大廳間成了兩間房間。直到1984年,張宗鍔夫婦才得以從韶關回到故宅居住。

進口材料總造價十多萬銀元

“記得小時候,經常有軍政要員來我家參加舞會。”張宗鍔先生說,當時客人一進門會先走入衣帽間,放下大衣帽子後,先進弧形玻璃窗的小客廳稍坐片刻。待舞會開始,便會移步到40平方米的大客廳,在留聲機旁輕歌曼舞。

從客廳繼續深入,便是廚房、傭人房和雜物房,沿著大理石鋪成的樓梯,二樓是20平方米的主人房。全屋兩層共有六間房,兩個客廳,前後均有院落。當時的家具建材均是美國、西歐進口的一級材料。聘請中山文獻館的設計師林克明進行設計,總造價達十多萬銀元。

為抗戰後流行的簡潔主義風格

與抗戰前的民國建築不同,這棟建於1947年的別墅,並沒有複雜的羅馬柱、雕花山牆,只有簡潔的幾何線條構成。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認為,這棟屬於抗戰後的流行簡潔現代主義風格建築,因為當時世界範圍內建築大量被毀,提倡簡潔快捷的方式進行重建。

值得一提的是,該建築樓底高4.2米,可讓熱氣有足夠的空間散發。在西式注重保暖的建築基礎上,還加設有適應嶺南氣候的天井,方便通風散熱。老人說,至今房屋都不用裝空調。

近幾年來,經常有學生在路邊不斷地拍照,後來張老才知道,原來這棟建築被寫入華南理工大學的建築系的教案。

房屋如何保護暫未獲明確指引

越秀區文廣新局文物科負責人表示,該建築之所以被列入越秀區登記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因為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一是因為林克明設計的為數不多的住宅建築中,它至今仍保留完好。二是房屋主人張光瓊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

至於按照《關於公布越秀區第一批登記保護文物單位名單及保護措施的通告》(越文廣新〔2012〕32號)的規定,納入文物的房屋修繕需要報文化部門審批,張老先生表示自從掛牌後就一直有疑問,但具體應如何保護,暫未獲得任何指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