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推銷縱橫術
秦惠文王即位以後,繼續堅持孝公時代“任人唯賢”的方針,許多外國的“士”紛紛投向秦國。公元前329年,張儀來到秦國,被秦惠文王拜為客卿,直接參予謀劃討伐諸侯的大事。這時公孫衍擔任秦國的大良造。公元前328年,張儀與公子華帶兵攻打魏國,一舉拿下魏國的蒲陽城。張儀乘機推自己的連橫政策出籠,建議秦王把蒲陽歸還魏國,並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做人質,而他將利用護送公子繇入魏的機會與魏王接近,遊說魏王投靠秦國。入魏後,張儀對魏王說:“秦國對待魏國可是真心實意的好啊!得到城邑不要不說,反而又送人質來到魏國,魏國怎么說也不應對秦國失去禮節呀,應該想辦法來報答一下吧?”“怎樣來報答呢?”魏王問道。“秦國只喜歡土地,魏國如果能送一些地方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把魏國視為兄弟之國。如果秦魏結成聯盟,合兵討伐其他諸侯國,魏國將來從別的國家取得的土地肯定會比送給秦國的土地多很多倍。”魏王被張儀說動了心,於是把上郡十五縣和河西重鎮少梁獻給了秦國,從此秦魏和好。張儀的連橫政策首戰告捷。至此,黃河以西地區全部歸秦所有。
受辱投秦
張儀是魏國人。當初曾和蘇秦一起師事鬼谷子先生,學習遊說之術,蘇秦自認為才學比不上張儀。張儀和蘇秦完成學業之後,就去遊說諸侯。
後來,蘇秦說服趙肅侯,而得以去遊說各國諸侯實行合縱的聯盟,但他擔心秦國趁機攻打各諸侯國,盟約還沒結締之前就遭到破壞。蘇秦考慮再三,找不到一個能派往秦國為他工作的合適人選,於是他派人去悄悄勸說張儀來投奔他。
於是張儀前往趙國,呈上名帖,請求會見蘇秦。但是,蘇秦卻對張儀不理不睬,招待張儀的時候也只是用給僕人和侍女所吃的飯食,並且還當眾羞辱張儀,說張儀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窮愁潦倒到這種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張儀這次來見蘇秦,本以為是舊交,可以求得好處,誰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氣之下,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
蘇秦在張儀離去後,暗中派人資助張儀到達秦國,並且幫助他見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張儀為客卿,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的大計。這時,幫助張儀的人才說是蘇秦故意激怒他,為的是張儀今後有更好的發展。
張儀說:“唉呀,這些權謀本來都是我研習過的範圍而我卻沒有察覺到,我沒有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被任用,又怎么能圖謀攻打趙國呢?請替我感謝蘇先生,蘇先生當權的時代,我張儀怎么敢奢談攻趙呢?”
秦國任相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派遣公子華和張儀圍攻魏國的蒲陽,攻打並占領了蒲陽。張儀趁機勸說秦惠王把蒲陽歸還魏國,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作人質。張儀又趁機勸說魏王道:“秦國對待魏國如此地寬厚,魏國不可不以禮相報。”
魏國因此就把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惠王。於是,秦惠王就任命張儀為相(古代官名),位居百官之首,參預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
秦惠文君十三年(公元前325年)農曆四月,魏襄王、韓宣惠王為了對抗秦國,互尊為王。於是,秦惠王派張儀為將討伐並占領了魏國的陝(今河南陝縣),把那裡的魏人全部交歸魏國。秦惠王命張儀修築了上郡要塞。
秦惠文君十四年(公元前324年),張儀擁戴秦惠王正式稱王,更年號為秦惠王元年。
秦惠王二年(前323年),秦惠王派張儀和齊、楚兩國的相國在齧桑(地名)會盟。
魏國任相
張儀從齧桑回到秦國,被免去相位。
秦惠王三年(前322年),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去魏國擔任國相,打算使魏國首先臣事秦國而讓其它諸侯國效法它。魏惠王不肯接受張儀的建議,秦惠王大發雷霆,立刻出動軍隊攻克了魏國的曲沃、平周,暗中給張儀的待遇更加優厚。張儀覺得很慚愧,感到沒有什麼可以回敬來報答秦惠王。
秦惠王六年(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張儀又勸說魏襄王,魏襄王也不聽從。於是,張儀暗中讓秦國攻打魏國。魏國和秦國交戰,魏國戰敗。
秦惠王七年(前318年),韓國、趙國、魏國、燕國、齊國率領匈奴人一起進攻秦國,秦國還擊打敗了韓國申差的部隊,殺死了八萬官兵,諸侯們震驚慌恐。
秦惠王八年(前317年),張儀再次遊說魏襄王退出合縱盟約,臣事秦國。於是,魏國宣布退出南北合縱,請張儀擔任中間人與秦國和解;張儀回到秦國,重新出任國相。秦惠王九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張儀、司馬錯救援苴國和巴國,趁機吞併了蜀國。張儀貪圖巴國和苴國的富饒,又攻取了巴國,擒獲了巴王,設立巴郡、蜀郡和漢中郡,將三郡土地分為三十一縣。並在江州築城。[秦惠王十一年(前314年),魏國又背棄了秦國加入合縱盟約。秦國就出兵攻打魏國,奪取了曲沃。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魏國再次臣事秦國。
初次相秦
張儀回到秦國,立即被秦王提拔為相,代替了公孫衍的大良造職位。公孫衍因得不到重用遂離秦奔魏。公元前326年,惠文王任命張儀為將,率兵攻取魏國的陝,並將魏人趕走,同時在上郡築關塞。這一事件引起魏國的極大惶恐,於是在當年和下一年(前323年)接連兩次與齊威王相會,企圖依靠齊國對抗秦國。由於張儀從中挑撥離間,又極力為秦國拉攏齊國和楚國,齊國不僅不幫助魏國,反而與楚國共同打擊魏國。由秦歸魏的公孫衍趁機發動“五國相王”,使魏、韓、趙、燕、中山五國互相尊重,同時稱王,結成聯盟,藉以增強魏國的防禦力量。楚國卻迎頭給魏國澆了一頭冷水,就在“五國相王”的當年,發兵攻魏,在襄陵大敗魏軍,占領了八個城邑。由於齊、楚的破壞。五國相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而魏惠王更加憎恨齊、楚二國。張儀代表秦國卻又採取了更為狡猾的手段:公元前323年,張儀約集齊、楚、魏三國執政大臣在挈桑相會,試圖為魏國調停,以討好和拉攏魏國。魏惠王在此後果然放棄公孫衍的合縱政策,而接受了張儀的聯合秦、韓以對付齊、楚的政策。次年,魏太子和韓太子入秦朝見,張儀也被魏王任命為相。說魏事秦
為了使魏國進一步臣服於秦國,張儀於公元前322年辭掉秦國相位,前往魏國。魏王因其大名,立即用他為相。張儀當上魏相國以後,便尋機為秦國拉攏魏王。“魏國土地縱橫不到千里,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四周地勢平坦,各國從四面八方都可以進攻,沒有大山大河的阻隔。從新鄭到大梁只有兩百餘里,戰車馳騁,士兵奔走,不費多大力氣就到。魏國南邊跟楚國接境,西邊跟韓國接境,北邊跟趙國接境,東邊跟齊國接境,士兵駐守四面,守衛邊防堡壘的不少於十萬人。魏國的地勢,原本就是戰場。如果魏國向南親附楚國而不親附齊國,那么齊國就會來攻打它的東面;向東親附齊國而不親附趙國,那么趙國就會來攻打它的北面;不和韓國合作,那么韓國就會來攻打它的西面;不和楚國親近,那么楚國就會攻打它的南面;這就是所謂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大王如果不事秦國,秦國出兵攻打黃河以南,占據捲地、衍地、燕地、酸棗,脅迫衛國,奪取陽晉,那么趙國不能向南支援魏國,魏國就不能向北聯繫趙國。魏國不能向北聯繫趙國,合縱聯盟的通路就斷了,合縱聯盟的通路一斷絕。那么大王的國家要不危險就不可能了。如果秦國說服韓國攻打魏國,魏國害怕秦國,秦、韓兩國一致對付魏國,魏國的滅亡就可以蹺起腳來等待了。這是我替大王擔憂的問題。”“我替大王著想,不如歸順秦國。歸順了秦國,楚國、韓國一定不敢亂動;沒有楚國、韓國的危害,大王就可以高枕無憂,國家一定沒有憂患了。秦國所想要削弱的莫過於楚國,而能削弱楚國的莫過於魏國。楚國雖有富足強大的名聲,但實際空虛;它的士兵雖多,但是容易敗逃潰散,不能堅持戰鬥。如果全部出動魏國的軍隊,向南攻打楚國,勝利是肯定的。割裂楚國而加強魏國,虧損楚國而滿足秦國,轉嫁災禍,安定國家,這是大好事呢。大王如果不聽取我的意見,秦國將派精兵向東進攻,那時即使想歸順秦國,也不可能了。”魏王思量再三,最後同意了張儀的觀點。不久,魏王派太子入秦朝見,向秦表示歸順。張儀在魏國擔任了四年相國,於公元前318年又回到秦國,秦惠文王仍然啟用他為相。 公元前316年,張儀與司馬錯帶兵入蜀,滅蜀為郡,接著又攻滅苴國和巴國。
一欺楚懷王
修魚之戰後,齊國出兵打敗了趙和魏,並與楚國結成聯盟。齊是東方的強國,楚則虎視於南方。因此,齊楚聯盟成了秦國的心腹之患,而離間齊楚聯盟,削弱齊楚力量就成為秦向東擴張過程中的關鍵一著。公元前313年;張儀再次辭掉秦國相位,向南去拜見楚王。到楚之後,他首先派人買通楚懷王的寵臣靳尚,利用其取得懷王信任,然後著手離間齊楚關係。他對懷王說:“我們秦王所敬重的人沒有誰能超過大王您,即使我張儀願意為臣下的也首推大王您;我們秦王所憎惡的人沒有誰能比得上齊王,就是我張儀也最憎恨齊王。齊國雖然和秦國曾經是婚姻之國,然而齊國對不住秦國的地方太多了。現在我們秦國想討伐齊國,所以我們秦王就不能事奉大王了,我張儀也沒法做大王您的臣子。如果大王能夠與齊國斷絕關係,臣下將請求秦王把商於六百里地方獻給楚國。這樣,齊國就一定會被削弱,齊國被削弱了,大王就可以使役齊國。這是向北削弱齊國、向西施德於秦而自己居有商於之地一計三利可得的事情啊。”楚王十分高興地應允了他。大臣們都向楚王慶賀,楚官上下皆大歡喜。
張儀雖然說動楚懷王,但楚國不乏有識之士。原來在秦國用事的陳軫,張儀為相後來到楚國,對張儀的意圖非常清楚。他勸懷王毋聽張儀之言,以防被欺而又和齊國斷絕關係。但楚懷王早被張儀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又利慾薰心,根本聽不進陳軫的意見,而且把楚國相印交給張儀,接著一面派人去齊宣布斷交,一面派人跟隨張儀去接收土地。回秦後,張儀稱病三月不上朝,楚懷王得不到土地,以為秦嫌楚與齊斷絕關係不夠堅決。因此特派勇士前去辱罵齊王。齊王大怒,一面與楚徹底斷交,一面派人入秦與秦王商議共同伐楚。目的達到,張儀出見楚國使者,告訴他“從某至某,廣袤六里”送給楚王。楚使回報懷王。懷王暴跳如雷,大罵張儀是出爾反爾的小人,氣沖沖地要興兵伐秦。陳軫此時又建議懷王聯秦抗齊,懷王盛怒之下,一心只想報復張儀,又一次拒絕了陳軫的正確意見,派大將軍屈句與稗將軍逢候醜等率兵進攻秦國。
公元前312年,楚國與秦齊大戰於丹陽,結果楚軍大敗,屈句、逢侯醜和受封有爵位的將領共七十餘人被俘,八萬楚軍被消滅,漢中郡也被秦奪走。戰敗訊息傳來,楚懷王簡直氣得發昏。在狂熱的復仇情緒的支配下,他調動楚國全部軍隊進攻秦國。由於孤軍深入,楚繼敗於藍田。這次韓魏兩國也乘機向南進攻楚國,一直打到鄧邑。楚腹背受敵,急忙撤軍,只好割了兩個城邑向秦國求和。
再欺懷王
秦國大敗楚國之後,與其能夠抗衡的國家就只剩下了齊國。公元前311年秦國派人與楚國談判:願分漢中之豐與楚,以同楚結盟。然而,懷王對張儀耿耿於懷,寧可不要漢中之地,而要張儀以泄私忿。張儀聞訊,欣然赴楚。張儀一到楚國,就被懷王囚禁起來,準備殺掉以祭吉先祖。但張儀使用種種手段,通過楚國大夫靳尚,向懷王夫人鄭袖說情,鄭袖請求把張儀放掉,與秦和親。懷王受夫人蠱惑,又害怕得罪秦國,加上仍貪於土地,權衡再三,最後下令把張儀釋放,並且還客客氣氣地招待他。
張儀又趁機遊說懷王:“當今天下的強國,不是秦國就是楚國,不是楚國就是秦國,兩個大國交戰,當勢不兩立。大王如果不親附秦國,秦國將出兵占領宜陽,韓國的土地就會被割斷。秦國攻下河東,奪取成皋,韓國一定會投降,魏國就會聞風而動。秦國攻打楚國的西面,韓魏攻打楚國的北面,國家怎么會不危險?”“秦國現在據有巴蜀,大戰船順江而下,一日能行五百餘里,用不了十天就可以到達桿關,桿關受到威脅,楚國的東部地區就很難保住,西部地區的黔中、巫郡就不再屬於楚國了。秦軍如果出武關,楚國北部地區也會斷送。楚國遭到秦國的進攻只在三個月以內,而楚國要想得到諸侯的援救卻至少得半年,所以,楚國不 與秦國親善是不行的。再說,坐等弱國的援救而忽視秦國的威脅,這正是下臣為大王所擔心的事情。”“秦國出兵攻打衛都和陽晉,一定會堵塞天下的胸膛。大王出動全部軍隊去進攻宋國,不要幾個月宋國就可以拿下來,拿下了宋國,然後一直向東,那么泗水邊的眾多小國就全歸大王所有了。”“現在秦國和楚國接境連界,本來是地緣親近的鄰國。大王如果能聽取我的意見。我將讓秦國太子到楚國做人質,楚國太子到秦國做人質,把秦國女子做大王的姬妾,進獻居民萬戶的都邑作為湯沐邑,長久作為兄弟鄰邦,永世互不攻伐。我認為沒有比這更好的計策了。”
一席話說得楚懷王連連點頭稱是,馬上同意與秦和好,並送走了張儀。不久屈原出使歸來,問及懷王為什麼不殺張儀時,懷王又後悔了。派人去追卻為時已晚。
封武信君
張儀離開楚國,接著就前往韓國,遊說韓王道:“韓國土地不到九百里,儲糧不夠吃兩年,大王的士兵全部動員也不足三十萬。秦國有武裝士兵一百多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勇猛的士兵飛奔前進,不戴頭盔,拿起武器,憤怒沖入敵陣的,不可勝數。山東各國的射手披著鐵甲,戴著頭盔去參加決戰,秦國人丟下甲衣,光著膀子,打著赤腳沖向敵人,左手提著人頭,右手捉住俘虜。秦國的士兵跟山東各國士兵相比,正像大力士孟賁跟膽小鬼一樣;用巨大的威力壓下去,正像大力士烏獲對嬰兒一樣。在戰鬥中,讓孟賁、烏獲式的勇士去攻打不服從的弱國,無異於把千鈞的重量壓在鳥蛋上,一定沒有倖存的了”。
“大王如果不歸順秦國,秦國將出兵占據宜陽,隔斷韓國的上地,東進奪取成皋、榮陽,那么鴻台的宮殿、桑林的苑囿都將不屬大王所有了。秦軍阻塞成皋,隔斷上地,大王的國土就被分割了。先歸順秦國就安全,不歸順秦國就危險。”
“所以我替大王策劃,韓國應該幫助秦國。秦國所希望的莫過於削弱楚國,而能夠削弱楚國的莫過於韓國。這不是因為韓國比楚國強,而是它的地勢是這樣。如果大王向西歸順秦國,攻打楚國,秦王一定高興。攻打楚國,利用它的土地,轉嫁禍害而使秦國高興,沒有比這更適應的計策了。”
韓王聽信了張儀的計策,表示與秦通好。張儀這才回到了秦國,向秦惠文王稟報了情況,秦惠文王念其功勞卓著,遂封其為“武信君”,並賜封給他五座城邑。其後不久,秦惠王死亡,其子盪繼位,稱武王。武王自幼討厭張儀,群臣忌妒張儀的又趁機向武王進讒言,張儀也害怕大禍遲早降臨,因而用計辭掉相位,奔魏。
公元前310年,張儀病死。至此,一代縱橫家張儀的歷史劃上了句號。
回到秦國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張儀返回秦國報告,還沒走到鹹陽的時候,秦惠王就去世了,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從作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等到繼承王位,很多大臣說張儀的壞話:“張儀不講信用,反覆無定,出賣國家,以謀圖國君的恩寵。秦國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恥笑。”
諸侯們聽說張儀和秦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紛紛背叛了連橫政策,又恢復了合縱聯盟。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大臣們日夜不停地詆毀張儀,而齊國又派人來責備張儀。
張儀害怕被殺死,就趁機對秦武王說:“我有個不成熟的計策,希望獻給大王。”
武王說:“怎么辦?”
張儀回答說:“為秦國國家著想,必須使東方各國發生大的變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聽說齊王特別憎恨我,只要我在哪個國家,他一定會出動軍隊討伐它。所以,我希望讓我這個不成才的人到魏國去,齊國必然要出動軍隊攻打魏國。魏國和齊國的軍隊在城下混戰而誰都沒法回師離開的時候,大王利用這個間隙攻打韓國,打進三川,軍隊開出函谷關而不要攻打別的國家,直接挺進,兵臨周都,周天子一定會獻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圖戶籍,這是成就帝王的功業啊。”
秦武王認為他說的對,就準備了三十輛兵車,送張儀到魏國。
重返魏國
齊湣王聽說張儀在魏國,果然出動軍隊攻打魏國,魏哀王很害怕。張儀說:“大王不要擔憂,我讓齊國罷兵。”就派遣他的門客馮喜到楚國,再借用楚國的使臣到齊國,使臣對齊湣王說:“大王特別憎恨張儀;雖然如此,可是大王讓張儀在秦國有所依託,也做得夠周到了啊!”
齊湣王說:“我憎恨張儀,張儀在什麼地方,我一定出兵攻打什麼地方,我怎么讓張儀有所依託呢?”使臣回答說:“這就是大王讓張儀有所依託呀。張儀離開秦國時,本來與秦王約定說:‘替大王著想,必須使東方各國發生大的變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齊國特別憎恨我,我在哪個國家,他一定會派出軍隊攻打哪個國家。所以我希望讓我這個不成才的人到魏國,齊國必然要出動軍隊攻打魏國,魏國和齊國的軍隊在城下混戰而誰都沒法回師離開的時候,大王利用這個間隙攻打韓國,打進三川,軍隊開出函谷關而不要攻打別的國家,直接挺進,兵臨周都,周天子一定會獻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圖戶籍,這是成就帝王的功業啊。’秦王認為他說的對,所以準備了兵車三十輛,送張儀去了魏國。如今,張儀去了魏國,大王果然攻打它,這是大王使國內疲憊睏乏而向外攻打與自己建立邦交的國家,廣泛地樹立敵人,禍患殃及自身,卻讓張儀得到秦國的信任。這就是我所說的‘讓張儀有所依託’呀。”
齊湣王贊同使者的說法,就下令撤軍。張儀出任魏國相國一年以後,於秦武王二年(前309年)死在了魏國。
軼聞典故
張儀折竹
典出《拾遺記》。張儀是戰國時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年輕時替人家抄書,遇到沒有見過的好句子就寫在掌中或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久而久之,就集成冊子。後人遂以“折竹”或“張儀折竹”形容勤奮刻苦學習。
張儀受笞
張儀完成學業,就去遊說諸侯。他曾陪著楚國國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懷疑是張儀拿的,就說:“張儀貧窮,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
於是,大家一起把張儀拘捕起來,拷打了幾百下。可是張儀始終沒有承認,大家只好釋放了張儀。
張儀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說:“唉!您要是不讀書遊說,又怎么能受到這樣的屈辱呢?”張儀對他的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著說:“舌頭還在呀。”張儀說:“這就夠了。”
張儀出任秦國國相以後,寫信警告楚國國相說:“當初我陪著你喝酒,我並沒偷你的玉璧,你卻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護住你的國家,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
史書記載
原文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張儀已學,遊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壁,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後負,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願?”張儀于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
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張儀既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史記張儀列傳》節選)
譯文
張儀是魏國人。起初曾經和蘇秦一起侍奉鬼谷先生,學習謀略,蘇秦自己認為比不上張儀。
張儀學習完了之後,在諸侯間進行遊說。曾經跟隨楚國的相國赴宴,後來楚國的相國丟失玉璧,門下的人猜疑是張儀,說:“張儀貧窮沒有德行,一定是這人偷盜相公的玉璧。”一起抓住張儀,打了幾百下,張儀不承認,放了他。他的妻子說:
“唉!你要是不讀書遊說,怎么受這樣的侮辱呢?”張儀對他的妻子說:“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說:“舌頭在。”張儀說:“夠了。”
蘇秦勸說趙王之後而得到相互約定結成和從的盟約,然而擔心秦攻打諸候,破壞了盟約之後失敗,想想沒有可以讓秦重用的人了,於是派人悄悄知會張儀說:“您當初和蘇秦交好,現在蘇秦已經當權,您為什麼不前往拜訪,來謀求達到您的願望呢?”張儀因此到趙國去,向上要求拜見蘇秦。蘇秦於是告誡門下人不為他通報,又使他不能離開,這樣過了好幾天。後來接見他,讓他坐在堂下,賜給僕人婢妾的食物。趁機幾次責備他說:“憑藉您的才能,竟然讓自己困窘羞辱到這樣地步。我實在不能說話而使你得到富貴,您不值得接納。”拒絕他並離開了。張儀來,自己認為是蘇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很生氣,想到諸侯沒有可以侍奉的,惟獨秦能使趙為難,於是就到秦國去了。
蘇秦後來告訴他的舍人說:“張儀是天下賢士,我大概不如他。現在我幸而先被重用,但能掌握秦國權柄,只有張儀可以。然而貧窮,沒有機會進入。我擔心他喜歡小利而不成功,所以召見他羞辱他,來激發他的意志。您替我暗地裡提供金錢給他。”於是對趙王說,拿出金錢車馬,派人悄悄跟隨張儀,和他同住一起,稍微接近他,給他車馬金錢,他想要用的就給他,而不告訴他。張儀於是能夠拜見秦惠王。
惠王任命他為客卿,和他商量討伐諸侯。
蘇秦的舍人於是告辭離開。張儀說:“依靠您才能夠顯達,剛要報答您的恩德,為什麼要離開呢?”舍人說:“我不是了解您,了解您的是蘇先生。蘇先生擔心秦攻打趙破壞從約,認為除了您沒有人能夠掌握秦的權柄,所以觸怒您,派我暗地裡提供給您金錢,都是蘇先生的計謀。現在您已經被重用,請允許我回去報告。”張儀說:“哎呀,這些計謀本來都是我研習過的而我卻沒有察覺到,我比不上蘇先生英明啊!我又剛剛被重用,怎么可能圖謀趙國呢?替我向蘇先生致意,蘇先生在的時候,張儀怎么敢說話。況且蘇先生在,張儀怎么敢奢談攻趙呢?”張儀做了秦的相國之後,發布文告告訴楚的相國說:“當初我跟從你赴宴,我沒有偷盜你的玉璧,你打我。你好好守著你的國家,我就要偷走你的城!”
歷史爭議
蘇秦張儀年輩問題兩千多年來,蘇秦和張儀一直被說成是戰國合縱連橫鬥爭中的對手,蘇秦大搞合縱,而張儀堅持連橫。但1973年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基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卻表明:蘇秦的年輩比張儀晚,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蘇秦的主要活動均在張儀身死之後。張儀在秦國任相時,蘇秦還沒踏入政壇。不同於《史記》與《資治通鑑》所言。
歷史考證
《戰國策》
張儀與蘇秦是相對立的一縱一橫,互相著文攻擊對方,這和史實不符。後來司馬遷受此影響,在《史記.張儀列傳》中將張儀和蘇秦列為同時之人;甚至還說在蘇秦發跡後,張儀受蘇秦激勵而入秦,又記張儀之卒在蘇秦之後,也均與史實不符。據考證張儀在前,蘇秦在後,和張儀同時的是公孫衍、惠施、陳軫等人。蘇秦是張儀死後才在政壇上初露頭角的。在縱橫家中張儀顯然是蘇秦的前輩。據考證蘇秦的年代在張儀之後,即燕昭王時代。與張儀的連橫同時對峙的為犀首,即公孫衍的合縱。《史記·張儀列傳》記載“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這是有問題的說法。《戰國策》記載張儀與蘇秦是同時期人物,這與史實不符。司馬遷受此影響,在《史記·張儀列傳》中將張儀和蘇秦列為同時之人。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中所載,不同於《史記》與《資治通鑑》所言。
《資治通鑑》
張儀者,魏人,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縱橫之術,蘇秦自以為不及也。儀游諸侯無所遇,困於楚,蘇秦故召而辱之。儀恐,念諸侯獨秦能苦趙,遂入秦。蘇秦陰遣其舍人齎金幣資儀,儀得見秦王。秦王說之,以為客卿。舍人辭去,曰:“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也。”張儀曰:“嗟乎,此吾在術中而不牾,吾不及蘇君明矣。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
《史記》
張儀的年代基本正確,而把蘇秦的經歷提早了約三十年。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受此影響,致使張儀事跡含混不清,因而另行為其作傳,實為必要。在林漢達寫的《上下五千年》中,也有此錯誤。人物評價
名人評價
蘇秦:“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孟子》論之曰:或謂:“張儀、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惡足以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詘,是之謂大丈夫。”
司馬遷:“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張儀說六國,使連衡而事秦,故云“成其衡道”。然山東地形從長,蘇秦相六國,令從親而賓秦也。關西地形衡長,張儀相六國,令破其從而連秦之衡,故謂張儀為連橫矣。儀未遭時,頻被困辱。及相秦惠,先韓後蜀。連衡齊魏,傾危誑惑。陳軫挾權,犀首騁欲。如何三晉,繼有斯德。”
揚子《法言》曰:或問:“儀、秦學乎鬼谷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餘年,是夫?”曰:“詐人也。聖人惡諸。”曰:“孔子讀而儀、秦行,何如也?”曰:“甚矣鳳鳴而鷙翰也!”“然則子貢不為歟?”曰:“亂而不解,子貢恥諸。說而不富貴,儀、秦恥諸。”或曰:“儀、秦其才矣乎,跡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而難之,不以才矣。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司馬光:儀與蘇秦皆以縱橫之術游諸侯,致位富貴,天下爭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孫衍者,號曰犀首,亦以談說顯名。其餘蘇代、蘇厲、周最、樓緩之徒,紛紜遍於天下,務以辯詐相高,不可勝紀。而儀、秦、衍最著。
歷史評價
從公元前328年開始,張儀運用縱橫之術,遊說於魏、楚、韓等國之間,利用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或為秦國拉攏,使其歸附於秦;或拆散其連盟,使其力量削弱。但總的來說,他是以秦國的利益為出發點的。在整個秦惠文王時期,他不僅使秦國在外交上連連取得勝利,而且幫助秦國開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說他為秦國的強大和以後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儘管張儀不講信義,在外交場上運用欺騙伎倆,為人們所不齒,但僅從一個使者的角度來看,他是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務。而且作為縱橫家的一代鼻祖,他開創了一個局面,為後世的外交家們在辭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種範式。
墓地介紹
張儀墓位於開封市區東北七公里新曹門遺址邊宴台河村。
墓形似硯,人呼“硯台”,為與城南張耳墓南硯台區別,就叫“北硯台”,旁邊的村子就“宴台河村”就是“硯台”之訛。《讀史方輿紀要》里說的前台、後台也分別指南、北硯台。此墓早已被歷朝歷代專業或非專業考古愛好者反覆圍觀並強力盜掘,形成一座大坑,很悲慘。一代豪傑身後一場空,可嘆。
山西萬榮縣也自稱有個張儀墓,《三晉商報》還報導過村民要自行挖開張儀墓,然後就沒了下文。
影視形象
喻恩泰飾演的張儀1977年電影《屈原》:張錚飾演張儀;
1997年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林京來飾演張儀;
1999年電視劇《屈原》:舒耀瑄飾演張儀;
2011年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喻恩泰飾演張儀。
2015年電視劇《羋月傳》:趙立新飾張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