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亭

張俊亭

張俊亭,評劇青衣、老旦,筱派創始人。直隸慶雲(今屬山東省慶雲縣)人。九歲拜蹦蹦戲老藝人為師學藝。十二歲入白玉霜評劇團。後在天津、河北、東北等地搭班演出。1952年參加錦州評劇院。1954年入遼寧評劇院二團。一代評劇大師、評劇六大流派筱派創始人。中國劇協遼寧分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俊亭,女,現名筱俊亭,原名張忠善,又名張俊亭,原籍山東省慶雲縣東辛店鄉張瑪琅村,1921年出生於天津,6歲喪父,8歲學藝,後拜老藝人楊義為師學習蹦蹦兒戲。由於當時沒錢請名師,她就“跑連外”流動獻藝,幾乎演遍了德州、桑園、滄州的大小村莊,戲班的老先生就給她起了個藝名“花俊亭”,大人都親切地叫她“小俊亭”。13歲時她就當了小主演,貼戲報和戳水牌時,都要寫上主演的名字,於是改為“筱俊亭”。在演出中,筱俊亭又得到朱金財、劉慶堂、寇文質等多位老藝人指教,藝術表演長進很快。 20世紀30年代末期,筱俊亭在天樂戲院搭班唱戲。這一時期她與評劇名伶劉翠霞、愛蓮君、鮮靈霞、新鳳霞等同台演出,並努力學習她們的優長。“金嗓歌王”駱玉笙的京韻大鼓、侯永奎的崑曲等也都成為筱俊亭百看不厭、取之不盡的的藝術精華。後來在排演新劇目時,一些美妙鏇律總會在不經意間融入到她的唱腔中,使她的演唱巧腔迭出,回味無窮,獨具魅力。16歲那年,筱俊亭與名角花巧玲在唐山永盛劇院同台演出《玉虎墜》,她不以高腔起唱,發揮自己中低音渾厚寬亮的特長並融入深沉細膩的感覺,博得觀眾的陣陣掌聲。從此,她更加堅定信念,在以後的許多唱腔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適合自己嗓音條件、比一般評劇低四度的唱法。19歲時,筱俊亭應邀到天津華北戲院演出,以《白蛇傳》轟動津門,還多次應邀到唐山、林西礦區、山東等地演出,就此成名,紅遍天津、河北、山東各地。 全國解放後,新社會的優越條件,使筱俊亭的舞台藝術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這時她主工青衣花旦,以青衣戲見長。1952年6月她正式參加國營劇團———錦州評劇團,不僅主演了《劉翠屏哭井》、《安安送米》、《馮奎賣妻》、《丁香割肉》、《珍珠衫》、《桃花庵》、《花為媒》《馬寡婦開店》《楊三姐告狀》、《四勸》等拿手好戲,還新排演了《小二黑結婚》、《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卓文君》、《哭長城》、《小女婿》、《救急包》、《婦女代表》等劇目。1952年秋,她開始對評劇青衣唱腔進行系統改革。1954年年底,筱俊亭調至瀋陽,她結合自己的嗓音及身形條件,有意識開闢新路,嘗試著進行老旦行當的創造。1956年排演了第一出純老旦劇目《楊八姐遊春》,大獲成功;接著又排演了《穆桂英掛帥》、《古國風雲》、《三關排宴》《母親》《洪湖赤衛隊》《江姐》、《南海長城》、《豐收之後》、《東風解凍》、《社長的女兒》等劇目,成功地塑造了眾多不同時代、年齡、性格、身份的老年婦女形象。通過一系列劇目的演出,筱俊亭為評劇老旦行當積累了一整套唱腔與表演模式,她學習各家運用低腔之長,並吸收了單弦、大鼓等演唱方法,逐漸形成了低回婉轉、節奏靈活、俏麗多姿、收放自如的藝術風格,得到廣大觀眾、藝術專家及同行們的認可,最終形成享譽海內外的評劇老旦“筱派”唱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