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銀行家
人物簡介張作濤,生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祖籍浙江紹興,後遷居天津。祖孫三代從事銀錢業,在天津金融界很有影響。這個金融世家其實是從張作濤做錢鋪學徒開始的。那時他住在東門外扒頭街,張作濤的父親是私塾先生,家境並不寬裕。張作濤成年後在宮北大街的錢鋪當學徒,因為工作勤懇,他不久就升任司帳。後來,隨著洋行開始在天津林立,在錢鋪已經小有名氣的張作濤被英國商人開辦的隆茂和永豐洋行看中,做了買貨手。1912年,袁世凱撥北洋庫銀300萬兩成立志成銀行,張作濤做了這裡的會辦,此時,他已經是天津金融界的一位“名人”了。直到1915年鹽業銀行的成立,張作濤終於確立了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是當時享譽全國的中資銀行,金融輻射功能遍及長江以北,合稱“北四行”。張作濤正是鹽業銀行的經理。張作濤通過在鹽業銀行的工作經歷,積累了大量的人脈關係,隨後,張作濤與人合作經營了永豐、永濟等多個錢莊,達到了事業的最高端。
然而,在銀行里叱吒四方的張作濤在生活中卻是一個很守舊的人。因為從小接受的是私塾教育,所以他的舊學功底十分深厚。他晚年與嚴修等人組織了一個“崇儉會”,號召達官貴人節省生活上不必要的開支,以“挽回一切社會之浮華”。中國舊知識分子的責任感與新時代實業者的開創意識,在張作濤身上和諧地並存著。
1928年,其子張召蘭用股本二十萬元創建中和銀號,這在當時的天津曾轟動一時。因為二十萬元的股本超出一般銀號的二三倍。1940年,張召蘭去世。張召蘭的長子張丙生接替父親任中和銀號經理,直至1952年公私合營才轉入別的行業。一個由祖孫三代共同創建的事業雖然畫上了句號,但卻給舊時的天津金融業留下了一段輝煌。
副教授
張作濤,男,中國共產黨黨員,解剖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出生於1953年,自1978年畢業於貴陽醫學院醫療專業後,在貴陽中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任教至今,從事《正常人體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神經解剖學》教學、研究工作。曾任解剖教研室主任,後任貴陽中醫學院基礎部主任,形態實驗室主任,貴州解剖學會常務理事。從教近30年來,曾先後在衛生部、教育部委託青島醫學院、上海中醫學院舉辦的“解剖學高師班”進修。在教學工作中,努力專研專業知識,不斷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受到同行和學生的普遍認可。在教學的同時,先後發表學術論文三篇,參加編寫學術專著二部,主編、副主編和作為編委出版了各級各類高等教育人體解剖學教材、教學參考書十餘部。2007年被授予貴陽中醫學院名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