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生平
1784 年7 月22日生於普魯士王國明登,15歲輟學到不萊梅一家商行學徒,因嚮往週遊世界,業餘時間自學外語、航海、天文、數學方面的知識,很快便顯示出其在天文學方面的才能。1804年他20歲時,根據1607年的觀測資料,重新計算哈雷慧星軌道,引起天文學家海因里希·奧伯斯的注意,在他的推薦下,貝塞爾受聘擔任利塔爾天文台助理。1810年普魯士政府將他升職為天文學教授,委任他籌建第一座大型天文台,格尼斯堡天文台並擔任台長直至逝世。1812年當選為柏林科學院院士。他在大地測量學上他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改進了中擺,測量了東普魯士的子午線弧長,算出了地球的橢率,廣泛使用觀測太陽視直徑的儀器。
貝塞爾的最大貢獻是把宇宙探索建立在精確測量恆星方位和近距恆星距離之上。貝塞爾重新訂正了《布拉德萊星表》,並加上了歲差和章動以及光行差的改正; 他編制了包括比九等星更亮的75000多顆恆星的基本星表,後來由他的繼承人阿格蘭德擴充成著名的《波恩巡天星表》。

就在貝塞耳測量天鵝座61 號星的距離的前後,另外兩顆亮星的距離也被測定出來,一顆是南天的半人馬座α星,中名南門二,是由英國天文學家在南非測定的;另一顆是天琴座的織女星,是由俄國天文學家在愛沙尼亞測定的。這三人中,貝塞耳第一個公布了自己的測量結果,贏得了最早測定恆星距離的光榮。
1844年,他發現大犬座α星(天狼星)和小犬座α星(南河三)的自行顯得有些不規則,他斷言這是因為它們各有顆暗伴星的緣故。認為天狼星與一顆看不見的伴星在一起擺動。同時它們彼此圍繞著作軌道運行,每49.9年自傳一周,這個擺動在數學上就是著名的貝塞爾曲線。他是正確的,這兩顆暗伴星都是白矮星,後來分別在1862 年和1892 年被發現。他完全有可能成為給出海王星位置的第一位天文學家,遺憾的是,先是他的助手去世,接著他自己也病倒了,1846 年3月17日卒於柯尼斯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