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彼特拉克用拉丁語寫了許多詩歌、散文。這些作品歌頌人的高貴和智慧,宣傳人可以追求塵世幸福,享受榮譽的權利,並向中世紀宣揚的神權說和禁慾主義提出挑戰。他還認為,人的高貴並不決定於出身,而是決定於人的行為。著名的敘事詩《阿非利加》(寫作始於1338年或1339年,但未完成)描寫古羅馬統帥西皮奧戰勝漢尼拔的英雄事跡,歌頌羅馬的偉大,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這部作品使他在1341年4月8日獲得桂冠詩人的稱號。
《秘密》借聖奧古斯丁同詩人的對話,宣傳人文主義,詩人熱烈為愛情和榮譽辯護,認為愛情同熱愛上帝,追求人間的幸福同追求永恆的幸福,是一致的。

代表作《歌集》相傳為詩人於1327年見到美麗少女蘿拉後陸續寫下300多首十四行詩和1347年蘿拉死後為表達哀思的一些抒情詩的結集,用義大利語寫成,主要是愛情詩。彼特拉克跳出舊抒情詩的框框,以豐富多彩的色調,細緻入微的筆觸,描繪蘿拉的形體之美,刻畫自己複雜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這些詩篇大膽歌頌愛情,表達對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義者蔑視中世紀道德,熱愛生活的世界觀。彼特拉克的詩音韻優美,結構周密,常常藉助自然景物來歌頌蘿拉,傳達細微的感情。他使十四行詩這一新詩體藝術上臻於完美。他的抒情詩,特別是十四行詩,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後人為此把他尊稱為詩聖。《歌集》中的長詩《我的義大利》,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詩人譴責義大利的君主們利用外族僱傭軍進行內戰,讓“豺狼與綿羊同居”,善良的人民蒙受災難。他的其他政治抒情詩還對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彼特拉克的一些詩篇,也反映了他內心的矛盾,反映了文藝復興初期的人文主義者的矛盾。
彼特拉克用拉丁文寫過一部歷史著作《名人列傳》。
生平

一三二六年他父親過世後, 皮特拉克又回到了亞維農。在那裡,他在無數不同事務所工作。 作為一個學者和詩人,他很快就變得非常出名。一三四一年在羅馬,他獲得了詩人桂冠。 作為一個大使他在歐洲旅遊甚廣,是一個多產的作者。 旅行時他收集(古人的)手稿, 這樣做是為了重現古羅馬和希臘作者的知識。 他是這個活動一個主要的發動者。 他說:“每一個我所重新發現的古代著名作者, 都是上一代的一個新的罪證和又一個不光彩行為的證明。他們不僅不滿足於自己的無恥的無所作為, 還任由別人思想的碩果和祖先辛苦的勞作和縝密的觀察寫就的作品因為他們令人不堪容忍的忽視而消亡。”。 就這樣,他創造了“黑暗世紀”(Dark Ages)的概念。
在一三三六年四月二十六號,彼特拉克和他的兄弟以及另外兩個同行者爬到了 Mont Ventoux 的山頂(1,909米;6,263英尺)。 他記述了這次旅行,很久以後他把它寫成一封信給他的朋友 Francesco Dionigi。 在那時,登山本身沒有其他原因是不太尋常的。 因此一三三六年四月26號被認為“阿爾卑斯主義”的誕辰日。 他本人也被稱為“阿爾卑斯主義之父”。
他的後半生作為一個國際級的學者和著名的旅行家在義大利的北部旅行。他一生未婚,但是他卻和一個或者幾個女人一共生有三個孩子(後人不清楚到底是幾個女人)。一個兒子,Giovanni, 在一三三七年生於亞維農。一個女兒,Francesca,在一三四三年生於沃克呂茲省。Giovanni 在一三六一年的瘟疫中離世。Francesca 和 Francescuolo da Brossano (他後來成為彼特拉遺囑的執行人)結了婚。在一三六二年,他們的第一個女兒, Eletta, 出生後不久,為了躲避當時肆虐部分歐洲的瘟疫,他們到威尼斯與皮特拉克團聚。 彼特拉克的第二個孫子(女),Francesco,生於一三六六,但是不到兩周歲夭折。
皮特拉克在一三六七年左右在帕度亞市(Padua)定居。 在那裡,他的餘生在宗教沉思中度過。 在公元一三七四年七月十八日,皮特拉克在 Euganean Hills 的 Arquà 離開塵世。
作品
在佩脫拉克的拉丁文作品中,例如,DeVirisIllustribus,一部三部劇(Secretum)話劇,是於St.Augustine的辯論,anRerumMemorandarumLibri一部未完成的關於重要美德的論文,DeRemediisUtriusqueFortunae,是她最流行的拉丁散文作品,Itinerarium,去聖地(HolyLand)的導遊書,DeSuiIpsiusEtMultorumIgnorantia是反對亞士多得學派的。他的學術作品和史詩用拉丁文寫就。他的十四行詩和合組歌(canzoni)用義大利語。
他最優秀的作品是用義大利文寫的抒情詩集《歌集》。
《歌集》主要歌詠他對女友蘿拉的愛情,也包括少量政治抒情詩,詩中讚頌祖國,號召和平與統一,揭露教會的腐化。《歌集》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矛盾:熱愛生活和自然,渴望人間的幸福,追求愛情和榮譽,但不能和宗教傳統及禁慾主義思想決裂;有愛國熱情和民族意識,而又脫離人民,輕視民眾。這些矛盾正是從中古過渡到新時代的人文主義者的矛盾。他的抒情詩繼承普羅旺斯和“溫柔的新體”詩派的傳統,克服了抽象性和隱晦的寓意,表現了新的人文主義精神,使愛情詩接接近生活。詩人在蘿拉身上寄託他關於美和精神品質的理想,同時也對她的形體之美一再加以歌頌。彼特拉克對於自然之美也很敏感,有些詩把歌頌蘿拉和描繪自然結合起來,《清、涼、甜蜜的水》這首詩就是顯著的例子。彼特拉克善於敘述內心的變化和抒寫愛情的經驗,超過以前的詩人。這些詩都表現了人文主義者以個人幸福為中心的愛情觀念。他的《歌集》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為歐洲資產階級抒情詩開創了道路。《歌集》中占大部分的十四行詩達到藝術上的完美,成為歐洲詩歌中一個重要詩體。
遺產
在2003年11月,據說病理解剖學家將會從ArquàPetrarca的棺材中發掘佩脫拉克的骨骸,來驗證19世紀的關於他身高1.83米的說法。這個說法屬實的話,他當時是非常高的。這個小組還希望重新構造他的頭蓋骨,期望可以得到他身體特徵的計算化形象。當時不幸的是,2004年的DNA檢測證明棺材中的頭骨不是他的。希望有一天,他的頭骨能夠物歸原主。
榮譽

彼特拉克在活著的時候,已經是聲譽遠播。三十七歲時,他在同一天收到了羅馬元老院和巴黎大學的邀請,要授予他“桂冠詩人”的稱號。最後,他就在羅馬接受了這個已經中斷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稱號,達到了當時一個文人所能享受的最高聲譽。五十歲時他訪問故鄉阿利佐,朋友把他帶到他出生的那所房子裡,告訴他那個城市如何禁止對房屋內原來的樣子作任何變動。死後,他的墓地更成為聖地,每年前往弔唁的人絡繹不絕。
彼特拉克在後世的主要形象是一個詩人,而且後人看重的是他的義大利文作品。在十四行詩的發展史上,他創造了義大利體,有篳路藍縷之功,後世只有莎士比亞可與之交相輝映。而他繼承法國“溫柔的新體”的傳統,創作的一組以女友蘿拉為主題的詩篇,則又和但丁前後呼應。有了這些詩作,他也就“千秋萬歲名不寂寞矣”。
可是彼特拉克自己更重視他的拉丁文著作,比如他花了很大精力寫作《阿非利加》,希望以此確立後世的名聲。《阿非利加》幾度綴筆,最後也沒有完成。到了晚年,彼特拉克對它已經十分厭惡,甚至不願提及。
拉丁文學在西塞羅身上達到了高峰,帝國時代開始走下坡路,蠻族的蹂躪則是對拉丁文化的致命一擊。蠻族退出後,方言漸露頭角。但丁已經昭示了義大利文學的可能性,彼特拉克早期的作品對於義大利方言的發展也做出了貢獻。彼特拉克的時代正是西方文學古今轉換的要緊關頭,而他仍然選擇了留在古代。在給薄伽丘的信中,彼特拉克承認拉丁文學珠玉在前,後人難以逾越,倒是義大利方言大有用武之餘地,但是他厭惡這個時代的虛榮浮躁,不願讓庸人對自己的作品評頭論足,情願埋首舊籍,為古人作嫁衣。
布魯尼(LeonardoBruni)在《彼特拉克傳》中說,拉丁文學兩大巨人維吉爾能詩不能文,西塞羅能文不能詩,自古無人能兼得,而彼特拉克在兩方面都有精湛的造詣。但丁死的時候,彼特拉克十七歲,彼特拉剋死的時候,薄伽丘還比他年輕九歲。繆斯的慧命就這么繩繩相續。
蘿拉詩作

蘿拉和彼特拉克從來沒有見面。他把他的感情全部傾注到作品中。他的詩是感嘆的,不是勸誘的。他的散文表現出他對男人追逐婦女的蔑視。在一三四八年蘿拉離世時,詩人的哀傷和他以前的絕望一樣難以忍受。後來,在《給後人的信》中,詩人寫道:“我年輕時,我曾一直同那無法抵抗的,但是純潔的,我唯一的愛,鬥爭。如果不是她的早逝,我會繼續鬥爭下去,(鬥爭)痛苦,但是對我有益的。鬥爭把那團火熄滅。我常常希望我能說我完全自由於肉體的欲望了,但是我知道,那樣我是在說謊。”
義大利式十四行詩(PetrarchanSonnet)一名即來源於他。浪漫作曲家李斯特給他的三首十四行詩(47,104和123)加譜為歌,名為TresonettidelPetrarca(意即“彼特拉克的三首十四行詩”)。後來作曲家把它作為AnnéesdePélerinage組曲(《旅遊歲月》)的結束部分鋼琴獨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