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烏爾比諾市是文藝復興的首府之一,16世紀初古典主義最偉大的藝術家拉斐爾就誕生在這裡。在父親的培養下,在像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博爾戈聖塞波爾克羅,1425/20—1492年)這樣一些藝術家的傑作的薰陶下,拉斐爾在彼得羅•佩魯吉諾(皮埃維市,1445/50—豐蒂尼亞諾,1523年)的畫室里完成了他的最初的學徒生涯,成為伯爵府內最受寵的人之一,因此在去佛羅倫斯之前為伯爵府畫了不少畫。在佛羅倫斯,他希望在繪畫方式方面學到更多的東西。在佛羅倫斯逗留期間使他接觸了列奧納爾多•達•芬奇(芬奇鎮,1452—安布瓦斯,1519年)和米開朗琪羅•博納羅蒂(卡普雷塞/阿雷佐,1475—羅馬,1564年),在那幾年裡這兩人正在輪流完成佛羅倫斯共和國訂購的作品,拉斐爾從而確立了他的風格,羅馬教會後來充分承認了它的精神信息可以在這種風格中得到形象的體現。這幅肖像與數量可觀的其他傑作一起,通過繼承的途徑並由於烏爾比諾王朝的滅亡而於1631年到了佛羅倫斯,它今天被一致認為是年輕的弗朗切斯科•馬里亞•德拉羅韋雷(1490—1508—1538年)的畫像。這一小幅木板油畫被認為“......由於紅色和部分為金色、部分為高雅的白色構成的變化多端的溫馨氣氛而成為一幅非凡的作品”(奧伯胡伯,1999年),這幅小小的油畫無疑是拉斐爾的這樣一些畫作之一:這些畫作明顯地表明,佛拉芒繪畫也對這位大師的成長產生過影響。確實有這樣一種推測:這位畫家曾有機會看到過漢斯•梅姆林(塞利根施塔特,約1435—布魯日,1494年)的一些肖像畫,例如人文主義者彼得羅•本博所持有的那幅作品,文獻記載,1506年這幅畫出現在烏爾比諾,那時拉斐爾還沒有離開家鄉。畫這幅畫時這位藝術家剛20歲出頭,在像這樣一幅青年時期的作品中,復古的強烈願望已經很明顯,這就使這位大師能夠把這位畫家所描繪的面部表露的激情融入自己的描繪對象身上:畫中青年的目光炯炯有神,像是在考慮遙遠的未來,手裡拿著一個蘋果,這是一個“金蘋果”,像在希臘—羅馬神話中所說的那樣,交給青年王子帕里德一個金蘋果,為的是讓他把它送給他認為最有魅力的女神。這種顏色的蘋果在當時的義大利絕對是不尋常的,這一選擇決非偶然。對肖像中的這一選擇,可能的解釋各種各樣,可以認為,這會使人想到向貴婦人送黃色釉瓷蘋果的習俗,這種習俗的意思是,“蘋果要送給最美麗的女神”(在紋章學上說,或者在騎士們為在戰場上識別自己而設計的顏色識別體系上說,黃色和金色有著同樣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