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棚子工業園區

弓棚子工業園區

扶餘縣弓棚子工業園區是市級工業園區,位於301省道和143縣道交匯處,距扶餘縣城及京哈鐵路27公里,距京哈高速公路26公里,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5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9萬人。

扶餘縣弓棚子工業園區簡介

弓棚子工業園區扶餘縣弓棚子工業園區是市級工業園區,位於301省道和143縣道交匯處,距扶餘縣城及京哈鐵路27公里,距京哈高速公路26公里,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5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9萬人。
弓棚子工業園區以發展木業為主,到2004年底,園區木材加工企業已發展到62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年加工木材量達30萬立方米,實現產值3億元,利稅3500萬元,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4000餘人。生產的木製品主要有細木工板、細木工芯板、建築模板和單板四大類、八個系列。“宏福”、“樹葉王”、“金牌”和“虎王”等品牌的成品板,達到了國家E1級標準,實現產品與國際接軌。
計畫到2010年,使園區內企業達到150戶,新固定資產3億元,年加工木材60萬立方米,安排勞動力就業7000人以上。年產值7億元,利稅6000萬元以上。真正把弓棚子工業園區建成東北最大的木材基地和產業聚集地。
3年來,扶餘縣弓棚子鎮在木材加工業發展中,積極推進產業園區化和集群化,通過二者良性互動,增強了企業內力,促進了產業發展,完善了園區功能。如今,園區木材加工企業已達到90戶,年加工木材量達45萬立方米,實現產值4.2億元,利稅達4500萬元,就業人員達到5000人–––昔日不見經傳的鄉鎮,一躍成為東北聞名的木材加工基地。

生產規模

在園區內形成產業群,可以較快產生規模效應,提高整體競爭力
 集群化規模批量生產,能使企業更好地適應原料、產品兩個市場,把握價格主動權。目前,弓棚子木材加工業,已形成了實質性工業園區和專業化市場,每天進出園區的原料和產品,都達到了規模批量。園區年生產芯板、多層板等360萬張,生產建築模板80萬張,每天大約有1萬張左右運往北京、天津、石家莊、瀋陽、大連等地,產品銷售渠道穩定,購銷契約不斷,供不應求。這種集群化規模發展,為園區企業統一原料進價和產品銷價創造了條件,進而保證了產品在市場價格的主導地位。現在園區的價格信息變動,幾個小時就會傳遍各地上下游生產單位。
 企業園區化管理,有效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一方面,園區為產業集群最佳化使用土地資源、統一建設公用設施創造了條件,使單個企業降低生產和流通成本;另一方面,在園區良好的制度下,企業很容易獲得技術和市場信息,由此較快產生規模效應。最早從事木材加工的“開拓者”李傳明說,正是園區的成立,讓企業抱成一團,共同打品牌,共同闖市場。過去企業間經常會出現的惡性競爭,現在基本消除了,各企業不僅能及時得到供求信息,更能穩定地得到供應商的服務,而且隨時能夠招聘到有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的雇員,這些都使企業降低了成本。目前,這裡每加工一立方米木材可獲利潤60元錢,比周邊地區多受益近10元。

最佳化機制

 在園區內形成產業群,可以“自然誕生”最佳化機制,提升質量平台
 當前,為搶占吸引外資的制高點,各地建設工業園區的競爭已呈白熱化,風險也隨之增加。很多企業一旦低成本優勢喪失,就會遇到殘酷的產業轉移和工業園區空洞化的危機。弓棚子園區深諳此理,在入駐企業的選擇上,他們既重視招商企業的產量、產值、利稅等數量指標,更重視企業的內在競爭力、發展可持續性、創新能力等質量指標,從而避免了由粗放型園區發展模式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再加上同類企業集中擺放,一戶看著一戶,自然產生最佳化機制,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都在“自覺”狀態下進行:33歲的碩士研究生胡振輝創辦昊正木業,自主研發獨特的膠粘技術,生產的膠合板高端產品不久就打進歐美市場;投資1.1億元的奧泰木業,起步就瞄準5萬套實木門、1萬套高檔家具;而金龍實業則另闢蹊徑,投資1.2億元年產8萬立方米膠合板、10萬噸甲醛,膠合板全部出口,甲醛則作為整個園區使用的樹脂膠的原材料。
 在園區內形成產業群,能夠迅速引起相關產業“聯動”,由此拉動生產與消費隨著弓棚子木材加工企業的集聚和專業園區的形成,帶動了全鎮相關產業“聯動”。目前,木製產品價格穩定,保證了一定的利潤空間。從運行情況看,在木材加工上每增加10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入,可解決50至70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每創造100萬元的工業產值,能增加6萬元的財政稅收。弓棚子鎮商業、餐飲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勞務業,都隨園區的發展而崛起。鎮內工商戶已發展到298戶,年交易額達2000萬元以上。僅以勞務收入計算,園區員工年人均收入7000元,全鎮年增收3500萬元,等於再造一個弓棚子。
在園區形成產業群,有助於鎮區合理規劃,精確布局,協調發展弓棚子鎮將鎮區具體劃分為四個區,即工業區、貿易區、商業區和居民區。各區布局合理,方向明確,為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到目前為止,已累計投入資金500多萬元,解決了道路出口、征地等問題。鋪設紅磚路2公里,架設高壓線路6100延長米,建造了公用防火井,配備了兩台消防車,為園區各戶企業全部安裝了固定電話,鋪設排水管道近千米,栽植松樹200多棵。這些投入,使園區的硬環境大為改觀,增強了園區投資的吸引力。
依託園區建設,亦帶動了全鎮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幾年來,新建樓房40多棟,達5萬多平方米。全鎮電網改造工程已經結束,鎮內廣播、有線電視普及率達95%,固定電話裝機率達96%。鎮中心國小已完成了花園式學校建設工程,校園建設布局合理,房舍全部實現磚瓦化。鎮中學教學樓工程正在建設當中,預計今年暑期可投入使用。鎮內現有中心衛生院1所,民營綜合醫院1所,解決了全鎮民眾看病難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