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ì nì
【注音】ㄕㄧˋ ㄋㄧˋ
【釋義】指弒君殺父。亦僅指弒君。 晉 范寧 《<春秋穀梁傳>序》:“弒逆篡盜者國有,淫縱破義者比肩。” 楊士勛 疏:“弒謂臣弒君;逆謂子弒父。”《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以辰州刺史裴虔通,隋煬帝故人,特蒙龐任,而為弒逆,雖時移事變,屢更赦令,倖免族夷。”明 談遷《國榷·卷八十五》:“登萊巡撫袁可立奏朝鮮廢立:三月十三日,奉太妃命以李倧權國事。夫李倧弒逆,長此安窮,當極為申討。”《明史·外國傳一·朝鮮》:“ 懌上疏備陳世系,辨先世無弒逆事,迄改正。”《東周列國志》第七回:“乃告以讓位,激成弒逆之惡,豈非優柔不斷,自取其禍!” 清 何琇 《樵香小記·有年》:“說者謂二君弒逆,不應有年而有年,故孔子特筆以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