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饒鎮

建饒鎮

建饒鎮隸屬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建饒鎮地處廣東潮州饒平縣北部山區之一,東與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鎮、霞葛鎮交界,西接新豐鎮、三饒鎮,南連湯溪鎮、東山鎮,北與饒洋鎮接壤;方圓7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25萬畝,全鎮設16個村委會(居委),39個自然村,人口大約1.5萬人。本鎮盛產水稻、地瓜、白葉單叢茶、青竹梅、柿子、荔枝等。
本鎮水力資源豐富,現有小水電站13座,總裝機容量2950千瓦;已經探明可供開發的資源主要有豐富高質的高嶺土。地理位置差不多位於閩粵中界線 ,是饒平北部山區之一,更是閩粵陸上交通必經之路。

行政區劃

建饒鎮:和里洞、楊梅坪、卓村、黃村、石壇、饒中、中團、秀溪、白花洋、林屋、麻寮、饒南、錫坑、車嶺、亞塘
該鎮是廣東饒平縣新豐鎮、福建平和縣大溪鎮的中心點,有利於發展跨省、跨縣的邊貿活動。
古為元歌都中饒堡轄地,民國以後為上饒區所轄,1962年設建饒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改鄉,1989年建鎮。1996年,面積73.2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卓村、黃村、楊梅坪、和里洞、石壇、饒中、亞塘、中團、林屋、白花洋、饒南、秀溪、錫坑、東嶺、麻寮15個管理區和建饒居委會。

學校風氣

該鎮學校目前只有中學一所,命名建饒中學。人數接近800餘人。以內宿生為主,外宿生為輔。近年由於受到外界的不良風氣,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原因,學校風氣每況愈下,不少學生學會抽菸,逃課,打架,辱罵教師等等,這應當引起當地政府以及社會的反思和重視。
關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
另外本村由於交通不便,以機車為主,經濟落後,因此大多數人青年人外出打工,遠赴珠三角及各地謀求生存空間。是一個當今中國社會普遍的, 留守兒童, 空巢老人 , 之村。所帶來的後果是不容忽視的。
建饒真各村之間分布散落。交通工具以機車為主流。由於交通落後,大多數學生只能走路或者自備腳踏車和由家長機車接送。雖然條件艱苦,卻從不輸在起跑線上。每年為上一級高校輸送大量優秀接班人。

主要農產品

洋芋、土豆、西洋菜、哈密瓜、花椰菜 ,番薯,胡蘿蔔、芹菜、蔥,栗子、芒果、南瓜

礦產資源

鋁、黃鐵礦、黃土、翡翠、赤銅礦、氟鎂石、粘土、煤、鋁

單叢茶葉之鄉

建饒鎮是饒平縣茶葉生產專業鎮。放眼山野,那連綿起伏的山巒上,成行連片的茶園鬱鬱蔥蔥。雨幕中的茶葉林,暮靄繚繞,晨風清爽,濕潤的空氣沁人心脾。穿行在那齊腰高的茶林間,剛吐新蕊的茶樹散發著誘人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給山區增添了一派生機盎然景象。隨著茶葉生產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最佳化茶園管理、提高加工技術已成為茶農們的追求。在茶區,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已嫁接、新種了茶葉優良品種有八仙茶、桂花香單叢茶、玉蘭香單叢茶、黃枝香單叢茶、芝蘭香單叢茶、台灣翠玉茶、金萱茶等10多個品種。 另一方面,引進現代標籤、編碼技術,通過利用茶葉包裝的編碼使用統一標籤,明確茶葉產地、季節、地點、天氣,從而有效地解決了長期以來茶葉質量和價格難以量化評比的難題,實現茶葉商品消費標準化,提高了茶葉的市場占有率。
如今,當人們踏進饒平山區時,映入眼帘的是,茶山綠浪翻滾,茶農歡聲笑語;茶廠機器嗡鳴,茶葉芳香醉人,一派生機盎然....
正藉助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縣這一契機,大做“茶”字文單叢茶正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泌人心脾的清香,將伴隨人們的足跡走遍天下,香飄四海,通過以茶會友、以茶招商等各類茶事活動,展現了單叢名茶這一黃金品牌經久不衰的魅力。
單叢茶是烏龍茶類中的優質良種,素有“白葉仙子”之美稱,它的原產地是該縣西北部的浮濱鎮坪溪嶺頭村,位於海拔1036米的雙髻娘山上。嶺頭單叢茶從上世紀80年代先後被引種縣內有關鄉鎮並逐步擴大到潮安鐵鋪、鳳凰和潮陽、興寧等地,並在這些地方紮根落戶。政府把發展嶺頭單叢茶生產列為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重點項目來抓,明確以茶興農的指導思想,在範圍內大面積推廣種植嶺頭單叢茶。10多年過去了,嶺頭單叢茶已成為當地發展經濟的“搖錢樹”,東山、建饒、新豐、三饒、湯溪、新圩、浮濱等15個鎮場已建成了以嶺頭單叢茶為主的優質茶園,群山峻岭成為一片綠色的海洋。茶園面積已超過3萬畝,並已規範茶園的科學管理,實現無公害茶葉規模化生產。從提高茶葉品質出發,以梅占、名花、水仙等常規品種為砧木嫁接高香型嶺頭單叢茶以及台灣名茶翠玉、金萱等良種,被省科委列為嶺頭單叢茶可持續發展和創建名牌示範基地。近幾年來,根據縣提出的創建國家級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縣的總體要求,致力創辦萬畝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推廣套用無公害茶葉栽培、製作技術,積極組織龍頭企業舉辦茶產品宣傳、推介活動,使茶葉的質量檔次、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高,促進了全鎮茶業效益提升和茶農增收,茶業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 茶葉生產的發展成為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成為山區人民的搖錢樹、聚寶盆。 茗香飄四海,茶誼達五洲。今天單叢茶以潮汕傳統工夫茶的獨特魅力散發出泌人心脾的清香,期待滿眼翠綠的茶葉之鄉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建饒的經濟

初夏時節,百果飄香。走進饒北山區建饒鎮,展現在眼前的是乾淨平坦的水泥路、蔥綠的茶園、果園和一片片梯級的稻田;走在山村的大街小巷,又處處能夠感受到這裡面貌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道路整潔了,環境優美了,夜晚亮堂了……好一幅美麗的新農村圖景。
打通經濟發展制約瓶頸
建饒鎮地處饒平北部山區,與福建省詔安縣毗鄰,是個有10萬畝山地的農業鎮。人少山多、村落分散,偏居一隅,雖然擁有豐富的水力、瓷土、山地等自然資源,但長期以來,由於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嚴重滯後,導致各種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嚴重影響和制約著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的發展。 該鎮通往縣城及周邊鄉鎮的唯一出口公路X001高建線建饒至新豐路段全長9公里,前幾年已完成道路改造4公里,但由於資金等原因,尚欠5.1公里的道路仍是沙土路面,特別是建饒嶺路段,彎多坡陡,路面狹窄,晴天塵土飛揚,雨時滿地泥濘,車輛經常打滑,交通堵塞和事故頻發,令人望建饒嶺生畏!這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當地的茶、果等農產品也由於交通不便而不能適時外運,賣不了好價錢,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於是決定下苦功夫著力抓好建饒至新豐這一“根本出路”,該路段工程建安總造價700多萬元(不包括征地、拆遷費用),現改造工程總長5.1公里,工程於2004年12月底正式動工,目前已進入全面澆築水泥路面階段,預計春節前可建成通車。
在全鎮範圍內迅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村道建設熱潮。去年,上級已立項批准的“村村通”工程項目有途經麻寮、石壇、卓村、黃村、楊梅坪等5個行政村共13公里的村道饒東線和途經秀溪、中團2個行政村共4.4公里的村道饒西線,以及途經饒南、錫坑、車嶺3個行政村共11公里的車嶺線,三條主村道線路合計總里程共27.4公里,投入建設資金近900萬元,除按政策規定爭取上級補助外,尚欠資金400多萬元需自籌解決。各村通過廣泛宣傳,發動民眾捐資。目前,饒東線、饒西線、車嶺線公路建設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中,爭取春節前陸續建成通車。此外,他們還抓住時機對亞壙、白花洋以及和里洞等村剩下的17公里的村道進行道路測量、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有的村也已完成土方和路基建設。至今年底,全鎮全長40多公里的主村道將全部貫通水泥路面,公路、村道連線形成暢通的新的交通網路。建饒鎮村道將全部貫通水泥路,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徹底告別土泥沙石路的歷史。
建饒鎮地處偏僻山區,73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零散分布著15個行政村49個自然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築的土路並沒有給建饒人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大的改變,崩塌、打滑和交通中斷的情況時常發生,有不少山村進貨出貨靠肩挑。惡劣的條件使建饒鎮成了全縣唯一沒有固定客運班車的鄉鎮,這裡生產的竹木、茶葉和果子銷路欠佳,青年娶親也讓人家畏懼幾分。 要改變山區面貌必須先修路。2004年開始,建饒鎮開始實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面對缺乏資金的難題,該鎮採取上級職能部門撥款資助一點、鎮村集體擠一點、外出鄉親捐贈一點、當地民眾籌集一點的辦法,促進建設資金落實,加快了工程進度。至2007年,全鎮15個行政村村道全部實現水泥硬底化,最偏遠的革命老蘇區自然村——車嶺舊洞、下城、黃村下樓和大斜自然村也陸續鋪上了水泥路。

村道寬闊財路通

過去,從新豐鎮到建饒鎮的縣道、鎮道、村道路彎多陡坡,路面狹窄,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卻滿地泥濘,車輛走在上面總是打滑,非常危險”。交通不便,導致不少民眾只能望新豐、三饒紅紅火火的陶瓷產業而興嘆,看著人家日漸鼓起的腰包,心裡好生羨慕。想創辦企業缺乏原始資金,招引來的客商前來考察後對建饒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總是很不滿意,村裡的青年勞力不得不背上行囊外出打工…… 望著崎嶇不平的村道,看著與周邊鄉鎮越來越大的差距,建饒鎮的黨政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頭。2004年,省委、省政府實施“村村通”公路建設的號角吹響了,從那時開始,建饒鎮黨政領導帶著打破制約經濟發展瓶頸的決心,積極向上級申報計畫,取得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有多條公路獲得省計畫指標,隨後,他們便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先後籌集了2000多萬元鋪設村道近50公里。村道改造建設過程中,遇到拆遷、賠償青苗,協調村之間的利益等問題時,鎮主要領導都深入細緻做工作,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紮實推進工作的開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全鎮主要幹道和11個行政村的村道貫通了水泥路,延伸到家門口的道路讓山村民眾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設施完善村民樂

建饒鎮歷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活生產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在大搞公路建設的同時,鎮委鎮政府一方面修復農業水利設施,不斷提高抗洪防旱能力。鎮先後籌集了170多萬元修復去年遭受百年一遇洪澇受損的水利設施,共修復水毀堤圍6段2100多米,維修水陂7座,修復溝渠4段1200米,大大提高農業水利設施的抗洪防旱能力,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另方面,爭取縣電信部門在該鎮投資建設大功率移動固話信號發射台,發射台的建成投入使用,解決了邊遠山區民眾裝電話難的問題,方便民眾與外界的溝通和聯繫,大大改善了通信和投資環境。還積極與電力部門協調溝通,建設35千伏輸變電站和7.5KM線網,工程總投資700多萬元,已於2006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工程的建成既解決長期以來建饒水電“花錢借路上網”的問題,又為經濟發展提供更直接、更強有力的電力支持。同時著手策劃改造各個村落的水龍管道,進一步提高民眾飲水質量。
走在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上,看到充滿生機的新農村,看到了新的希望。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