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建華鄉位於安岳縣境西部,安岳縣城區西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28.5公里。東南與鎮子鎮為鄰,南與千佛鄉接壤,西北與馴龍鎮相 連,北與大埝鄉、自治鄉為界。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屬川中丘陵地帶中重丘地貌,幅員面積26.8平方公里。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無霜期300天,每年平均氣溫17.3℃。以小濛溪河為主幹,平均海拔在300-450米,丘高多數在100米左右呈階梯狀,自然坡度在30-60度。常年降雨量820.7毫米 。
建華鄉交通較為不便,僅有縣道鎮馴公路(鎮子鎮-建華鄉-馴龍鎮)過境。大力投入推進農村公路建設,2008年共投入資金123萬元,完成通暢工程2公里,通達工程4公里;新建和改造組道、便民道6公里。
建制沿革
建華鄉在清代為安岳縣永康鄉轄地。
1950年,屬馴龍鄉人民政府。
1961年,改建華人民公社。同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建華公社屬馴龍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建華公社復置建華鄉,由馴龍區代管。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建華鄉由馴龍區析撤。
1995年,安岳縣復置建華鄉。同年,建立馴龍工作委員會,建華鄉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馴龍工作委員會,建立馴龍管理委員會,建華鄉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馴龍片區轄馴龍鎮(含原建設鄉)、自治鄉、華嚴鎮(含原龍居鄉)、朝陽鄉(鎮)、大埝鄉、建華鄉共6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馴龍管理委員會,置馴龍鎮,縣直轄。建華鄉自馴龍片區析出置縣直轄鄉。
行政區劃
建華鄉現轄鳳凰村、 涼水村、 長嶺村 、同福村、 靈勝村、 團山村、 寶慶村 、槐花村 共8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陳氏祠。
經濟狀況
2008年,建華鄉緊緊圍繞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狠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了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該鄉生產總值實際完成17780萬元,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3737元,比上年增長288元。
2008年,該鄉在狠抓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強化了檸檬產業,新栽植檸檬12萬株,2000畝;蠶桑產業實現了豐產,全面推行了小蠶共育技術,產繭14000公斤,實現了戶平增收70元;蔬菜產業以反季節、秋蔬菜、提高複種指數等多種形式實現了增收,蔬菜種植面積8000畝,總產量15788噸;水產業實現收入206萬元;繼續實施“千萬工程”,狠抓畜牧業發展,生豬出欄19030頭,小家禽年出欄18.6萬隻,實現產值4507萬元,畜牧業人均增收90元;勞務產業繼續壯大,依託勞務扶貧、陽光工程等形式培訓勞務人員271人次,向外輸出勞動力5300個,實現勞務產業收入2457萬元。
建華鄉2014年工農業生產總值13713萬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8472萬元;第二產業實現2943萬元;第三產業實現2298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518元。
建華屬農業大鄉,主產蔬菜、水稻、油菜、玉米等。建有中藥材、蠶桑、蔬菜、檸檬、蓮藕五個基地。檸檬產業實現產量500餘噸。蔬菜產業種植面積398.87公頃,總產量1410噸。生豬出欄2萬頭,小家禽出欄10.5萬隻。水稻種植面積350.07公頃,糧食總產量9310噸。推行小蠶共育技術,產繭6200公斤。水產業實現產值380萬元。退耕還林後續完成品種改良133.33公頃 。
基礎設施
建華鄉狠抓農村水利建設,配合縣水務局做好了寶慶寺水庫的排危改造,新建和維修山坪塘、蓄水池4處,維修提灌站2處;繼續實施紅層找水項目工程,解決了1000人的飲水困難;繼續實施人工造林工程,完成荒山造林400畝;總投資16萬元,有序推進場鎮“八化” 。
會鄉有有移動通信塔1處。有小I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各1座,部分村組農業生產自流灌溉。廣播轉播站1個,網路覆蓋率95%
社會事業
建華鄉有初級中學1所,九年制義務學校1所,村國小6所:
安岳縣建華鄉初級中學
安岳縣建華鄉中心國小
安岳縣建華鄉保慶村國小
安岳縣建華鄉涼水村國小
安岳縣建華鄉團山村國小
安岳縣建華鄉槐花村國小
安岳縣建華鄉靈勝村國小
安岳縣建華鄉長嶺村國小
全鄉共有17個教學班,學生589人;私立民辦幼稚園3所,教師5人,幼兒學生208人。國中、國小教職工48人,國小入學率為100%,畢業率為100%;國中入學率98.6%,畢業生為96.4%,普九任務完成達標。
有鄉衛生院1個,建築面積940平方米,年均門診2.74萬人次,年均住院643人次;下設村級醫療機構8個。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有敬老院1個。全年按時足額發放優撫金55.9萬元,救災救濟款5萬元,“五保”供養金45萬元,落實C級危房改造項目49戶,對34戶45名城鎮居民發放低保金2.78萬元,做到應保盡保。
名勝古蹟
建華鄉境內的寶慶寺修建於明朝,存有雕梁畫柱、石刻、牌坊,在康熙年間進行改建,1987年再次進行改建 。